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手父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烏手」?師傅們對於「好工作」的想像

文:謝嘉心

不好好念書,黑讀書當烏對於將來要跟我一樣做烏手嗎?

前面的手父時不手師章節,我曾提過師傅們對於高等教育出身的傅們工程師有點輕蔑,因為師傅的好工工作現場極度仰賴技術,因此他們看輕文憑訓練出來而無實作技術的想像同事。但回到自家屋簷下,黑讀書當烏對於他們告訴子女的手父時不手師卻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傅們

當我進一步了解「唯有讀書高」背後指涉的好工職業前途時,卻發現他們對於讀書人未來出路的想像想像相當有限,在討論子女未來時,黑讀書當烏對於也只有醫師、手父時不手師律師、傅們教師、好工公務員這些選項。想像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是收入最穩定、最高、也最受人崇敬的職業。要走向這些職業唯一的道路就是讀好書、考好試,拿到好文憑。

這樣的想法不只存在於工人階級,我父親那一輩的台灣人,無論什麼階級皆對此深信不疑,那是台灣社會普遍迷戀文憑的年代。我父母,以及我筆下的這群港都黑手師傅,也都無可避免受到當時社會價值的影響。因此,父親在家裡會說:「你們不好好讀書,將來就跟我一樣做烏手」,也就不奇怪了。

「烏手」一詞充滿矛盾的說服力,在台灣普遍的認知中,是指工作環境容易髒亂、充滿油污的從業人員,但另一方面卻也象徵著一份社會地位較低、但重視技術的工作,同時這也是技術擺第一、文憑放後面的工作。

「烏手」一詞的雙面性使得這個職業稱呼在認同上變得矛盾,具體就表現在黑手對於子女的教育。父親一方面以自己的技術為豪,但另一方面又會用「跟我一樣做烏手」做為威脅,希望子女能依照他們的理想安排,好好念書、好好考試,念好一點的學校、考上好一點的大學,而這條路的終點是將來找個好工作。

父親與黑手師傅眼中的好工作

我曾經詢問父親以及這群黑手師傅,什麼叫做「好工作」?他們的答案大致可以總結為:「就不要跟我們一樣全身髒兮兮、在大太陽底下工作啊,這樣太辛苦了啦。」

無關薪水、更不是公司福利,他們眼中的好工作是跟他們自己的工作比較而來的,他們希望子女不要像他們一樣,從事在太陽底下揮汗如雨、耗費大量勞力的辛苦工作,而是可以坐在冷氣房、只要運用雙手打打鍵盤的工作,乾乾淨淨上班、清清爽爽回家。

這群心心念念著子女將來的黑手師傅,在工作場域中不管如何以自己的技術為傲,無論怎麼看不起只靠文憑就在工作場域中頤指氣使的工程師,但對於自己的孩子,卻無論如何都不願他們踏上黑手之路。

黑手師傅矛盾邏輯的背後,是對於「好工作」的想像,他們只是希望子女將來的工作可以輕鬆一點、「過好一點的日子」,這麼簡單的心願而已。

但好的文憑真的能帶來更好的前途嗎?有人堅持「唯有讀書高」,但我們也時常聽見許多人獲得文憑之後,反而擔心自己沒有一技之長足以傍身。到底文憑重要,還是技術重要?

IMG_6735sPhoto Credit: Chih-Hsuan Wu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文憑重要,還是技術重要?

台灣社會普遍有著儒家崇尚教育的價值觀以及重視教育的傳統,隨著大學廣設、高等教育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逐年上升。人人都至少大學畢業的結果,導致了學歷的貶值。這直接反映在企業雇主對於聘用人力的學歷標準不斷升高,在白領勞動力市場中,大學學歷可能只是起跑點,而不算是高學歷了。就連依賴師徒制、只看技術不看出身的拖車製造業,似乎也難以抵擋這股浪潮。高職畢業的年輕師傅明仔,就曾談起他的轉變:

以前我的想法是學工夫比較好,現在不是,現在是讀書比較好。因為現在要去比較有制度的公司,一定要專科以上,高中的都沒有了啦!學歷一定要讀高,不管讀有讀沒有啦!最少你去跟人家應徵就跟別人平等了。不然那種高中的,跟人家進去就不平等了,就算經驗再好也沒用。經驗再好,沒有門檻也不能進去嘛,根本就沒有表現的機會啊。要是我跟那些大老闆說我做這行一、二十年了,他還是要考慮啊。因為他們公司的制度就是這樣。(明仔)

明仔的這段話明顯反映了台灣社會整體的變遷,因為就連工業領域,雇主也開始傾向以學歷做為篩選員工的第一道門檻,台灣無疑是「文憑社會」的最佳寫照。

台灣早期的師徒制,頭家所提供的不只有工作機會,常常還必須兼任監護人的角色。工廠中的師傅除了指導技術之外,也會有意識地鍛鍊學徒的心性。學徒在工廠中與同輩學徒、長輩師傅和老闆朝夕相處,社會群體的多樣性更勝單純的校園,單就提供孩子工作技能與心性教育的功能來說,師徒制也具備相同效果。

不過,儘管師徒制在教育上的功能與學校教育相同,並且拖車師傅也親身經歷了師徒制的教育模式,但他們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可能邁向讀書之路。除了現代教育體系、法規制度的安排更有利於文憑教育發展之外,我們之前提過的,希望孩子找到好工作、過上好日子,更是師傅期待下一代獲得高等教育文憑的原因。以下幾段訪談,可以清楚呈現師傅們單純的想法:

我當然是認為給他們念書很重要,那時候我就是想,他們要念到哪,就念上去,我們就是負責付錢,要付多少都沒關係。我們還是這個心態,做父母的啦,希望他們拿到那個學歷,可以過更好的日子,不要像我們做粗工(tshoo-kang),拿重的東西。我們也是希望他們可以坐桌子旁邊拿筆。(南仔)

當然是讓他們去念書啊,他們如果會讀就要念多高,隨便他們去念啊。要加減多讀一點書啦。毋通閣讓他們做這個(拖車產業)了。(李仔)

我是不希望他再去做這一途啦,要看他本身的興趣,他現在就已經讀這樣了,就繼續讀啊,讀到看他可以做什麼工作,對不對?你像人家去坐辦公室是不是比較涼?你做這個吹風曬太陽,又熱,像這種外面三十幾度,那很累吶。(父親)

對於念書取得高學歷,師傅們的想法很單純,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好工作,他們對於「好工作」有著一致的既定印象。這群黑手師傅以自己惡劣的工作環境做為對照,不希望他們的子女太累、曬太陽、做粗活。顯然,比起拖車師傅的工作,坐辦公室的白領階級,更接近他們想像中最理想的「好工作」。

IMG_6635sPhoto Credit: Chih-Hsuan Wu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成為白領階級,真的比較好嗎?

然而最終走上白領階級道路的我,卻漸漸感受到白領階級的薪水不一定比拖車師傅高,工作自主性更是不一定比較強,而且高學歷神話在近幾年也漸漸退燒。許多就業調查報告指出,博碩士生的薪資並不會比大學生高出多少,而越來越多企業主在選擇新人時,也傾向優先考慮對方的實作經驗。

那麼,師傅們到底在為他們的子女追求什麼呢?

白領階級工作跟拖車師傅工作的差異,正好跟學校教育與師徒制的差異一樣,前者是取得「高社經地位」的途徑。

但有趣的是,師傅並不是一味推崇學歷,正好相反,正因為他們自己在工作場域中是高度依賴實作經驗與技術的人,所以他們相當清楚只有文憑而沒有技術是行不通的:

你讀書出來的,那是讀一個辯論啦,理論他很厲害,用說的很厲害,那個我們可能說不贏人家,可是你說這個要他們來做,怎麼可能?他們用說的厲害啦,用做的,也是做不贏我們啦。(南仔)

父親的一段訪談紀錄,更表現出師傅相當清楚只有文憑是不夠的:

是啦,我是沒去念高中,所以才出來學師仔,我那時候有去念高中的話,就可以做公家機關了啊。可是學歷和技術還是都一樣要啦,不然你看像(大型拖車公司的)那些工程師,他只有學歷而已,只會畫圖,可是出來外面完全不行,他們沒有(工作的)知識嘛,只是紙上談兵。有時候我拿那個料單給他們,他們都還可以給我畫錯,有時候我都幫他們畫了,他們還可以畫錯,那個就無效(bô-hāu)嘛,所以技術和學歷都還是一樣重要啊,都要有啊。(父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