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政治文化工作者看台灣九合一選舉:政治造神、意識形態拉鋸是最大問題

九合一大選即將登場,星馬新加坡工人黨前候選人陳家喜來台觀選之際,政治者看治造協同馬來西亞醫生作家林韋地於週一(19日)晚,文化在新開張的工作東南亞主題書店「季風帶書店」,開啟一輪「從新加坡視角看2018六都選舉」的台灣態拉題座談,活動也邀請香港時事評論人暨作家鄺健銘主持。合選

兩位對談人除談論他們眼中的舉政鋸最台灣政治文化、民主發展、神意識形公投、大問選舉制度乃至中國因素等議題,星馬也分享星馬政治生態。政治者看治造

今年33歲的文化陳家喜,在21歲加入新加坡最大在野政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至今。工作從一邊念書,台灣態拉題一邊參政服務基層開始,合選十數年來曾擔任兩位議員國會助理。入黨10年後,他在2015年新加坡全國大選,以最年輕的工人黨候選人之姿上陣參選。基層政治歷練豐富的他,擁有英國牛津大學世界與帝國歷史碩士學位,目前在工人黨內服務,正職卻是禮儀師。

被問來台觀選的原因,他直言「政治是興趣,哪裡有大選,我就關注哪裡」。

這是陳家喜第一次親身來台觀選。而本屆全台熱議的「韓流」,自然也是他觀察的主要議題之一。「今年選戰第一戰區是高雄,我想無論是新加坡人或台灣人,應該都蠻驚訝的」「我認為台灣政治很大的問題就是太過『神話』,太多個人化和意識形態的拉鋸」。

陳家喜認為,新加坡選民較為務實主義,少有意識形態的偏向。換言之,新加坡候選人無法像在台灣一樣,因應不同的政黨背景,擁有理所當然的基本盤,這種良性競爭將為選民帶來碩果。他舉例,工人黨在上一屆大選,從執政黨手中拿下一席集選區(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ies)後,執政黨立即意識到政策上的偏誤,進而開啓一場全國對話。「工人黨在短時間內沒有受益,但只要執政黨改善現有政策,所有人民都會受益,這必須是我們思考的出發點。」

他直言,台灣有政治造神的現象,「好像只要喊得夠大聲、政策夠極端,並在人民不滿之處多做文章,就可以得到矚目。」在他看來,以個人造神獲得政治力量並非長久之計,甚至將對國情造成更大的傷害。

「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應專注在制度,而非在個人。」

陳家喜表示,自己十分欣賞新加坡政治重視新人接替的「更新」概念,並以自己所屬的工人黨為例。他表示,工人黨致力於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資源,讓黨內更多後輩累積政治歷練、培訓接棒人才。如此一來,一旦現任議員或秘書長卸任,黨內才不會成為空殼。他直言,「國民黨最大的問題就是黨內機制沒有更新,讓年輕人沒有機會。」

然而,對於「新加坡政治沒有造神現象」一說,現場有觀眾立即發出反對聲音,直指如今執掌星國的李氏家族其實就是「the holy family(神聖家族)」。

陳家喜解釋道,新加坡執政黨在選舉時,仍是以政黨作為主軸,雖然某些時候也會有「神」的出現,然而是因其優良政績,而非由「民粹」產生。「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在選區服務5年、10年,以求人民再次委託。你在國會問政問得好,市政管理得好,到了哪裡人民都想跟你拍照,但這不是造神,是政績。」

講者_陳家喜。圖/葉蓬玲攝Photo Credit: 葉蓬玲
新加坡工人黨前候選人者陳家喜。

談及「民粹的興起」,林韋地則表示,台灣和新加坡一樣,面臨貧富差距和社會階級不流動兩大問題。一黨獨大的新加坡在獨立數十年後,正開始著手面對菁英主義色彩淡化、貧富不均等挑戰;反觀台灣在國民兩黨都沒辦法有效解決社會階級流動停滯的問題。

林韋地認為柯文哲和韓國瑜等「神話」其實是偏向民粹的產物,「年輕世代會認為這些人能讓社會階級產生流動」。他繼而分析,民粹起源於政治菁英的無能,且民粹領袖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其追隨者會忽視其黑歷史,也不十分在意其所提出的政策,「當你攻擊民粹領袖,就是給民粹力量。川普會贏得美國總統,就是始於民主黨對川普的攻擊。」

陳家喜則提出台灣是否有走向內閣制,以減輕意識形態撕裂、民粹主義獲得實質權利的可能。他談到, 歐洲雖然也存在民粹主義,但因候選人必須被內閣制牽制,無法進一步直接取得實權。「例如候選人在選前宣稱要把移民趕走,但執政後還是被內閣制衡了」。

在選舉時程上,他則傾向立委、總統分別選舉的方式,例如立委選舉提前至與九合一選舉合併。「美國的總統選舉跟國會選舉是分開的,民眾每2年可以檢視中央的執政成績,台灣則是要等到4年。」

「這一次同婚公投,反映多數人對LGBT的霸凌」

因應本屆九合一大選合併公投,現場觀眾也向講者提問新加坡公投的現況。

陳家喜笑言,新加坡歷史上只有一次公投(即1962年的「獨立」公投),決定是否併入馬來亞聯邦。他表示,為尊重內閣制,現行新加坡政治人物都不會採公投作法,「人民投票選出選區代議士後,就應由此人代表民意,在國會發言或決策。現階段除非是碰到事關國家生存或國家安全的議題,否則不會步入公投。」

針對本次選舉中的公投10案,林韋地列舉台灣「公投法」的幾個問題:公投是否具法律強制性?他表示,台灣公投的前例皆非強制執行,更像一場公辦的大型民意調查。

他認為,公投此一直接民意,容易造成多數暴力,並提出公投應秉持的幾個原則:專業性問題。例如能源議題是否適合公投?還是須交由專業人士判定?再者,少數權益是否適合公投?「我認為LGBT權益不適合,應該交由專業機關、憲法保障。這一次同婚公投,可能演變成多數人對LGBT的霸凌。」

他提醒,在公投法門檻降低的情況下,台灣政治人物需思考如何做到實質審查,否則將會有更多多數暴力的法案成案,「這比選舉結果更加嚴峻,如果任何事情都訴諸直接民意,會造成代議政治的崩壞。」

他也以西方國家公投為例,舉出該交由直接民意裁決的議題,其實是統獨議題及選舉制度等「政治精英無法決定的事」。

圖/葉蓬玲攝Photo Credit: 葉蓬玲
於「從新加坡視角看2018六都選舉」講座中,講者與現場聽眾互動。

中國因素左右選舉?統獨議題可成撈取利益捷徑

除了公投法案,「中國因素」也是近年亞洲地區選舉熱議的話題。林韋地分析,中美貿易戰改變了整個亞洲的氛圍,在這次六都選舉上,給中間選民更多心理上的安全感。他認為民進黨操縱統獨議題所能夠得到的分數,會較以往來得少,對泛藍的選情,或白色力量比較有利。

他不忘點出,中國因素不只是台灣的問題,對各地的政治都有影響。以星馬為例,馬來西亞今年實現政黨輪替,與「希望聯盟」馬哈迪願意擺出對抗中國的姿態、爭取選票有關。「誠實地說,這對馬來西亞沒有好處,造成馬幣狂跌,外資撤走,經濟崩塌,但他在政治上可以撈到個人跟黨派的好處。」

他因而提醒,當有人喊出台獨、港獨時,人們必須認清,此人是真心將台獨當作一生志業、願意為此流血,或只是在用統獨話題撈取個人或特定政黨的利益。此外,他也說明,維持台灣獨立狀態的基礎,應該建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努力,如同新加坡的獨立,首要仰賴的正是富國強兵,其國防預算佔GDP的比例,是全球第一,值得台灣借鑑。

公投公報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楊之瑜

陳家喜則以公民社會的角度切入強調,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是單向的。雖然中國可用資金等影響一國選舉,但若週邊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公民社會越來越強大,長期下來或也可能改變中國人民對於政治、社會的看法。自稱來台觀選「取經」的他透露,公民社會正是新加坡必須向台灣學習的地方,譬如如何運作,如何組織、如何訴求,好在未來得以配合新加坡的內閣政治發展。

雖然今年是陳家喜首度來台觀察選戰,但已持續關注台灣選舉多年的他,直指台灣從2014年柯文哲勝選開始,就面臨「世代交替」的過渡時期,本次六都選舉則是世代交替的延續,「不同縣市年輕人的政治傾向,和他們父母輩的選擇都蠻不同的。」因此,作為局外人,這次選情的特殊之處,或許需待選後觀察,才能提出更有建設性的觀點。

最後,他也提醒,台灣新住民與日俱增,雖然今天還不至於能左右選情,但新住民及二代的政治傾向在未來將日益重要,是台灣政治人物與行政當局必須注意的新議題。

延伸閱讀:

  • 公投像天書新住民一頭霧水,國際家協推出東南亞語公投懶人包
  • 涉多次舉辦「非法」集會、邀請黃之鋒演講,星國社運人士遭起訴
  • 新加坡︰說一句真話都要小心翼翼的國度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