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移工走進菜市場(上):11年下來她中文流利,但曾經上市場卻買不到一盒番茄

走進傳統市場,當移老闆吆喝叫賣,工走機車鑽過人群,進菜經上菜籃撞擊菜籃。市場上年市場這裡熱情,下來粗獷,中文混亂,流利直來直往時也偶有摩擦。卻買茄One-Forty特別企劃「當移工走進菜市場」邀請兩位移工Titinih帝妮(以下簡稱Tiny)、盒番Risca Era Ardiana(以下簡稱Risca),當移在週末假日來到台北雙連菜市場。工走一起買菜、進菜經上做菜,市場上年市場也分享她們的下來飲食經驗;在活動與訪談的過程中,我們從買賣看見台灣人情,中文從料理看見移工故事。

十年前,在台灣種菜

星期天早上10點,雙連市場依然擁擠,人潮正開始退散,攤販漸漸喊出更低的價格。

從民生西路的巷口出發,Tiny身影如魚,快速穿梭人群之中,Risca小跑步跟在旁邊。前一天,我們請她們寫下這天的購物清單,擔心採買時漏了什麼。Risca不時拿出便條檢查,Tiny的清單握在手中,卻幾乎不看,一邊疾走,一邊觀察兩邊的攤販。「平常買菜都不會寫下來,心裡記得要買什麼就好;也有很多時候,看市場有什麼就買。」

在台灣第一次逛菜市場,Tiny記得是2011年。當時在板橋做看護工,每個星期天,她推著輪椅上的阿嬤,到附近市場買菜。幾年經驗累積下來,她也慢慢學會自己上菜市場。2016年,在基隆照顧癌症病人,家裡只有她跟病患兩人。有空的時候,她會走一小時的路,從暖暖到七堵的菜市場,買齊幾天份的菜,搭公車回暖暖。一個人買菜,是她難得的獨處時光。

GWC9379Photo Credit:One-Forty
左:Tiny,右:Risca。
GWC9307Photo Credit:One-Forty

然而身為看護工,買菜也是為了照護對象。這天在雙連買菜,Tiny沒有逛街的閒散,反而像工作那樣速戰速決。步伐俐落穿過大半條市場,她才和Risca在第一攤停下來,買了長豆跟青蔥。途中Risca幾次提醒Tiny經過的攤販有她們要買的東西,Tiny只是簡短地說,那個不好、不是我們要的。動作迅速的同時,Tiny買菜細心而不草率。某個攤販在賣豆芽菜,她看了一眼就說,「那是綠豆芽,我們要黃豆的。」後來買萵苣(俗稱大陸妹),她特別翻開葉子,檢查內層有沒有氧化,在菜攤前面蹲著挑了很久。

剛來台灣那年,她也常常蹲著工作。2010年,Tiny以看護工名義來到台灣。原本以為要照顧阿公,抵達了雲林雇主的家,才發現主要的工作是幫忙種田。每天早上,她協助阿公起床,量血糖血壓、準備早餐之後,就外出走到田裡,開始一天的工作。冬天種菠菜,夏天種小白菜、青江菜,她花大量時間蹲在菜園裡,拔除一株株雜草。一年下來,Tiny從62公斤瘦到49公斤。

49公斤的她,要在收成時將青菜裝成 25 公斤的一箱箱,準備賣出。「老闆娘會檢查,看到有些菜不好看,她會打我。」她比著自己的臉、上臂、手背,彷彿被打的觸感還停留在上面。

有一天她在菜園突然昏倒。後來回想,Tiny說當時或許是天氣濕熱、田裡的肥料惡臭。在那不久之後,仲介讓她轉換。種菜一年多後,她離開了那份拔一整天雜草的農地。然而長期蹲踞,苦勞刻進身體,直到今天,她的腰腿慣性疼痛。看著她蹲在菜攤前,很難想像一具幹練的身體裡,藏著多少疲勞。

GWC9358Photo Credit:One-Forty

賣菜像在罵人?

當年Tiny推著輪椅上的阿嬤、到菜市場買菜的身影,Risca或許覺得很熟悉。平常在新莊市場,Risca遇到許多陪著老人買菜、到公園曬太陽的移工,久了認識,偶爾也一起聊天。不同於Tiny作為看護工、十年下來換過多位雇主,Risca從2016來台灣,一直在同一個工廠工作。每週末休假,她固定去菜市場買下未來一週要吃的菜肉。她表示身邊的印尼朋友其實都很習慣去菜市場。我問她不覺得超市更方便嗎?她搖搖頭:「不會!那個都好貴!」

買菜講求經濟,當天在雙連,Risca常常思考怎麼省錢。除了跟在Tiny旁邊提供建議,她也負責用天真熱情的語氣跟老闆講價、討一些薑蒜。在菜攤看到一袋三顆的番茄,她問老闆娘能不能買兩顆就好、算便宜一點;後來買蝦,老闆娘盛好一盤白蝦,賣她們兩百。Risca 睜著水汪汪大眼問:「可以買一百就好嗎?」老闆娘爽朗答應:「可以啊,我就幫妳裝一百。來妹妹給妳。」將一半的蝦子倒進塑膠袋遞給Risca。

GWC9273Photo Credit:One-Forty
GWC9297Photo Credit:One-Forty

然而剛來台灣時,Risca其實覺得台灣菜市場的講價空間比印尼小很多。「像是在台灣買魚,三條賣一百五,我問能不能買一百?他們馬上罵我!在印尼的話,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台灣攤販的買賣風格,曾經讓她驚奇:「老闆賣東西都要很大聲!第一次我嚇到,好奇是在罵人還是打架?回頭看才發現,原來是在賣魚。」

Risca笑著解釋:「在印尼,老闆也會叫客人快點來買,但不是這麼大聲的『kín-ê kín-ê』(台語:快點快點)!」她拍桌模仿台灣攤販的叫賣聲。

談到對台灣市場的第一印象,Tiny則說,比印尼菜市場整齊很多。「印尼市場真的,亂七八糟。人很多,大家都是趕快買、趕快回家;在台灣,大家會排隊,看到有人已經等很久,會讓說『你先你先』。」攤販的景象也不太相同:「台灣都把水果擺得很整齊:這個是香蕉、這個是火龍果,一籃一籃的;印尼的都是混在一起,不同水果擺很近,也不會像台灣,賣得那麼漂亮。」Risca也同意,表示在印尼買菜常常有很多垃圾、蟑螂老鼠。她分享有一次在印尼市場,一群蟑螂突然聚到她腳邊,大家聽得雙腳瞬間發麻。

沒關係,我想學中文

當天在市場買菜,Tiny和 Risca全程用中文與攤販溝通無礙。不過回顧剛來台灣那陣子,兩人不熟悉語言文化,曾經歷許多挫折。Risca原本不知道台灣賣菜秤重算「台斤」。某一次在果菜攤,老闆秤了一斤水果給她,她困惑起來:「我想說,一公斤怎麼這麼少?我問老闆,老闆還罵我!他說一斤就這樣啊!」她笑著重現老闆的語氣,後來要問同事,才弄清楚兩個的區別。「幸好搞清楚了,不然又要被罵。」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