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大敗是「意外中的不意外」,改革之聲再起猶如2016年的翻版

文:Leo Chu

2020總統大選,國民改革藍綠激烈廝殺,黨大的不的翻在選前最後一刻,敗意版韓國瑜似有奮起反撲之勢,外中選前兩天士氣衝到最高點,意外猶年惟選舉結果最後是聲再起以蔡英文獲得817萬票、民進黨國會過半,國民改革維持完全執政之姿,黨大的不的翻而韓國瑜則以552萬票落敗坐收。敗意版

看似意外,外中其實是意外猶年「意外中的不意外」,縱以韓國瑜為開展的聲再起賽局是國民黨「最壞的賽局」,2019年仍有挽頹的國民改革餘地,國民黨卻在整場選舉過程中,黨大的不的翻舉棋不定、敗意版落子躊躇,終致大敗。大敗後,顯現出來的是國民黨徹頭徹尾的結構性失調,改革之刻便在眼前,錯過則就此消失於台灣政治板塊。

韓流終結,是國民黨自招大敗

2018年,韓流襲捲全台,國民黨從奄奄一息的病危狀態,瞬間迴光返照。這樣的國民黨本應韜光養晦,專心服務台灣各縣市的選民,2020年的戰略目標應是放在維持2018年打下的戰果,再以此戰果往前推進,一轉國會劣勢,而非拚猶如煙花燦爛一時的總統勝選。國民黨卻選擇了捨本逐利的打法,急於推出立基未穩的韓國瑜角逐總統,不僅落人口舌,選舉戰線門戶洞開,終致南部區域立委一片綠油油。

再者,國民黨始終沒有說清楚他們究竟如何看待全球的反中趨勢,回頭拋出九二共識意涵的兩岸論述亦不被大眾理解,而民進黨的論述基本上以「台灣價值」為基底,輔以護國保台、捍衛民主自由等主張,即便「台灣價值」的內涵並沒有說明清楚——可能也不需要說明清楚,留個空白解讀空間,供選民自行謄上「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主體性」、「台灣認同」等強調「台灣」二字的認同感,在論述上徹底打垮過去以此見長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模糊對比民進黨的清楚,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的氛圍下,選民自是選擇了民進黨。

上述所說,是本次選舉的戰略錯誤,再來要談的,是國民黨的長期性因素。

國民黨一直被質疑核心價值究竟為何,說不清、講不明,核心價值不明的結果就是捨本逐利,只求短線的勝利,不求長期的經營,選民觀感不佳自是自然。而沒有核心價值,國民黨也無法有效吸引選民,能提出的論述也是枝微末節的論述,毫無理念可言,才有2020年大敗。

韓國瑜承認敗選 擁抱競選團隊成員致謝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料想不到的「階級倒置」效果消退,中間選民的主流價值戰勝

2018年的韓流,事實上搭到的是「討厭民進黨」的順風車,當時的民生經濟情況令人對民進黨執政有諸多不滿,南部的農漁民、基層作為第一線的感受者,對民進黨的不滿更是蠢蠢欲動。韓國瑜在高雄提出「莫忘世上苦人多」、「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在基層long stay」,直接抓到高雄「甘苦人」的心理,這才在高雄掀起「階級倒置」的效果,打破傳統的政黨認同,進而產生「外溢效應」,才有韓流帶動全台選情的情況誕生。

民進黨過去在南部的訴求,與左派政黨相似,展現出的基層關懷即「同理與保護」,同理並保護弱勢,捍衛農漁民的權益,實踐保護基層的訴求——在在顯示民進黨在南部的「左派訴求」。經過30年,南部基層「肚子扁扁都要投阿扁」的鐵桿支持,卻未得到適當的回應,南部基層的認同才逐漸「向右轉」,轉向一個看似右派、看似主打經濟訴求的韓國瑜,左派向右轉便是階級倒置。

基層的轉向,掀起南部的波瀾,一片綠地變藍天,當時的情勢頗有延續到2020年之勢。然而,階級倒置的效果在短短一年內,被中間選民的主流價值徹底抵銷,亡國感的恐懼歷歷在目,中間選民選擇了捍衛民主自由的主流價值,導致2018年韓國瑜大勝陳其邁的結果,在一年多之後就被逆轉回來。

下一次選舉,是否會維持2020年「再翻轉」的結果;抑或是在選舉激情過後、亡國恐懼淡化後,讓務實的經濟議題跟需求重回眼前,南部人民重新檢視民進黨的施政而有所變化,在鐘擺擺盪快得無法想像的今天,誰也說不準。

國民黨改革之聲再起,真有用嗎?

國民黨敗選後,不意外的改革之聲四起,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開第一槍,怒批「這場選舉從一開始就亂了套!」1月11日晚間,吳敦義宣布率全體黨務一級主管總辭,隨後不久,國民黨青年便聚集於國民黨中央黨部,高呼要求改革。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發起「+1」活動,提出三大訴求:

  1. 吳敦義立辭黨主席,中常會不應慰留,黨內立刻進行世代交替工程
  2. 吳斯懷辭不分區立委
  3. 吳敦義拒絕補位吳斯懷

2016年國民黨大敗,類似情景猶如昨日,爾今2020年再度出現。國民黨當前最核心的問題是,國民黨的核心價值究竟是甚麼?此問題若不能解,任何改革都只是表面上的改革,對國民黨根本性的問題無可解,更難圖日後重振。

國民黨追思黑鷹殉職將士 吳敦義數度落淚Photo Credit: 中央社

目前檯面上有消息傳出,扣掉表示「沒想過競選黨主席」的韓國瑜外,有意角逐黨主席的人主要為連勝文跟朱立倫,另外呼聲很高的也有郝龍斌、蔣萬安、江啟臣等人,他們各自代表的形象及優勢各不相同,能對國民黨起到的影響也各有千秋。

連勝文是國民黨政二代,曾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其企業經營的概念與經驗或可成為經營黨務的資糧,融合自身黨內的影響力與所謂的「管理能力」,使國民黨有機會邁向更有效率的企業管理模式,但過去連勝文屢被批評其政二代的身分,在這個越漸扁平化的時代氛圍下,能否拋開「二代」的包袱讓選民眼睛一亮,還得看實際如何。

朱立倫相較於其他有意黨主席大位者,則以其在中央地方皆擔任過要職的行政經驗為優勢,其一直以來所謂「正常倫」的形象,或能在國民黨傾頹之際,重整國民黨態勢;郝龍斌也類同朱立倫的優勢,同樣當過直轄市長,也有中央的行政經驗,從2014年起就擔任副主席的他終於等到機會,或能理出眼前國民黨該走的路。

而蔣萬安與江啟臣,雖都同為國民黨青壯世代的兩大政治明星,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也佳,但前者在黨內的影響力尚待加深,後者則夾帶地方派系優勢,不過對於期待他們接掌主席之位的國民黨支持者來說,青壯世代接班或許才是帶給國民黨新氣象的最好方案。

須注意的是,不論國民黨由誰擔任主席,都要有辦法擺脫黨內文化的束縛,走出一條新的路,否則就只會再度回到2016年時的國民黨。

選舉之後,國民黨手上擁有的只剩2018年的殘餘戰果——縣市首長,經歷總統選舉後的失利,國民黨是在2022年會再次重振?還是延續2020年的失敗,就只能取決於國民黨如何解決「核心價值不明」這個根本問題。

延伸閱讀

  • 老也可以很帥,但國民黨就是那種「惹人厭的老人」
  • 國民黨改革第一槍!青壯派要求吳斯懷辭立委、吳敦義「即刻」辭去黨主席
  • 國民黨主席寶座、「不關鍵少數」民眾黨、落選的黃國昌,他們的下一步?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