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位接受「死者子宮移植」而誕下的女嬰1歲了

文:JAMIE DUCHARME
譯:許睿洋

本周二(12月4日),全球一篇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Lancet)的首位死案例研究顯示,全球第一位接受死者子宮移植所產下的接受女嬰,目前非常健康地迎著她第一個生日。宮移

近年來,誕下的女子宮移植越趨常見,嬰歲全球共有11宗成功產子的全球案例。但除了此次的首位死案例以外,過去其他成功經驗接受的接受都是活體器官捐贈──通常是由女性將子宮捐贈給沒有子宮的閨密或是家人。而《刺胳針》中的宮移案例在2016年12月發生於巴西聖保羅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它不僅是誕下的女全球首次接受死亡捐獻者移植且成功生產的案例,更是嬰歲拉丁美洲地區首見的子宮移植。

此研究的全球共同作者(本案的醫學團隊由他領導)、也是首位死聖保羅大學醫學院婦產科教授丹尼.艾贊伯格醫師(Dr. Dani Ejzenberg)說道,嬰兒的接受誕生意味著,這項技術的進步將來能造福越來越多受「子宮不孕」所苦的婦女,這包含了因各種原因(如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而接受「子宮切除術」的患者。

艾贊伯格醫師在給《時代雜誌》的Email中提到:「這個成功案例為其他醫學中心帶來希望,使他們相信這類型的移植是會成功的。同時,這更為缺少子宮或意外失去子宮、卻又沒有家人或摯友能夠捐贈的患者帶來希望。」

案件中接受移植手術的是一名32歲的「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症候群」(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MRKH)患者,這是一種會使患者的陰道與子宮發育不全、甚至完全不發展的罕見基因異常疾病。而本案的患者擁有卵巢與陰道,但缺乏子宮。

2016年9月,一位育有3名子女的45歲婦女在死於中風(引發腦內出血)後,醫生判定她(的器官)與該名「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症候群」患者相匹配。醫師團隊便隨即開始子宮移植手術,將捐贈子宮與受贈者的靜脈、動脈、韌帶與陰道溝進行連接,該手術耗費逾10小時。而在完成移植後,她必須開始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確保身體不會對捐贈子宮產生排斥。

術後約一個月,受贈者開始來經。而在7個月後,醫生著手進行「體外人工受孕」(in vitro fertilization),將該名婦女術前事先保存的受精卵植入她的新子宮中。就在植入第一個受精卵後,她便成功懷孕了。

艾贊伯格醫師表示:「我們對於植入第一個受精卵就懷孕感到非常驚訝,但我們也對成功受孕相當有信心,因為人類繁殖中心的醫務人員皆是訓練有素,過去15年來有著卓越貢獻。」

懷孕過程中除了腎臟感染而服用抗生素之外,該名婦女的孕期整體而言是相當健康且正常的。在懷孕約35周之後,她透過剖腹產下了一名重6磅、高18英吋的健康女嬰。

艾贊伯格醫師說道,由於在其團隊的研究中,每位母親只包含一胎的生產,因此在剖腹過程中同時摘除了受贈的子宮,此舉也讓該名婦女未來不需要繼續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他表示,儘管目前沒有成功案例,但理論上未來應該能利用這種廢棄的器官進行再移植。

艾贊伯格醫師說道,在這名嬰兒誕生的一周年後,目前她的發展一切正常,她的母親更是感到踏實。他表示,死者器官捐贈的成功案例,能使活體捐贈者免於移植手術的風險,提高更多女性接受移植的機率。

他表示,機率的提高伴隨著手術的反覆實踐,意味著未來子宮移植或將成為一種標準技術。

艾贊伯格醫師說道:「從事這項移植手術的醫學中心日增、手術技術的標準化,以及免疫抑制療法的熟稔等,皆能促進這種新型醫療技術的使用。」

©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