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责任精准“施工” 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我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综述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施工维护宪法权威,勇担履行法定职责,责任忠于祖国、精准忠于人民、蹄疾推进恪尽职守、步稳廉洁奉公……”

12月24日上午,改革大通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的施工首任监察委员会主任周青握紧拳头,庄严宣誓。勇担

至此,责任我市2个县、精准5个区监察委员会全部诞生,蹄疾推进这也标志着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我市取得阶段性成果。步稳

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改革我市立足政治性、施工紧迫性、程序性和协同性,紧紧抓住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严格标准,严把时限,蹄疾步稳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全市上下正凝聚起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磅礴力量。

扛实责任,“挂图作战”快速推进

“试点工作要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各级党委必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一把手负总责,纪委负专责。”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就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各级党委坚决把主体责任扛起来。

11月20日,省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后,淮南市委立即行动,抓好全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迅速成立由市委书记沈强任组长、市委副书记王崧及5名市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13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改革试点工作小组,下设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徐礼国兼任主任的办公室。我市改革试点工作驶上“快车道”,开启“加速度”。各县(区)及时成立由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切实加强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经市委“五人小组”、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我市制定出台了《淮南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推进实施进度安排》、《监察委领导班子提名考察工作指导意见》,就相关工作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精密设计、“按图施工”、精细施工,确保改革试点工作不走样、不跑偏。

狠抓质量,精准施策细致落实

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改革顺利完成,我市特别注重树立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把人员转隶作为重中之重,把机构组建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在严格执行《工作实施进度安排》的基础上,我市分阶段制定《实施进度安排分工表》和《阶段工作安排分工表》,对4个阶段重点工作进行细化落实,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机构编制、人员划转、办公场所等问题,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为做好人员转隶工作,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市试点工作小组会同市检察院、市编办对市、县两级检察院涉改三部门机构、编制、职数进行全面摸底核对,协商提出初步转隶方案,划转编制105名,商定转隶人员70人。市纪委制定了《淮南市检察院涉改人员转隶实施方案》,市检察院认真扎实做好转隶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我市对转隶人员开展谈心谈话和家访做到全覆盖,增强了转隶人员认同感和归属感。

上下联动,凝聚改革强大合力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深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等具有重大意义。

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扎实稳妥有序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凝心聚力。市及县区检察院认真扎实做好转隶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完成转隶考察,谈心谈话,并细致梳理案件线索,完成移交;市编办积极指导县(区)做好机构调整设置方案,与市纪委共同制定《淮南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机构调整设置方案》;组织部门大力支持检察院转隶人员档案查核工作,共同完成县(区)监委新进班子人员考察工作,专题研究县(区)监委副主任提名人选问题;宣传部门助力推动宣传报道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协调调整办公用房,保证监委办公场所……有了改革试点工作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12月15日,我市首家监察委员会在八公山成立,其他县区相继完成监察委员会挂牌工作,市级监委组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重担在肩,攻坚克难!全市上下正怀着使命必达的决心,奋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前行。市纪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在积极做好市本级监委班子选举任命、监委组建挂牌工作的同时,围绕人员融合、‘纪法’‘法法’衔接强化建章立制,切实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量。”

(记者 何婷婷 编辑 汤宁)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