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的心理機制:為甚麼有些情侶長得像對方?

文:Jamie Ducharme
譯:許睿洋

2016年,夫妻方如同上百萬名美國人,相的心理像對奧莉維亞.布魯納(Olivia Brunner)決定要在家中進行DNA檢測。機制但布魯納決定這麼做不全然出於好奇心。為甚她和她當時的情侶男友葛雷格(Greg)長得出奇地神似——從他們的髮色、膚色到臉部表情等就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夫妻方。多年以來,相的心理像對人們也不斷說他們長得很像,機制如同有血緣關係一般。為甚為了自身內心的情侶平靜,她必須確認他們並沒有——尤其她小時候又是夫妻方由領養而來。

26歲的相的心理像對布魯納回憶道:「我們在腦海深處問著自己,『若是機制真有那麼微小的可能發現我們有血緣關係該怎麼辦?』有太多疑點使我們不得不擔心,我也不知道若我們不這麼做會鑄成什麼大錯。為甚」

事實證明,情侶他們的擔憂是虛驚一場,而這對來自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的情侶去年也結婚了。同為26歲的葛雷格表示,現在他們神似的外貌「成了所有人都能參與的趣聞。只有在提及『究竟小孩會長得像誰』的時候才會較認真討論,但其實就是長得像『我們』嘛!」

有「夫妻臉」的情侶長年都是眾人目光的焦點。早在1987年,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便曾開始研究為何結婚後的伴侶會越長越像(他們當時認為是因為長年共享的情緒導致了面部皺紋與表情的相似,進而使得兩人的長相更趨一致。他們的理論至今仍被其他研究所引用)。近期,透過社交媒體上瘋傳的貼文與頻道,大家看到更多長相神似的情侶,例如社群網站Tumblr上的「Boyfriend Twin」分享長相如同雙胞胎的男同性戀伴侶照片。但這麼多神似的情侶一開始到底是怎麼走在一起的呢?

喜歡像自己的人?

儘管以前有人常說「異性相吸」,但現居於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的社會心理學家雷米勒(Justin Lehmiller,金賽研究中心〔Kinsey Institute〕研究人員、著有《Tell Me What You Want》)表示,人們很自然地會被感覺熟悉的人吸引,即使這整個過程可能是出於潛意識。儘管有些個性互補的伴侶會讓感情更穩固(例如控制與順從),但總的來說,雷米勒認為,即使我們可能沒有明確地察覺,「但我們熟悉的事物往往也是我們喜歡、也是會使我們受到吸引的」。

這樣的現象也擴及到外貌。他表示:「你對自己的長相感到熟悉,這也是為什麼當你看到有人跟你擁有一些相似的特徵時,你會比較容易對他產生好感。」

2013年的一項實驗證實了這個理論。研究中,研究人員給受試者瀏覽了幾張他們伴侶的照片,但這些照片已經過合成而融合了其他人的臉部特徵——可能是隨機選擇或是受試者自己的臉。最後,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受試者都認為含有自己面部特徵的照片最吸引人。

更早以前也有一項研究使用合成照片達到相似的結果。該研究發現,人們容易下意識地受到雙親中與自己性別不同一方之特徵所吸引。研究中,只要螢幕中先出現了雙親中與自己性別不同一方的照片,受試者往往會認為繼之出現的其他人的照片更有魅力。2018年另一項針對混血兒的實驗則發現,他們較容易受到與自己父母相似的人吸引,也較容易與之成為伴侶,而無論其性別為何。

雷米勒表示,雖然對父母親的偏愛看起來有些詭異,但這並不是問題,或其實也並不那麼令人意外。他認為,這種認定什麼討人喜歡、什麼吸引人的自然連結是一個完全出於潛意識的過程。「這些特質可能會令你感到舒服自在,因為你對它們再熟悉不過了。」

基因以外

現居於紐約的31歲作家巴莉(Zara Barrie,她現在已和一名與她長得完全不像的女性伴侶結婚)表示,以前她曾與至少三名與她長相相似的女性交往。她說一開始她並未注意到這樣的模式,也是直到別人點名這件事才令她意識到她與前伴侶的相似外貌。

巴莉回憶道:「每當有人問我『妳們是不是雙胞胎』時總是讓我感到很不安,這會讓我往比較黑暗且有些變態(pervy)的方面去想。同時我也會擔心,若自己會受到與自己長相神似的人所吸納,那自己是不是自戀狂(narcissist)?」(這個問題雷米勒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認為這一切都是由潛意識決定的。)

長相相似的伴侶也可能是因為基因的緣故,使得彼此受到對方的吸引。許多研究也發現,伴侶在基因上往往會比陌生人更相近,他們在若干預測指標上皆享有共通點,例如身高、教育水準等。另外,有些初步證據則指出,人們也較容易被祖先來源相近的潛在伴侶所吸引——至少對白人伴侶來說是如此,因為在早期的研究中他們是主要的研究對象。上述這些傾向都可能合理地轉化為伴侶在生理上的相似處。

致力於研究伴侶與朋友間基因相似性的史丹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多明克(Ben Domingue)表示,基因相吻合的人們往往會透過社會、文化或環境的共同點來找到彼此。

多明克說道:「基因相似性可能會使人們處於相似的環境中,或者是間接影響其他事物而導致人們進入相似的環境。一但你進入那樣的環境(可能是某所大學或社區)後,你就會在那裏找到你的伴侶。」

布魯納夫婦就是一個例子,他們在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讀書時認識。然而,多明克和雷米勒表示,這樣的現象可能會有所變化,因為對約會的舊有想法或將被更新穎而不穩定的新思維所取代。

人們有更多機會找到背景不同的伴侶

原因之一是,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晚婚,且會到更遠的地方讀書和工作,這也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去找到與自己背景完全不同的伴侶。雷米勒說道:「當你面臨各種不同的選擇,而你的生活圈又變得更大的時候,這可能會使你變得容易被不同特徵所吸引。」

多明克認為,線上交友也正使整個情況改變。由於你可能僅需要滑動手機螢幕就能找到潛在伴侶,人們不再將自己尋找伴侶的方式限制於自己的社交圈或周遭環境。而儘管部分專家指出,交友軟體的篩選制度(用戶可以種族或宗教等條件進行分類)可能會產生偏見並使伴侶同質性上升,但有部分研究則發現,線上交友其實使伴侶的多樣性提升。美國人口調查局(U.S. Census Bureau)發現,2012至2016年間,跨種族婚姻約佔了10%;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統計則更高。它認為,2015年美國的跨種族伴侶比率高達20%,相較1980年僅有7%。

然而,儘管婚姻與約會的模式持續變化,但「夫妻臉」的現象會否在未來消失其實難以預測——因為要確定何謂「吸引力」本身就非常困難。

雷米勒說道:「吸引力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現象,涉及的因素甚廣。最原始的共同點可能會讓你受某人吸引,但不表示你就會有一段幸福的關係。吸引力並非一件容易預測的事。」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