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喜歡這樣看書》:深度閱讀分為三個步驟——「練兵場」

文:彭小六

深度閱讀的三個步驟

深度閱讀分為三個步驟——「練兵場」。「練」指的大腦是尋找聯繫,「兵」指的喜歡是發現冰山,「場」指的這樣驟練是多場景練習應用。尋找聯繫、看書探索冰山、深度多場景應用——「練兵場」,閱讀把步驟口訣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記憶,分為與之前的個步「因概少切複」的概念類似,都是兵場很簡單有效的概念。

圖1Photo Credit: 高寶出版

尋找聯繫

尋找聯繫的意思是當看到某句話或者某個概念的時候,要下意識地嘗試分析該內容是大腦否能夠透過其他的現象解釋。

例如找一些生活中的喜歡例子、故事,這樣驟練回憶一下自己的看書經歷,甚至可以打個比方。尋找聯繫分為如下幾種:第一是經驗聯繫。經驗聯繫的代表就是之前用過的「拆書幫」RIA 便籤讀書法。RIA 便籤讀書法是趙周老師在《這樣讀書就夠了》裡提到過的經典方法,就是閱讀時產生一個經驗性的聯繫——當我們看到某段話的時候,立刻想到這個內容我們之前是不是遇到過。

我們只會對那些我們知道的內容感興趣,前文講到雞尾酒效應、大腦的原理時也說過這一點,大腦會注意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內容。閱讀其實也是這樣,如果發現某個片段好像遇到過,就要進行相應的聯繫,把當下碰到的內容與過去的經驗連接起來。

舉一個「李叫獸」曾經舉過的例子:人的爬蟲腦控制著欲望,這部分大腦更喜歡視覺化的資訊,而不是抽象的資訊。我們在講大腦時也講過這一點。如果我遇到了某個現象,我會尋找它究竟能被哪些理論解釋,如果找不出五個現象我不會甘休。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深度閱讀需要注意的一點:當看到某些內容,如果有了「咦、嗯、啊」的感受,就試著舉五個例子,來解釋看到的這個內容。

圖2Photo Credit: 高寶出版

舉個例子:iPod曾經有這樣一個文案,用來形容一個iPod的硬碟容量和體積大小。如果簡單直白地用「小體積大容量的MP3」,就太通俗了,不吸引人。由於人的大腦喜歡視覺化的資訊,蘋果的廣告把「小體積大容量」解釋成了「把一千首歌裝進口袋裡」,這樣解釋一下子就能帶給我們生動的視覺畫面。

有一句俗語:「只要抓住機會,即使能力不高也有可能成功。」這句話很早就在坊間流傳,小米總裁雷軍把這句話換了一種說法,使它更具畫面感:只要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視覺化表達。

如果誇女生漂亮,不能直接講「妳今天很漂亮」,要把這句話視覺化:妳今天的裙子真的和妳身材很搭、妳今天的穿著顏色很搭⋯⋯這就是視覺化的描述,會讓女生覺得是真摯的誇讚,是真的覺得她很漂亮。

「洋蔥閱讀法」也是如此,例如並沒有說碎片閱讀是到處去抓東西,而快速閱讀就是快速尋找目標,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是用了「章魚哥」、「火暴劍士」等擬人化的東西來說明閱讀法的內容。

總結一下,尋找關聯是看到重要概念時讓你覺得很重要,要立刻聯想到哪些現象能夠被該理論解釋,同時至少要找出五個可解釋的例子,才能加深對該理論的印象。然後,要活學活用視覺化的表達,豐富自己的描述方式。

探索「冰山」

有了這些連接之後,第二步是探索「冰山」。很多概念背後,都有龐大的知識體系支撐,好比一棵樹苗,它在地下可能有一個很龐大的根系,樹苗只是露在地面上的一個嫩芽而已。一個概念往往後面可能會有理論、原理等。概念是可以看到的,不能輕易看到的往往是背後的體系知識,而這些知識通常龐大且系統化。

如果想瞭解背後的體系,就要學會追根溯源。前文講到,人的大腦更偏向於視覺化,那麼這個結論是從哪兒得出的?這就需要我們追溯源頭。

圖3Photo Credit: 高寶出版

舉一個例子,大部分人瞭解「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是透過《刻意練習》之類的書,經過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就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寫文章也是如此,熟能生巧,寫一千篇文章就可以無師自通,很多微信公眾號都在講這個概念。這些概念都來自《刻意練習》。如果再往前追溯,「刻意練習」也只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簡單解釋。那麼作者的理論基礎來自哪裡?再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刻意練習》這本書。

其實就是逐漸地往上溯源,尋找第一手的知識。第一手的知識往往是體系化的學術知識,透過實驗科學論證過。再舉一個例子。大家都養成過不少習慣,有些是失敗的,有些是成功的。先說失敗的:早睡、早起、閱讀、運動、減肥⋯⋯很多人都敗在了這幾樣看似簡單的事情上。運動跑步這些艱難的習慣難以培養,可能是因為沒有搞清楚習慣這件事情的真正含義。那麼如何才能養成一個習慣?我們可以就從這個問題出發,開始追根溯源。

例如在《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人們養了一隻名叫朱立歐的猴子,把它關在一個實驗室裡,實驗室裡有一塊螢幕。朱立歐每次看到螢幕上有圖形的時候,只要牠一拉桿就會出現果汁。透過這種方式讓朱立歐慢慢發現,只要螢幕上出現圖形的時候,拉下拉桿就可以得到果汁。

朱立歐逐漸養成了一個慣性行為。之後科學家發現,只要螢幕上出現了圖形,就算朱立歐還沒有拉桿,牠的大腦也已經有了興奮的波動,它有了興奮感之後再去拉桿,就可以得到果汁,牠腦的迴路變成了這樣。

牠從剛開始看到提示,拉桿得到果汁,變成了看到提示就立馬會形成喝果汁的渴望,也就是渴望得到報酬的感覺。所以當養成了某個習慣之後,就會形成這樣的腦迴路。而有了這樣的腦迴路,就意味著個體會被習慣牽著走,也就是說,個體的行為和反應會自動出現。

所以,能否養成好習慣關鍵在於習慣迴路是否設置好了。比如健身這件事情,很多人對於健身的回憶是痛苦和一身臭汗,這是無法形成良性的習慣迴路的例子,而有的人養成了健身的習慣,是因為每次健身之後,在鏡子裡秀肌肉、馬甲線、身材,會感到非常開心。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慢慢形成習慣迴路,從而養成習慣。

從一個概念的閱讀,到去探尋背後的原理,明白了原理之後,就能瞭解為什麼有的習慣能夠養成,有的習慣很難培養。深度閱讀的第二步是探索冰山,去尋求概念背後的底層規律。一旦明白了原理,再去教別人做習慣養成的時候,就有了一套理論支持我們的觀點。

多場景應用

深度閱讀的第三步是多場景應用——知道概念後如何使用。這時需要進行多場景的應用,嘗試在不同的場景下自如地運行該理論。

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因為分享的過程就是一個慢慢養成習慣的過程,讀一本書發一個朋友圈,每次都會獲得獎勵,這個迴路就會逐漸形成。之後再拿起一本新書的時候,雖然還沒有曬朋友圈,但大腦已經感覺到了獲得獎勵的興奮和快樂,這就是習慣迴路的形成。

綜合舉例

深度閱讀的三個步驟「練兵場」,即尋找聯繫、探索背後的底層規律、多場景的應用。記住這三點之後,我們來舉一個綜合的例子,看看如何應用好這三個步驟,從而進行深度閱讀,理解某個概念。

有一個概念叫作錨定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於某人或者某事在判斷的時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一處。如果用深度閱讀的「練兵場」方法來學習和記憶錨定效應這個概念,應該如何做?

第一步,尋找聯繫。「錨定」指的是在某人對於某事做判斷的時候,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第一步是聯想生活中是否有相關的例子。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指的是人們對某人或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思想固定在某處。做為一種心理現象,錨定效應普遍存在於生活中。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例如在火車站裡,大部分肯德基店的旁邊都有東方既白店,東方既白店會告訴消費者「我是肯德基的兄弟品牌」,這就是錨定效應。消費者來到門店前,看到了「肯德基兄弟品牌」這個概念,立刻會聯想到品質不會很差,價格應該和肯德基相差無幾,等等。

懂得了錨定效應及其背後的原理,下一步就是應用,多場景的應用。

例如跟HR談判,就可以用到錨定原理。如果直截了當地說希望增加薪水,薪水能不能加五百塊錢或者其他數目,這種談法很難達到目標。依照錨定原理,可以換一種談法。談判開始的時候拋出錨:這個崗位在同類公司裡的地位,之前離職的同事當前的薪資水準,再跟自己的薪酬做對比後,提出漲薪的要求。例如同行業同崗位薪酬是一萬兩千元,自己只有六千元,這時HR不好意思加很少的數量或者拒絕加薪提議,他會根據公司效益盡可能地往上靠。

除了薪資談判和相親,讀者朋友還可以聯想一下其他的可以用到錨定效應的場景,並按照「練兵場」的步驟執行一下整個流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大腦喜歡這樣看書!適合任何人的洋蔥閱讀法:1天就能讀完一本書,快速拆解書籍主題、重建知識與變現》,高寶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彭小六

有策略的閱讀法讓你事半功倍!
中國最有料的知識型網紅,被譽為最有魅力的乾貨作家彭小六,
揭開閱讀世界的通關訣竅,快速升級腦袋硬實力。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一描述,你就會需要這本書:

  • 買了很多書,卻幾乎沒打開過
  • 喜歡看書,但沒時間
  • 喜歡看書,但看得很慢
  • 無法長時間閱讀
  • 看書的時候老是抓不到重點

我們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閱讀量卻逐漸遞減。
藉由這本書,就能解決你在閱讀世界的迷茫。
用遊戲的方讓你學會:碎片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深度閱讀,快速找到一本書的概念,了解了概念就等於讀懂一本書!

一個好學、好玩的閱讀法,用說故事的方式,帶領你拆解書籍!

本書包含:4大主題閱讀+讀書心法+閱讀工具
教你學會碎片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深度閱讀,
利用手機app、電腦工具,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生活,拆解一本書的概念,
只要你學會一本書的概念,你就讀懂一本書,甚至不必從頭到尾看完!

掌握封面、封底、目錄、前言四大要素,就可以快速挑書,並且找到自己需要的關鍵字。利用筆記、卡片學習工具收集概念,最後再重新融合,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看了這本書就會相信,閱讀、拆書,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getImage-6Photo Credit: 高寶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