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職人》書評:在眾聲喧嘩的「失憶」時代,喚起心中最純粹美好的閱讀之魂

文:江江明(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熟悉范銘如過去學術論著的書評書評人都清楚,她的職人眾聲中最幾本重量級學術結集,諸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喧嘩《空間/文本/政治》等書,失代喚的閱讀當年還是憶時研究生的我輩中人,凡稍稍涉及台灣女性文學者,起心莫不人手一本,純粹日夜膜拜。美好學術之路艱深博大,書評書評前人研究更是職人眾聲中最汗牛充棟,相較於純粹外文系出身專擅西方理論的喧嘩學者,范銘如筆下評論自有融涉中西博雅之特質,失代喚的閱讀立論頗見清華之氣。憶時

學術論著是起心登九重天,一路蜿蜒崎嶇,純粹難在論文受限於學術範式,字字有來歷,處處講證據,因此閱讀人口極少。再加上學院中生態譜系壁壘分明,光是一門文學,可以按地域分中港澳、台灣與馬華,再加上時序斷代,以及不同類型,學者窮畢生之力尚且無法讀盡自己研究領域之書,寫論文是必要之惡,為了升等與生存,研究工作不可偏廢。

但以文學推廣角度而言,畢竟一般讀者沒事不會去找文學研究論文來看,何況有些論文寫得比作品本身更「難看」,讓人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文藝若要「復興」,重要的是找回閱讀人口,而轉譯文學密碼的工作,向來與「書評」密不可分,純文學市場狹小,眾所周知。

然而這幾年高教崩壞,學者們孜孜矻矻寫論文累積教師評鑑點數,「書評」這類推廣文學與閱讀教育的工作,更是難以為繼,有心無力。況且書評是成人之美,不見得有機會結集,相較亞馬遜等知名網站行銷通路對書評重視,台灣的書評書介顯然還有漫漫長路。

是故,范銘如此刻《書評職人》的誕生便顯得意義非凡,早在2005年范氏已出版過《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一路走來,仍始終以深厚之文學閱讀功力寫出的書評,雅俗共賞,耳目一新。《書評職人》畢作者十多年之功力,不以「論文」之姿「立論」,但實際上卻有「立論」之功,且擲地有聲,難掩其光。好似比武不用繁複招數和架式唬人,單是站樁,便知其內功深厚。

作者開宗明義即以「壞人」自居,對出版社言明決不單撿好聽的話講,也歡迎作者華山論劍,讓下一本書可以更臻藝境,以創作高度互相較量。作品與書評的關係經常是亦敵亦友,光說好不說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腹,打量著對方沒器量。好的也說,歹的也講,才是君子之交,歲寒三友。生命裡遭逢可敬的對手,誠實往往比交情更重要。

《紅樓夢》尚且要配脂硯齋的評,《水滸傳》還需金聖嘆為之批注,才是莨苑仙葩,閱讀不比創作,但懂不懂豈可裝模作樣?要當知音也要有點能耐,心神耳目敏如靈竅,博覽群籍,不卑不亢,若高手對羿。《書評職人》出手不俗,且評語流暢,旁徵博引創作生成之文學環境,學院派的同好可以一口氣讀完,不似讀論文每有繁瑣之感,大眾讀者亦可按圖索驥,當作入門書籍,樂得有仙人指路。

好的文學作品下筆如有神,但「文學之神」要走下神壇豈是易事?天語非人人能懂,文學修辭、敘事手法、空間地景,全都有廣袤複雜的美學意義,上天下地,翻了幾回,一般讀者早已不知被文字帶到何處。有能耐的書評家應當如知己,有本事牽神之「手」,步下神壇,進而走向人間。

《書評職人》帶領讀者一窺文藝之手如何翻雲覆雨,作品如何由小見大?穿插閃藏?如何以語言陌生化之曖昧指向歷史,甚至指向我們活著的當代。而功力尚未爐火純青之作品,也得有雙火眼金睛,文字佈局到底敗在哪裡?不足之處為何?過目即見,高下立現。《書評職人》信手拈來之點評,雖舉重若輕,卻頗見行家之門道。

寫平路《東方之東》中人物「相信話語的都是上當的人」,又寫朱天文《巫言》文白夾雜與層層套疊,敘事抒情恣意跳接、相互掩映,一如「在泥沙俱下的敘述涓流中淘瀝作者真相金言」,皆是精彩且精準的評述。又寫賴香吟《翻譯者》,以王國維「隔與不隔」談其文風,頗能彰顯作者之敘事風格特點,以及學運後世代對國族神話始終保持的若即若離姿態。

其他諸如王定國、伊格言、王聰威、凌明玉、顧德莎、章緣等,儘管是由作家特定單行本入手,多半兼論作家或同時代相關作品,形同爬梳當代文學史脈絡,堪稱以論文之嚴謹度從事文評,對於初入門想一探文學堂奧的讀者,亦有建構基本史觀之實用價值。

《書評職人》雅俗共賞,亦跟得上網路新世代品味,能講不能講的通通都來,無縫接軌青春鄉民。書中一篇〈偽出版社〉操演起網路世代鄉民「真心話」,想像純文學出版社捲土重來,出版社老闆重金破壞行情,未來寫手們筆下內容葷腥不忌,把自己當社群媒體經營,才出第二本書就拍自紀錄片,舉凡吃宵夜搞自拍與貓打噴嚏,皆可成為與讀者互動的宣傳影音(咦?現在不就有了嗎?)。

范銘如筆下的文學「未來式」正虎視眈眈等著我們,這些即將橫空出世的寫手們與文壇的「N種可能性」,或可將純文學推向另一種時代高峰,打造另一批文壇神女巫覡,也未可知。走讀至此,忍不住大讚范銘如,刀筆利索,見血封喉。果然高手過招,百無禁忌,嚴肅時可以很嚴肅,口若懸河,夾敘夾議。但荒誕時竟也可以很荒誕,揶揄調侃,一如周星馳《大話西遊》大玩後現代。

《書評職人》亦莊亦「邪」,深得我心,一口氣讀完,令人大嘆其刁鑽古怪與狡猾世故,堪稱近年評論之「奇書」,筆者為之強力推薦,建議人人手刀購買一本,順便把書中論及的台灣當代作家也一一蒐羅齊整,看看范氏所言是否有理,不服者大可以也來寫個書評,或者直接跟作者email對戰,讓純文學閱讀與討論成為台灣新世紀的文藝復興,在眾聲喧嘩的「失憶」時代,喚起心中最純粹美好的閱讀之魂。

書籍介紹

《書評職人:失憶時代的點書》,聯合文學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范銘如

台灣嘉義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文學系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小說、台灣女性文學、女性主義理論、文學批評理論、空間理論。

著作包括《空間╱文本╱政治》、《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並主編多本文學和評論選集。

所謂書評職人,讀寫不只為推薦,更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作為文學守門人,在文學愈是低迷的世道中,愈要展現文學研究的能量。

本書乃「閱讀這一行」的專業職人、學者范銘如,跨幅十四年的文學批評與時代觀察,書寫背景自新世紀社會轉型數位化起,所讀所思之結集,筆端呈顯出台灣文壇轉變的時代軌跡——文學理論由盛而衰、文學市場由衰而竭、書評版面每況愈下、長篇小說取代了短篇小說、文學主力世代由六七年級全面接班等等現象。

收錄三類文章:「書評與序」,奉行文本中心的批評家,一一細膩解讀作品,直剖優缺,並宏觀評價諸位作家在當代文學場域的特殊位置;「時代現象」,以文學評論視角談論文學生態與潮流,分析年度小說風貌;「空間理論」,一系列淺顯直白的觀念說明,建構空間與文本、閱讀的關係。

書評一直都不是熱門的文類,面對閱讀產業的式微,它從紙媒轉往網媒開展、從5000字演化到500字篇幅;然作為一種公眾文化服務,書評職人們努力運用各種管道傳遞文學的聲音依然不減——來、點、書、吧!

7313970_RPhoto Credit: 聯合文學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