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人物們,這次談的不只「地方創生」,更是屬於他們的「地方學」

臉書又來訊息通知了,未來物們8月27日一次、大人地方的地9月2日又一次。這次是創生的,2016年與2017年的更屬彼時,我們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未來大人物活動,於們想要把成功的未來物們定義還給每一位在自己位置上努力奮鬥著的世代青年。

到了2018年,大人地方的地我們不斷地收到持續關注未來大人物的這次讀者們詢問:「今年會有未來大人物嗎?」我們都聽到了,卻也戰戰兢兢地思考著:邁入第4年,創生除卻風風光光的更屬大型活動,我們還可以怎麼樣挖掘出大人物們做的於們事情更深一層的意義?我們決定今年要回歸基本面一一探訪過去3年裡接觸過的大人物們,更進一步地理解他們日常在地方上所做的未來物們事情。

於是大人地方的地,從今年5月開始,這次我們一群同事得在日常繁忙工作的縫隙間前往台灣各地,我也參與了其中幾位的拜訪,從美濃、竹東到三峽,去到這群未來大人物們的「地盤」上,親身感受、親眼觀察他們正在從事的行動與改變。

藏在休閒農業山區裡的廢校,是這樣的一顆珍珠

5月1日勞動節假期後隔一天,沿著樹蔭覆蓋的山徑,我來到竹東大山背休閒農業區,進到了「大山北月」,迎面來的是療癒且清新的空氣。和2015年的未來大人物——莊凱詠打了招呼,「你今天來剛好。」為什麼?「勞動節假期,這裡來了200多個人⋯⋯」

大山北月所在的豐鄉國小,並不是個天時地利條件都配合的場域,這所歷史快要百年的小學在30多年前因人口外移而廢校,一度成為青少年吸毒的地方,前面數次客委會委外經營的經驗最後都成蚊子館,莊凱詠著實花了一番力氣改造這所廢校,讓它有了新的面貌。

在廢校內,他找藝術家駐村,找當地居民商家共同討論大山背地區的現況與未來發展。他把新竹在地的東方美人茶、關西仙草、橫山窯烤麵包、竹東客家麻糬與北埔擂茶策成慢食套餐。他也走出大山北月,籌備週末市集找當地願意花心思種好食材的小農共同參與、讓當地小朋友創作走出大山北月到其他地方展出。

他不只是經營一所廢校變成遊樂餐廳,他面對的是大山背地區的種種,慢慢找出屬於那個地區的脈絡,希望大山北月能夠像以往的豐鄉國小,為外來者與在地人所珍惜,是在地社區的精神燈塔。同時很為他開心的是,他已經逐漸步上穩定經營之路,一年可以收到100多封履歷,召募有能力的全職員工,在大山北月我看見的是一群充滿初心對自己所做之事充滿熱誠的年輕人。

► 2015年未來大人物:30個30歲以下,全台灣最有事的年輕人

同樣的精神與熱情,我在2016年未來大人物林峻丞和他帶的團隊身上也看到。

我去三峽拜訪的那一天,剛好也是當地舉辦中元祭典,看著小草書屋的孩子們打著鼓參加祭典,不由得想起林峻丞當年為了解決社區的中輟生問題創辦小草書屋做陪伴,到最近提出「三鶯宴」這樣的企劃,將過去幾年對於地方文史與產業脈絡的梳理具體做出提案。透過餐會、策展等方式,以更容易吸收的方式讓外來遊客對三峽與鶯歌地區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也讓在地人能夠參與自己所在社區的建構。

在三鶯宴一場宴席上,一邊吃著甘樂文創團隊與食物設計師、主廚精心籌畫,搭著在地所生產的藍染、食器,設計出的一道道餐點,一邊有機會與團隊中的一位年輕男孩成員聊到天。看著他眼神閃閃發光談著自己在做的事情,即使累即使壓力極大,卻為甘樂文創團隊在做的事情感到自豪。這一餐宴席不僅滿足了味覺與嗅覺,在精神上,我也獲得了極大的療癒:有什麼會比來自年輕世代的熱情更有正向感染力呢?

但更棒的是,從2016年我看到林峻丞在三峽的攪動——小草書屋、甘樂食堂,到了2018年,已經從點擴展線、甚至是面。為了輔導學生家長就職而產生的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結合國中學生與當地師傅傳承的青草職能學苑、到讓藝術家駐村的合習聚落,在8年間,他在三峽以企業經營的思維,從社區營造、教育、食堂、課程、商品發展、設計、觀光打造成一個完整的「地方創生」生態鏈。讓小草書屋裡陪伴長大的那群少年得以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一起作,讓在地老職人能夠把技藝傳承給下一代,也讓外來觀光客能夠更深刻認識三峽,藉此形成良性且可以持續下去的循環。

► 2016未來大人物:大人有勢,我們更有事

不只以上提到這兩位,我們還拜訪了10來位在北中南各個地方、各種領域中還在奮鬥的未來大人物。

像是在猴硐打拚的胡庭碩,地方農業領域的王繼維、許又仁、彭昱融、馬聿安與楊宇帆、在台中經營著很厲害獨立書店「佔空間Artqpie」的張宗舜。延續了邱嘉緣、張珮綺的co-working space接力轉型好伴社計的周家緯,透過藝術文化活動從「保鹿運動」返鄉的鹿港囡仔張敬業,在苗栗老寮深耕經營、對台三線文史產業脈絡梳理極深的邱星崴,還有在蘭嶼、小琉球各自有一片天的許書瑜和島人陳芃諭、蘇淮,以及在坪林打造茶品牌的山不枯團隊。

► 2017未來大人物:世「待」溝通

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屬於這個世代的「多樣性」。他們有的從生態、有的從社區、有的從藝術文化、有的在農業與社區、有的則是從空間與創業等各種角度,梳理所在之處的脈絡、與當地攪動與結合,解決在地人口、環境、社會、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逐漸體會到一件事:他們正在透過每一天的投入、每一次的思考、建構出屬於台灣的地方學,我稱之為「未來大人物地方學」。他們代表的是一股由下而上的創造力量,賦予台灣更多元的面貌,讓我們更有動力往更美好的方向邁進。

2018年,我們重新找回過去三年裡在每一個地方用心耕耘的未來大人物們,讓他們所做的事情再一次被看到,讓大家能夠看到他們的成長。

而且,這一次我們還要跨出台灣,透過合作夥伴林事務所的幫助,邀請到未來大人物們年齡相仿的日本地域活化推手、充滿戰鬥精神的Area Innovation Alliance代表理事木下齊,來一場台日青年地方實踐經驗交流。

邀請你,9月29日,和我們一起再次遇見他們。

延伸閱讀:

  • 請至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官網 看更多勇往直前、開創未來的故事。
  • 打造地方創生人才市場:先來局部實驗,創造環境
  • 振興地方創生事業要的是「經理人」,而且是幽默又失敗過的
  • 至未來大人物官網,認識更多有心耕耘地方的年輕人。

核稿編輯:楊士範

41237219_314153022682981_250115433630688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