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琴——澳門演員的十部澳門外景電影

文:張健文(Cheong Kin Man,澳門人,李香柏林自由大學視覺暨媒體人類學博士生、琴澳《澳門論壇日報》特約評論人)

(原文《Dez filmes de uma actriz macaense com cenas de Macau》刊登於2021年3月31日葡萄牙文報章《澳門論壇日報》評論欄目。門演門外)

生於澳門的員的影香港演員李香琴(1932-2021)今年一月在該前英國殖民地離逝。在其電影和粵劇的部澳生涯中,曾參加出演逾400部映畫戲、景電80多部電視劇。在影業中一直活躍至2012年。李香

李在五、琴澳六十年代的門演門外反派角色深入民心,在廣東話觀眾之間最以「奸妃」著名。員的影

為向本澳的部澳這位藝術家致敬,筆者會先就其演藝生涯作一些評論,景電及後再介紹十部李曾參與演出,且具澳門外景的電影作品。

對於很多人來說,李更讓人聯想到的是她在「無電視睇」時的一句「哎呀世界末日呀!」這金句語出《家有囍事》(1992年)李出演一位嫲嫲時的對白。香港當代最重要的喜劇演員周星馳在其1994年的諷刺喜劇《國產凌凌漆》(台版片名《凌凌漆大戰金鎗人》)向李作出了應有的致敬:把一位主角在戲中的名字起為「李香琴」,不過李本人並未有參與演出。該片有配成數個歐洲語言的版本,當中並無修改「李香琴」的名字:不論是法、德、西語版的「Lee Heung-kam」還是俄語版的「Ли Хюн-Кам」。

l4ailxq1huifgsihgo7bvvsbeg9ved圖片來源:TVB USA Official YouTube影片截圖

說到李的出生地,本澳華文報章似乎沒有說明,又或者將之寫成香港藝人。唯只有建燁在《澳門脈搏週報》中提及。筆者也希望在拙文中簡述之:李曾在亞視1991年的一個節目中親口說過她是在叢慶坊的一幢唐樓中出生的。節目中,李解釋她是如何在舊平安戲院欣賞粵劇傳奇人物任劍輝(1913-1989)演出時迷上戲曲的,當時她就讀於舊勵群學校。1959年,這位年輕的演員實現了她的夢想,出演了任的六部粵劇片:《穿金寶扇》、《獅吼記》、《枇杷巷口故人來》、《除卻巫山不是雲》、《凄涼媳婦》和《跨鳳乘龍》。在《穿金寶扇》中李更是擔當二幫花旦。

歐洲觀眾透過各大電影資料館為數不多但重要的港片回顧展,有過幾次機會對粵語電影較全面了解的機會。當中,洛倫佐(Lorenzo Codelli)2013年為博洛尼亞電影資料館策劃的展映非常出色,揀選了由關德興(1905-1996)主演的《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1949年)。在此兩年前,鹿特丹影展也曾公演過這部作品。

顯然而見,這類展映的動機均是對「功夫」電影源流發展作出釐清。但對於筆者而言,更為重要的則是觀察這類歐洲展映是否有助於解釋,在傳統表演和電視普及之間的過渡時期中,戰後香港的粵語電影在殖民地社會裏對確立形成粵語流行文化過程中的角色。再者,這些粵語片正正反映出當時觀眾的興味,而當時的大部分觀眾也沒有今天的富足生活。所以,筆者對三年前柏林德國電影資料館之友-兵工廠電影及錄像藝術協舉辦的港片回顧展「光榮孤立」(Splendid Isolation)中並無選入五、六十年代的粵語長片,某程度上是感到失望的。

上述這部由胡鵬(1909-2000)導演的電影成為了關主演七十餘部的經典黃飛鴻系列的開始,接下來會橫跨半世紀,對後來的成龍和李連傑也會有影響。關主演該系列其中的第卅八部電影時把李帶入行。五、六十代李參演的數百部粵劇、粵語片,當中包括其成名作,今天已成了一個粵語文代寶藏。然而,絕大部分的這些電影均未配上外文字幕,當中甚至不少連國文字幕也沒有。

到了七十年代,粵劇片逐漸失去其重要的地位,而啟發自西方的喜劇則開始日趨成功,此時李同譚炳文(1933-2020)合作,以《大鄉里》(1974年)捲土重來。李與譚在電視劇和流行音樂中也曾合作無間,至今也甚為粵語觀眾所識。重要的是,由此時起到九十年代,電影開始同時有粵文同英文字幕。

李譚合作的成功令香港大導演張徹(1923-2002)把這對銀幕戀人加入了其喜劇作品《怪人怪事》(1974年),不過二人的演出卻被配音為國語對白。八、九十年代,李同譚合作相對減少,銀幕上開始同香港眾多影星合作,演出母親(後來則是祖母)的角色,當中李同關德興的最後合作作品《大富之家》(1994年)即為一例。

此時粵語為原版的電影開始在世上獲得更大的注目,李雖然多演配角,不過其演出則隨著港產片的成功有機會令世界多國觀眾也欣賞得到。李在多部國際上受到歡迎的動作片如《義蓋雲天》(1986年)、《亡命鴛鴦》(1988年)、《白髮魔女2》(1993年),乃至《李小龍》(2010年)中均有演出。

一、黃岱導《孤鳳淚》(1961年)

在開場後的三分半鐘,首先看到銅馬,之後就是主角吳君麗(1934-2018)同胡楓在內港二十號碼頭相遇,卻先後登上同一首佛山輪赴港。在這部愛情悲劇中,李只是在後來的香港場景中才出現,擔當配角。

二、陳國華導《海角驚魂》(1964年)

75_copy圖片來源:電影《海角驚魂》海報

《海角驚魂》的全部外景均於澳門拍攝。在這部驚悚片中,李擔任第二女主角,同另外兩位粵語片傳奇演員曹達華(1915-2007)、羅艷卿合演。

三、莫康時導《大四喜》(1965年)

photo圖片來源:影史庫

片中可觀賞西望洋拍攝的澳門全景,後有新馬路。片中一家,包括當年的童星馮寶寶在民國大馬路遊覽,後馮寶寶在賈梅士洞遊戲時遇上其親生孖生家姐。(華文版註:「民國」指「大西洋民國」,今譯葡萄牙共和國。)

四、盧雨岐導《標準丈夫》(1965年)

photo-1圖片來源:影史庫

這部愛情喜劇中,李同鄭君綿(1917-1994)飾演一對澳門夫婦。不過澳門的場景只是在有林鳳(1940-1976)和張英才戲份的內容中才看得到。片中林飾澳門人,在一輛碼頭巴士上遇上遊澳的香港富有少爺。後林、張相約在西望洋的茶座見面,觀賞澳門全景,繼而遊覽銅馬、主教堂和觀音堂。

五、楚原導《春怨》(1965年)

到這裏筆者亦不再重覆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長片常見的澳門「明信片」風景,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粵語「白馬王子」謝賢在柯高(今稱高士德)和士多鳥拜斯兩大馬路交叉口,有買玫瑰的一幕。

六、楚原導《香港73》(1974年)

香港七三_1974圖片來源:《香港73》海報

這是楚原的另一部經典作品,改編自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的處境喜劇《七十三》。片中有澳門外景,可看到七十年代的葡京娛樂場。李香琴1972年加入無線,繼續其成功的演藝生涯。

七、何澍培導《大八卦》(1992年)

這部電影有趣地融合了劇情和紀錄片的元素,並以具異國風情的「風水」作為題材。當中林國雄和兩位性感女星徐曼華和葉子楣也早已退出影壇。李香琴和李連杰均有在片中接受訪問。片中亦見葡京賭場。

八、高志森導《家有囍事》(1992年)

螢幕快照-2016-02-02-上午1_47_48-650x363圖片來源:電影《家有囍事》劇照

一如上文所述,李和關海山(1924-2006)在此喜劇中的一段對白今天已成為廣東話的歇後語:

「咁冇電視睇點算呀?」
「哎呀!世界末日呀!」

片尾李同劇中其他主角一同穿著婚紗禮服出現在主教堂前。

九、徐克導《大三元》(1996年)

Tristar_poster圖片來源:《大三元》海報

瀏覽過數十部香港電影後,發覺香港影人最喜愛的澳門景點是主教(西望洋)堂。張國榮(1956-2003)、袁詠儀、劉青雲有多個在這座教堂內拍攝的場景。兩位澳門小姐畢嘉寶和羅天娜也有出演。

十、陳慶嘉、秦小珍導《最強囍事》(2011年)

《囍事》系列的第五部電影,片中有威尼斯人外景。李在接下來的《八星抱喜》也有演出,為其在演壇中的最後一部影片。

在向自來本澳的影星、歌星、藝術家李香琴致敬的同時,筆者也希望藉上述列表參與寫作葡人作者的一系列「澳門與電影」文章。在李甚豐的作品中,許多電影都因為未配上字幕而令不諳粵語的觀眾和影評人無法欣賞。筆者個人會推薦如楚原導的《孽海遺恨》(1962年)或蔣偉光導的《青青河邊草》(1966年)等作品。今天,澳門已有自己的電影(資料)館(Cinemateca),愚以為也好應該參與修復、展出李曾參與演出的電影作品,並為之配上國、葡、英等文字幕。

澳門專欄作家黃東在《訊報》評論說,李「是香港的,也是華人的」,筆者或許希望補加上一句,李「也是澳門的」。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