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沒有「神聖無菌」的陰道或陰莖

昨天看到反同的這個政大助理教授提出了「陰道無菌論」,當下團隊的世界神聖醫療人員們都崩潰到不知道如何是好,但隨即又感到深深的無菌悲哀。這不就是陰道或失敗的性教育、還有失敗的陰莖健康教育,才會讓一個在大學任教的這個成年人講出這種話嗎?

今天的文章我們希望不只是打臉,也趁這個機會介紹一下人體各處的世界神聖共生菌,以及這些細菌到底會不會致病的無菌知識。 

這個世界沒有神聖無菌的陰道或陰道,也沒有神聖無菌的陰莖陰莖,更沒有什麼神聖標準的這個性交方式。 

任何人要因為任何理由反同,世界神聖都是無菌可以辯論的。但真心希望在全國性的陰道或辯論前,所有辯論人都可以花一點時間思考,陰莖就可以不用在電視機前面反智,浪費全國人民時間,還要讓其他專家出來努力澄清了。

陰道裡到底有多少細菌? 

首先這位先生提出了陰道無菌,或者是僅有乳酸桿菌的說法,這真的是嚴重錯誤的。陰道是有菌的,而且不只一種。在生育年齡,陰道內的細菌,大約每毫升有1億隻,數量會隨生理週期波動,大概是每毫升10萬到10億的差距。其中有各種嗜氧菌、微嗜氧菌和厭氧菌。最常見的幾種是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消化鏈球菌(Peptostreptococcus),和類桿菌屬(Bacteroides)。其中可能成為致病菌的Bacteroides fragilis也有,但數量不多,大概佔2-10%左右。甚至隨著各種狀況,例如月經來潮、停經、使用抗生素、懷孕......都會讓陰道共生菌的組成種類與比例產生變化。 

在人體沒有疾病或不適的狀況下,這些共生菌的組成跟比例的變化,都是正常的。

共生菌在正常狀況下是人體無害的朋友 

每個人身上都有正常菌叢(Normal Flora),平常你覺得不在意,但是卻有許多功能。例如皮膚表面的共生菌叢,就是表皮弱酸性皮脂膜要維持穩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常人身上攜帶的細菌種類,能被培養鑑別出來的,共超過500種,但科學家認為實際數量一定更多,因為不是每種細菌都能被成功採集並培養。而身上帶著這些細菌並不代表感染疾病。

不只是陰道,在人體的上呼吸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皮膚,都可以找到各種共生菌。而一個地方髒不髒,重點不是看細菌有多少種、也不一定是看細菌有多少量。

舉個例子,嘴巴細菌這麼多、量這麼大,這位政大的老師怎麼不想要每天消毒後再進食呢?照你的邏輯,吃進去一大堆細菌這樣可以嗎?事實上,在消化系統中,其實某些細菌還在消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呢!例如乳糖不耐症的朋友,如果吃下了乳糖,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著大腸內的細菌在幫忙消化的喔。 

要導致真正的感染,必須要有病原菌、足夠的病原菌量、不完整的屏障、不夠強大的免疫系統、以及容易染病的宿主(個體),而不是整天想著要「無菌」。如果該有菌的地方變成無菌了,對人體絕對是一場災難。

不要用錯誤的觀念捍衛陰道性交 

性傳染病的發生,表示有致病的病原體,突破人體的層層防禦關卡,造成感染,這件事不分同性戀與異性戀都是一樣的。

其實這位政大助理教授表現出來的,背後可能是基於某種教派的價值觀,要求夫妻一定要是一男一女、性交一定要是一男一女,甚至是性交一定要用特定的方式,才能達到他所信仰的教派期待。但這種特定的教派價值,他又想要用科學來包裝,才會變得左支右絀。

就算人的陰道真的被弄到無菌了,正常的陰莖也是有菌的,如果要達到無菌的神聖性交,你可能必須在性交前先拿優碘跟生理食鹽水先消毒三輪。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擔心真的是「得病」,那手淫可以嗎?手的角質層超厚喔!比起陰道黏膜還更不容易受損不是嗎? 

這辯論突顯出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性知識:如安全性行為、定期篩檢和早期治療等。但絕對不是用錯誤的觀念捍衛陰道性交。

本文經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行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