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五百人的頭七法會

文:蔡松諭

【五百人的小林頭七法會】

供桌的數量,也等於悲傷的這人重量

約莫十點,我們出發前往位在甲仙鄉公所旁的那事臨時頭七法會現場。說是百人臨時,但這個震撼的法會場面,相信任何人終其一生不會再見到,小林也希望,這人永遠不會,那事在台灣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百人

甲仙鄉公所旁靠近環河路邊有塊大空地,法會偶爾是小林舉辦大型活動時使用,不管是這人鄉公所的大型活動或是民間的婚喪喜慶都有,而今天,那事這裡是百人我們的頭七法會現場,五百人的法會頭七法會。

我一到現場就有種快窒息的感覺,除了擺得密不透風的供桌以及人潮之外,最主要的,還是那股悲傷的氣氛,我這輩子第一次清楚感受到「絕望」的眼神,也是在這裡。法會現場來了數百人至上千人,都是從各地返回奔喪的小林人。相信沒有一個小林人會猜得到,上次的返鄉成了生離死別的最後一眼,這次的返鄉,竟是為了參加至親的頭七法會,人生至痛,莫甚於此。

我想,這一天的畫面將會永久地烙印在我的終生記憶區,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會忘記這一天所看到的場景,尤其是這一天的氣氛。

偌大場地竟放不下五百張遺照

空地連結環河路大概有七、八個籃球場這麼大,場地中央搭起了簡易的遮雨棚,畢竟這個季節正好是台灣最熱的時候,我們活著的人怕熱,也捨不得讓走的人曬到太陽,雖然我們也不知道,到底他們的魂魄有沒有過來,還是,仍然還留在現場,捨不得、也不甘心放下人世間的這些牽掛呢?

原則上每一戶分得一個供桌,有的人家裡人口實在太多擠不下,就會用到二個供桌以上,而供桌的數量,也等於悲傷的重量。

我家的供桌上擺著我媽媽、二哥、二嫂與小姪女可欣的照片,小姪女才六歲,正準備暑假過後就讀小林國小一年級,開啟她的求學生涯與童年,沒想到,永遠等不到這個開學典禮了。因為毫無準備,大哥大嫂只能倉促從電腦裡挑出幾張生活照,作為當天的遺照使用。

我依稀還記得,照片裡的可欣笑得開心,應該是近期拍攝的,拍的人跟被拍的人應該都沒想到,這張照片洗出來的目的竟是為了今天的法會,讓我忍不住再度鼻酸。

我在現場準備著等一下法會結束後的抗議活動,同時也穿梭在會場,一方面希望多找到幾位熟識的臉孔幫忙,一方面視線又忍不住望向供桌上的照片,深怕看到自己熟識的朋友與鄰居,雖然心中有底,但還是希望能看到到幾位小時候一起長大、遊戲玩耍、游泳打球的同儕出現在面前,這就表示,可能願意參與自救、重建的人手又多了一個,也意味著,活著的小林朋友還多了一位。

在小林人的哀傷中,我準備著對外發聲

現場充斥著法師的誦經聲,跟沒有間斷過的啜泣聲,小林人看到彼此的眼神彷彿是:「謝天謝地,你還在!」的意思交流,但也沒有半個人問:「你家走了幾個?」因為不用問你也知道答案。

如果你看見年輕夫妻哭得特別厲害,我們就知道,不只他們的父母離開,可能連他們幼小的孩子也一起離開了,因為這個季節正好是暑假兼父親節,是一個孫子渴望回去鄉下、阿公阿嬤期待整天看到孫子的時刻,對於這些疼愛小孩又恪盡孝道的年輕父母而言,此刻,無疑是椎心刺骨的時刻,甚至直到多年後我為人父母後,我才真正了解他們當時到底有多痛!

法會終於開始進行,熱心的宗教團體早從全國各地不約而同地前來,而此時的甲仙也終於揮別物資用盡的窘境,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從外湧入,塞滿了鄉公所的室內空間,連國內、外的各家媒體也紛紛到了現場,這是甲仙有史以來最多媒體的一天。但愈多媒體我們只會愈覺得傷心,好像家裡辦喪事來了一堆不認識的人,甚至你的哭相會不斷被電視重播,哭的愈慘,甚至昏厥過去,就能被更多鏡頭青睞,成為日後災難史的一部分。唉,雖然很不樂見,但我也知道這是媒體工作者的工作,也是他們來到災難現場的重要任務之一。

但也因為如此,我知道,今天的頭七法會正是對外發聲最好的時機,百分之九十九的小林人都在哭泣,但我不能哭,起碼不是這一天,我的眼淚老早在台北守著電視新聞、焦急等待音訊、以及確認滅村的時候流盡。今天我回來故鄉不是為了哭泣,而是為了幫助我的親友、族人,把我們的聲音傳出去,讓全國各地的人都聽到我們的心聲。

「我們不能讓小林人死的不明不白,我們要追出滅村的真相,如果有人禍,我們會窮盡一切力量讓他們接受法律制裁,還死者一個公道!」我心裡這樣告訴自己,一定要討一個公道,不論花多久時間多少代價!

相關文章

  • 自然的判決:小林村國賠案帶來的啟示
  • 《不要害怕忘記》:僅47人生還的小林村如何重建生活?
  •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想家,就喝雞角刺湯
  •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連結族人的不僅僅是大武壠語,還有「香蕉白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不能被遺忘的美好村落》,四塊玉文創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蔡松諭

小林村,那是一個美好的山中部落……
這裡,有著不論出身相互照應的美好人情。
讓流浪的14歲少年落地生根,
更經營了能照料全村生活的「小林商店」
讓路過的老兵,以這裡為第二故鄉,
還將手藝傳承,有了美味的「小林包子」

但是,一場風災後,
將近500人,一夕之間被土石掩埋,
房舍不見了、孩子們遊戲的廟埕消失了,
即便如此,這些美好,依舊不能被遺忘。
於是,十年後的今天,小林人要親口說小林村故事,
陳述的不只是無情的災難,
還要告訴你的是,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
讓美好的記憶,永遠留存。

本書特色

小林子弟撰寫,一字字重現舊時代的美好
牽動著小林村生活大小事的小林商店,其么子蔡松諭,一筆一筆寫下童年的成長記憶,以及小林村裡的動人故事。那個年代的敦親睦鄰,不只是點頭打聲招呼,而是老闆娘會讓你賒帳,甚至送菜買肉到家裡的溫情。留下長住的老兵,這裡成了故鄉,即使要回到真正的故鄉,依舊不捨這個美麗的村莊。這樣美好,需要被留下,不被遺忘。

小林人視角陳述,還原事發經過與重建歷程
震驚全國甚至引起外媒關注的天災,災難的樣貌,是媒體再現過的真實,而真正的原貌,只能從小林人的視角出發才能說分明,包括:災民實際狀況、重建過程的折衝、家在哪裡的疑問……。再一次,讓你重新了解事件始末。

不只是歷史事件,更是給台灣人的提醒
土地與人的關係密切,與生活及文化息息相關。然而,我們對待土地與回應自然的方式,是否傷害了環境?作者蔡松諭除了在十週年的此刻紀錄小林村的過去與現在,更希望所有人都能正視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讓未來不會再有第二個小林村事件。

getImagePhoto Credit: 四塊玉文創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