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寄生》:懸置效應——很多無法理解的事情,只是因為時間還沒到

文:許皓宜

【懸置效應】原來,只是情緒時間還沒到

今年即將邁入六十大壽的阿林,心裡總是寄生解的間還帶著某些遺憾。阿林的懸置效應父親是南部某鄉鎮的仕紳地主,小時候父親時常抱著他爬到高處,多無望著腳下一望無際的法理農田,告訴他:「從這裡一直到看不見盡頭的事情地方,都是只因我們家的地。」此時,為時阿林眼中的父親,是情緒天上永不殞落的太陽,是寄生解的間還阿林身邊最重要的依靠。

只是懸置效應阿林沒想到,那個年代裡,多無了不起的法理男人往往多妻,父親也很快吸引了願意下嫁為妾的二媽。二媽入門後,家裡的一切都變了:阿林的母親變得鬱鬱寡歡,更不得父親的歡喜,父親逐漸把寵愛和心思放到二媽身上。但二媽善賭,又揮霍無度,父親和她在一起沒幾年,就陸續變賣許多田產,等到田產差不多散光時,父親也沒落得只剩下一口氣,還沒來得及安享天年,就往生了。失去做為靠山的父親,二媽還有什麼臉待在這個家裡?喪禮後沒多久,連人帶錢,整個消失得無影無蹤。

阿林那時還是個青少年,原本的家世,應該能讓他有田有厝、衣食無虞地長大,但這一切都被一個不相干的女人帶走了,母親也相繼含怨離世。阿林等於失去一切,僅剩下一方三合院,充滿原生家庭哀傷的回憶。於是他背起行囊到北部打拚,開公車、大卡車、砂石車,奮鬥不懈的精神,讓他認識了他的太太阿杏,兩個人靠著努力攢下一點錢,回到家鄉,在老家三合院旁邊,又蓋起一棟兩層的樓房。

生了三個可愛的孩子後,阿林重新有了家的溫暖。但提起那個敗家的二媽,阿林依舊生氣,如果不是因為她,或許阿林不會年紀輕輕,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

時間讓等待變得不像等待

某天,阿林家門口來了位不速之客。遠看,是個出家女尼,佝僂的身子,托著缽,逐漸靠近。阿林是個善良的人,看到出家人,自然熱情地招呼,走近一看,卻認出眼前的女尼,就是當年害父親敗掉了全部家產的二媽。

「阿彌陀佛。」對方開口,向阿林化緣。

阿林的手顫抖著,這麼多年來,他時常在惡夢中想起當年的二媽,想起她在自家房子裡,帶給父親多少羞辱,帶給母親多少傷害。

「阿彌陀佛。」對方再開口,向阿林化緣。

阿杏也聽到外頭的聲音了,從廚房裡走了出來,看見丈夫不尋常的模樣,她抬起頭看了看眼前的出家人,沒多久,就認出那張時常被阿林看著的照片裡的臉孔。

阿杏緩緩地退到客廳,打開抽屜拿出一疊千元鈔票,直接遞向化緣的出家人。阿林卻早一步將鈔票接了過來,阿杏轉頭看向丈夫。阿林將鈔票遞給了對方。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阿林度過六十大壽的幾年後,接到一間寺廟的來電,告知他:昔日來化緣的那位出家人,那曾經的二媽,因為日後疾病纏身,已經在寺廟中往生。

阿林和阿杏決定到寺廟裡接回二媽的骨灰,安葬到靈骨塔中。回來以後,阿林病了一個月。康復後阿林說:「時間已到,恩怨已了。」

很多無法理解的事情,只是因為時間還沒到

阿杏也有她的故事。她是北部新店山上長大的採茶姑娘,赤著腳在茶田之間出生,但因為生為女兒身,無法成為農地裡的生力軍,反而讓已經兒女成群的家庭負擔更大。於是阿杏的父母將她送養給山下一對好心的夫妻,這對夫妻沒有自己親生的孩子,便陸續領養了四個小孩。阿杏原本是原生家庭裡倒數第二個小女兒,但來到新的家中,卻成為三個弟弟妹妹的大姊。

有人說,被領養的小孩是幸福的,能夠同時擁有兩對父母的疼愛。然而,在阿杏那個年代,生來勞碌命的女孩兒,被領養後卻是負擔了奉養兩邊父母的責任。

直到跟著阿林回南部落地生根,阿杏才開始為自己的人生打算。結婚之前,她心頭一直有種失去了根的感受,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在哪裡?不知道為什麼,父母明明有好幾個女兒,卻獨獨把她給送了出去?

是她不好嗎?是她長得不夠討喜嗎?為什麼,父母選擇的是她呢?

即便養父母實在是兩個大好人,阿杏心裡的苦,卻從來沒有少過。

阿杏六十多歲時,她九十多歲的高齡生母病危,臨終前,包括阿杏在內的所有兄弟姊妹,都被召喚回山上。生母躺在病榻,嘴裡含著囈語,像是做任何人都無法理解的夢,忽然,她迴光返照似地,獨獨對著阿杏一個人說話:「女兒啊,你還在怪我嗎?我知道你還在怪我,對不對?」

阿杏忍耐了五十多年的眼淚,梗在眼眶裡,一點兒也不敢流下來,怕讓老人家無法一路好走。

「你不要怪我好嗎?你不要再怪我了好嗎?」母親繼續囈語。阿杏搖搖頭,咬著嘴脣,還是不敢讓眼淚掉下來。

生母望著阿杏自言喃喃,直到雙手下垂,失去力氣,離開人世。阿杏抓著母親的手,眼淚在此刻終於一串串掉落,再也無法控制。

母親離世以後,阿杏比丈夫阿林病得更久,身體康復之後她只說:「原來她還是愛我的。」


阿林和阿杏,是我先生的父母,也是我的公公和婆婆。這十五年來,我看著他們面對原生家庭中最深的遺憾,也陪著他們一起領悟:原來很多事情,不是永遠不能明白,也不是永遠不能放下,只是時間還沒到。

時間還沒到,有些事情就只能在這裡懸置而已。曾經我和她之間,也存在著嚴重的婆媳問題,但梳理這些過往的同時,我好像也更靠近了她,更明白了什麼。

原來,很多沒有答案、無法理解的事情,真的只是因為時間還沒到。

【懸置效應】

對於尚未明確的事物,以及還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只能先中斷對它的起心動念,來免於憂愁和焦慮。等到時機成熟時,這些不明之物就會浮現出來,成為我們對人生的領悟。

在「現象學」的研究方法中,時常談到「存而不論」的概念。意思是說,當我們要去探究及解決一個還沒有得到答案的問題時,需要先把個人的情緒和既有的假設,「放到一個括弧中」,彷彿它不存在。

比方說,我們看見一籃黑色的蘋果,主觀可能讓我們覺得奇怪:為什麼蘋果會是黑色的?然而,當我們將這個假設放置到內在一個懸置的空間,先不要去搭理它,搞不好有一天會發現:噢,原來這一籃根本就不是蘋果。

這裡所談到的「懸置效應」,便是用這個概念,來探討我們面對負面情緒時,可行的態度與方法。

相關書摘 ►《情緒寄生》:伊底帕斯效應——貶抑女性的陽剛力量,以及男性的陰柔特質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遠流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許皓宜
繪者:蔡杏元

只有當你也在意我時,你才會被我的情緒寄生。
超越「情緒陰影」──接住情緒,就接住了自己。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都是我們心裡情緒基調的投射。

剪掉寄生,給「愛」搭配上一個最適當的距離。

我們生來都是孤獨的人,為了抵抗這個孤獨,有些人選擇否認,有些人選擇寄生,希望被聽見而武裝,渴望被照顧而自傷,如此矛盾又糾結的執迷,只是想要在種種的防衛當中,找到一點點的喘息。

有時我們將情緒附著在自己心上,有時又將情緒放到了別人身上。其實每個情緒、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獨特的意義,連結自己內心專屬的故事情節。唯有透過內在自我覺察與外在相互理解的可能性,才能在明知情緒存在的狀態下,還能做出貼近自己內心的選擇。

四大主軸

  • 情緒,解讀世界的方式(情緒投射的特性)
  • 情緒,在人我之間(情緒如何影響人我關係)
  • 情緒,一個好不容易生存下來的我自己(情緒如何在自我身上運作)
  • 情緒,感受並持續活著(超越情緒的方法)

34則作者深層的自我揭露與臨床案例,剖析34種「情緒寄生」的效應,只有勇敢地把這些寄生情緒從你心裡剪掉,你的內在才會讓出空間,接受生命中新的美好!

本書特色

  • 更貼近華人文化的,或許不是「情緒勒索」這個名詞,而是「情緒寄生」的現象──勒索是有意識的、一種帶有權力的逼迫;而寄生是無意識的,因為那些會將情緒投到別人身上的,往往不是真正有權力的強者,而是曾經也受壓迫的弱者。
  • 以「精神分析心理學」為核心──作者以13年鑽研精神分析心理學累積的心得,融合前人的理論、近代的研究,以及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融會為34個情緒「效應」,含括的理論有:佛洛伊德(投射、心理防衛、壓抑、合理化作用、伊底帕斯情結)、克萊恩(心理定格、心理分裂)、拉岡(鏡像階段)、溫尼考特(無情的愛、不表達的表達、真我退化、呼喊理論)、哈特曼(分化能力)、瓊斯(強迫性重複)、沙利文(共同生存原理)、寇哈特(自戀)、羅吉斯(現象學),以及認知發展學派皮亞傑(自我中心)、阿德勒(自卑)、完形心理學(未竟事務理論)等。
  • 擺脫情緒困境的實用原則──如「當你成為情緒寄生的宿主,8個你應該知道的事?」、「親密關係中最決絕的8句話?」、「面對父母,8件不要做的事?」、「重建安全感,可以做的8件事?」。

人的心中彷彿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
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佛洛伊德

getImage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