「心理界限」失衡的希臘神話悲劇——愛可與納西瑟斯

文:文耀翰(문요한)

【什麼是心理界限?】

心理界限須充分堅固於保護自己之外,
同時也要能開放的心理與他人親密交流。

過度親切的界限劇愛書妍、具有強烈人際關係擁有欲望的失衡瑟英浩、施暴的臘神男友及無法脫離他的美珍,這四個人的話悲樣貌雖然不同,但其共同特徵是可與區分你我的警戒線混亂,導致無法締結水平性的納西人際關係。換句話說,他們的心理人際關係失去平衡與自我,只剩單方的界限劇愛關係。

他們為什麼無法締結一段健康的失衡瑟人際關係,為什麼在關係之中失去了平衡?是臘神因為他們用來調節平衡的心理界限未能完整發育。接下來,話悲我們需要正式的可與了解心理界限的形成與功能為何。

自我的束縛

讓我們從心理界限的概念開始說明。心理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表現自我的工具,它既是與他人接觸的警戒線也是唯一交流的通道。若以身體來比喻,略等同於皮膚。我們的皮膚占總體重的15~20%,面積大約為1.7平方公尺,並存在五百萬條以上的神經線。透過神經線,傳導各種感覺,如:冰冷、溫暖、發癢、痛感等等。皮膚是一道警戒線,讓我們可以得知外界的各種狀況。此外,人還有一種警戒線,稱作「所有性的警戒線」。舉例來說,像是「我的東西」、「我的汽車」、「我的家」等等。萬一有人不說一聲就拿走你的東西,或是拿石頭砸你的車、不經允許進入你的家,你會怎樣呢?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吧!

存在於自我的那條警戒線,就是心理界限。因心理界限的存在,我們可以區分我與對方的想法、我與對方的興趣、我與對方的情感、我與對方的欲望等等,就是「我」與「對方」的差異。但是,生病的心理界限,無法發揮明確區分的功能。本以為是自己的想法,實際上卻是他人的想法;或者,曾感覺是自己的欲望,其實是愛我的人灌注在我身上的欲望。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源自於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為了對抗社會環境的影響,「心理界限」讓我們維持自我的心理型態,更是我們生存的動力。

《菜根譚》寫道:「海味不鹹。」意為食用海產生鮮,感受不到鹹味。當我們吃生魚片的時候,不會覺得嚐到鹹味。長在海裡的生鮮,為什麼會不鹹?因為海洋生物的細胞膜上,有將一定濃度以上的鹽分排出體外的功能。這道理就像在低窪地區建造的建築物,會設置調節馬達,以防止淹水。

不只是海洋生物。生命的最基本單位——細胞,皆有維持樣貌與型態,以及調節內外物質移動的細胞膜。細胞膜存在於細胞之間,物質不斷在細胞內外移動。如滲透壓及擴散原理,液體隨著濃度差異而移動;細胞膜上也有個類似排水功能的馬達,隨濃度差異,自動發生逆行的移動。萬一有害或不需要的物質無法透過自動輸送將其排出,細胞則將死亡。

細胞膜,在這個半開放的圍籬裡,存在著抽取細胞活動需要的物質,並排出不必要物質的馬達。多虧了這個馬達保護我們的身體,使得生命活動能夠延續和運作。在生命維持個體,並與外部環境接觸的同時,亦為環境的依存體。

自我的心理界限,其功能類似細胞膜。幼年期的心理界限因尚未完整發展,它像是掉進水裡的衛生紙,會全面吸收環境帶來的影響。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形成自我後,心理界限就可自行啟動,不會單方面接受他人的想法、情感、欲望、價值觀等等。心理界限將所有事物分為接受與不接受,扮演過濾器的角色。

不過,心理界限愈結實,不一定就愈好。對人類而言,自我保護固然重要,互相交流的功能亦不容忽視。心理界限除了堅固的保護自己之外,還要能開放的與他人親密交流,須具有彈性。「既堅固又開放」,聽起來並不簡單。

心理界限的功能

在保護自我之餘,又能和外部交流的通道,就是心理界限。以下再將心理界限的功能細分為:

一、「辨別自他」(self-other discrimination)。簡單來說,就是區分「自我」與「非自我」。除了物理上分辨外部對象與自己,更包含對應關係裡,自己的想法、欲望、情感、擁有、角色和責任等等自覺性的區分。小孩子沒有辨別自他的能力,所以分不清「我的」和「他的」,可能造成他們在商店裡未付錢就帶走物品,或者不說一聲就拿走朋友玩具的情形。未滿五歲的孩子,還未能意識到我與對方的想法和經驗不同,不知道對方與我是擁有不同心靈的獨立個體。他們以為,我喜歡的東西就是對方喜歡的,我知道的事情對方也知道。此現象稱為「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這份無法區分你我的未成熟情感,是這年紀的孩子常有的特質。

可是,成人與小孩不同。期待我喜歡的也是對方喜歡的、我和對方的想法應該一致、認為就算沒說出口對方也會懂我的心,這些是成人正常應有的特性嗎?心理界限健康的成人,基本上會將對方視為「擁有不同心靈的獨立個體」。然而,即使是一個心理界限健康的成人,當關係愈親密的時候,也會容易混淆。當心裡界線崩塌,會預期對方和我應有相同想法,並遵照我的意識行動,這就是人際關係會變得辛苦的最大原因。

二、「自我保護」(self-protection)。我們會從外部開始保護自己,才能讓身心隔絕外部,保存原有型態。動物都有自己的空間領域,當有外來陌生的個體未經允許侵入,牠們會立即轉換成防禦與攻擊的姿態。人類也一樣。健康的自我心理界限具有「危險感應器」,當危險來臨時,警報會響起。感應器太過於靈敏或遲鈍都是不對的。環境如果不危險,心理界限必須開放;遭遇危險之時,在警報響起後,應將心理界限關閉。

三、「互相交流」(mutual interchange)。此一功能與「自我保護」同等重要。人類建造房子的時候,不會只有圍牆,也會留一道門,給自己和他人進出使用。交流並不是選擇要或不要的事;假如一個人不與外部交流,則意味著一個人的死亡。當一個人被孤立,且不能與他人建立關係,從社會性的角度來看,和死亡沒兩樣。當然,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而有不同程度的開放;不好的就不要接受,好的就接受,這就是心理界限存在的積極目的。

廣義來說,心理界限還有一個功能——「自我表現」。一個人的髮型和服裝會表現出他的性格,在關係之中,我們所顯現出的表情、語氣、動作和姿勢等等,能反映出我們對另一方的內心想法和情感。心理界限健康的人會反映內心狀態並表現於外;心理界限不健康的人,外在表現則會違背其內心狀態。比如,明明因為朋友失約而生氣,卻在對方面前笑著說:「沒關係啊,這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事。」

當心理界限出問題:模糊或僵化

當「自我的細胞膜」,上述所說的心理界限出現問題,該怎麼辦?簡單來說,就是房子的圍籬倒塌了。這時,人際關係就會浮現許多問題與困境。如果你不能區分自我與非自我、無法保護自己、甚至產生相互交流的困難,代表並非單純是親近的人際關係崩塌了。心理界限出問題時,異狀會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種樣貌顯露出來。心理界限模糊不清的人,在職場上不能區分「我的事」與「你的事」,他們可能理所當然的將個人的家庭事務交付給下屬,並不認為有何不妥。

還有一些人則是對於上司指示的事情,未經確認就都當作自己的事。當然,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可明確追究是「我的事」還是「你的事」,因為工作中的許多事情,可能無法完全歸咎於誰的責任。例如:公司人力不足時,即使是非自己責任範圍的事,也須由全體員工彼此「分擔」業務,才是最佳解。可是,當有棘手的事情,必須大家協力解決時,你卻要自己一肩扛起,則代表你的心理界限出問題了。

心理界限的異常現象可簡略分成兩種:一為無法分辨他我,且保護不了自己的「模糊的心理界限」(vague boundary);二為其相反的情況,是導致人際交流困難與封閉的「僵化的心理界限」(rigid boundary)。如果自我的心理界限模糊不清,會發生什麼事呢?假想一個國家的國境線不明確且模糊,鄰近國家間,將不斷的為國境產生紛爭。一個人的心理界限等同於一國的國境線。若警戒線模糊不清,自我的世界將處於弱勢,易隨外部環境而動搖。除了未經同意即隨意放任自我生活,過於干涉他人生活亦是個問題。

反之,如果心理界限僵化,又會如何?如此將無法與人交流,將自己關在自我世界中。於是,他們只知道自己的想法與感覺,而未能考量到他人情感與見解。由於他們過度的防禦或強勢的自我主張,使得他們與人建立關係後,亦無法引起任何交流。

以營養失調與肥胖都是一種病症為喻,同理可證,人際關係的健康亦須從兩面來探討。因無法自我保護而以干涉對方來補足,這是一個問題;相反的,因過於自我保護而不能相互交流,也是一個問題。

心理界限失衡的悲劇:愛可與納西瑟斯

在希臘神話裡正好有一篇故事可清楚說明心理界限的問題。這是古代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B.C.43-A.C.17/18)在其代表作品《變形記》(Metamorphoseon libri)裡所寫,關於愛可(Echo)與納西瑟斯 (Narcissus)的故事。

在這世上,會有哪一名男子比任何女子都貌美嗎?在神話故事裡,這位魅力四射的男子,名為「納西瑟斯」。他如雕刻般精緻的外貌閃耀奪目,任何女子一見到他,就會對他一見鐘情,甚至同性與妖精也無一倖免。然而,他卻誰也不愛。「自戀症 」(Narcissism)一詞即源自納西瑟斯的故事,意指各種的「自戀」的心理和行為。妖精愛可果然也對納西瑟斯一見鐘情。然而就如她的名字Echo是「回音」之意,愛可無法主動跟人講話,要等別人先開口後,才能跟著回應。她只能愣愣的在遠方眺望著心愛的納西瑟斯(根據奧維德的描述,愛可本來是一個不聽他人說話,只顧著自己說個不停的愛說話鬼,最後惹怒了天后希拉而失去聲音。而「失去聲音」為一種自我不復存在的譬喻)。

愛可能夠說話的時機,是回應納西瑟斯打獵時發出的聲音。她多麼想對納西瑟斯說「我愛你!」但是,納西瑟斯卻一次都沒聽見她的聲音,更不知道愛可的存在。因愛而瘋狂的心情愈演愈烈,愛可最終受不了了,她衝出去緊緊抱住納西瑟斯。遺憾的是納西瑟斯根本不可能看上愛可,他用冷酷的表情和態度推開愛可。受到冷漠拒絕的愛可覺得羞恥,躲進洞窟裡,陷於失落情緒中,使得她愈來愈消瘦,終至形體消失,最後僅剩下聲音,成了真正的回音。自戀的納西瑟斯,其命運果然也是悲劇收尾。他無止境的看著泉水中反映的自己的倒影而死去,在他死亡之地開出的花朵,即為水仙花。

納西瑟斯陷於自我之中,愛可則是在失去自我的狀態中迷戀他人。這兩位故事的主角都表現出自我與關係失衡的「熱衷自我」與「熱衷他人」的極端案例。納西瑟斯不懂何謂「我們」,擁有閉鎖且僵化的心理界限;愛可則是無法形成自我,她的心理界限模糊不清且須依附關係才能產生。這兩個人的命運皆以悲劇收場。自我與關係失衡的人們,絕對無法好好生活,這說明了平衡的重要性。

把這個故事放在二十一世紀,可以傳達什麼訊息?如〈我最棒〉這首歌曲,代表這世代是一個名副其實「熱衷自我」的世代。每一個家庭皆以孩子為重心,孩子在一個為父母與世界因他們而存在的環境下,長大成人。就像古代長久以來都認為天體是以地球為中心旋轉,是一個自戀的世代,那麼該如何找回自我與關係的平衡呢?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守好你的心理界限,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善良的人,不一定要這麼辛苦!教你懂得保護自我,親近他人,擁有生活「自我決定權」的訓練》,新樂園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文耀翰(문요한)
譯者:陳彥樺

守好心理界限,找回關係的自我決定權
重建心理界限練習×自我安慰方法×鍛鍊心理界限
我們都能活出快樂自信的自己

人際關係困難,不在於不夠努力,
而是心理界限出問題。

不懂得拒絕別人,習慣性為他人著想,換來的只是心累?
→保有善良之心不對嗎?其實那只是不成熟的善良;不是善良,而是自我太脆弱。

「我以為我做好,我們的關係就會變好……」
→你知道你被情感枷鎖綑綁住嗎?哪種人會被控制?

人與人相處,就好像在玩兩人三腳的遊戲,儘管有人很認真,但如果不能配合同伴的腳步,就很容易絆倒跌傷。或者,我們自己很認真玩遊戲,對方卻一點都不在意,可能會讓我們氣得想解開繩子自己跑,或甚至想換一個搭檔算了。只是,把對方換掉,難道就讓彼此好配合,解決問題嗎?

身體疼痛的時候我們都懂得照顧身體,
人際關係出了問題,
為什麼不懂得照顧自己?

建立心理界限並非只有安慰自己,
它是重新建造人際關係的變化心理學。

不健康的心理界限分為四種類型,找出你傾向哪幾類,對應自我訓練的方法

  • 順應型:不願與人產生衝突,不懂如何拒絕或表達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情感、身體訊號及興趣。
  • 照顧型:你開心我才開心 ,但無私奉獻的關愛,只會促使對方依賴自己,變成讓雙方都很辛苦的病態關係。
  • 防禦型:總是要劃清界線和保持距離,不信任是他們的核心問題, 在人際關係中,「危機感」總是優先於「親密感」的出現。
  • 支配型:高度自我中心、看似自信滿滿,但對於一點點批評和挫折感到恥辱,習慣利用支配與剝削形成人際關係。

重建心理界限的關係練習

  1. .理解自我關係史。
  2. 練習治療依戀損傷。
  3. 以自我表現訓練的P.A.C.E四階段法,建立屬於自己的心理界限。
  4. 練習說「不」,從生活小事開始找回自我決定權。
  5. 有我在的地方,就有人際關係——創造「自我的世界」。
(新樂園xX)《守好你的心理界限,療癒你的內在小孩》立體書腰300dpiPhoto Credit: 新樂園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