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璧名:50後如何不累不傷?向老莊、醫家學治神養心

文:駱亭伶|攝影:陳鴻文|場地提供:城市草倉 C-tea loft

編按:一輩子為了理想、蔡璧工作、名後他人拚命,累不老莊累了嗎?近幾年以《莊子》課程療癒無數人的傷向神養台大副教授蔡璧名,連蔡依林、學治心楊謹華也是蔡璧她的粉絲。蔡璧名研究醫家與道家經典,名後發現心神與健康休戚相關。累不老莊這回50+邀請她來談談:50世代如何讓情無憾、傷向神養人常好、學治心心更寬?

有人說,蔡璧50世代最怕人生下半場猶如槁木死灰。名後但,累不老莊長年推廣《莊子》思想的傷向神養台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卻反過來在課堂上提醒學生:形如槁木,學治心身體就能輕靈放鬆;心如死灰,則意味著心不再受外在影響而攪擾,終能定靜,才是人生要追求的境界。

這是蔡璧名長年研究《莊子》、還原典籍本意而提出的論點。她今年出版《醫道同源: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定位為一堂照顧生命的哲學課。「所有學問都來自於需要,當一個人覺得累了和受傷,就會想要找原因,讓自己不累不傷。這是整個醫、道思想的起源,我寫《醫道同源》正是供所有覺得疲憊的人閱讀的。」

她說,人的一生有太多追求。成為理想的情人、朋友、兒女,時候到了,成為理想的爹娘、員工、主管。「我們都想讓人覺得,有你真好!」

然而,人也有一種渴望,想回復黑白分明的雙眼、不知道什麼叫煩惱的心——那就是多數人剛來到世界的樣子。蔡璧名認為,透過經典的《老子》、《莊子》、《黃帝內經》,可以把這樣的自己找回來。

12年前大病有如藥引,將醫、道學問活進生命中

蔡璧名,今年54歲,她和多數50世代一樣,成長於儒家思想主導的時代氛圍,是很積極、很拚的世代。生病前,她從事醫家和道家學術研究與教學已有10多年,6度獲得台大校、院優良教師,更榮獲台大教學傑出獎,博士論文更曾用20餘萬字研究《黃帝內經》。一天睡不上幾個小時,脊椎側彎了也沒理會……直到2007年冬天,42歲的她被診斷出罹患婦癌第3期,5年內死亡率高達75%。

但半年內奇蹟式復元後,她的《莊子》系列與《穴道導引》等著作,像一個生命的出口,吸引了當今社會許多身心疲累、受傷的人靠近。

專訪這天,儘管已在教學影片中看過蔡璧名,當看到本人時,還是嚇了一跳。一襲白衣,仙氣飄然,卻不是印象中纖弱的中文系女子,倒像是西洋畫裡走出的古典仕女,血色鮮麗、豐潤優雅,整個人精、氣、神超好。她說自己正重感冒中,但我心底卻嘀咕著:為何她看起來比幾年前還要年輕?

世事如棋,12年前大病一場竟變成了藥引,讓蔡璧名打通任督二脈,將腦袋裡的知識轉化為真實的人生體驗。

帶領她罹癌歸來的解藥,還是在她最熟悉的醫、道經典中。在接受化療、放療的過程中,蔡璧名為減緩傷口劇痛與併發症,重拾從小學習的太極拳(她出身武術世家,父親蔡肇祺是太極拳宗師);同時發現減少負面情緒,將念頭關機,竟可加速傷口癒合。

在「勤於鍊功則可活,疏於鍊功則近死」之下,她藉由閱讀與鍊功,以結合《老》、《莊》、中醫、太極、瑜伽的身心放鬆術成功抗癌,4個月後竟令9公分的腫瘤消失。

過去只惦記著他人的需要,燃燒自己

我最好奇的是,回歸忙碌的教學現場,現在蔡璧名是如何安排日常作息的優先順序?

蔡璧名未直接回答,反倒說起了一位曾經跟著鍊功(打太極拳、鍊穴道導引),已轉學到醫學院的學生。

這位學生說,「老師,我現在忙得只能求生存;希望過一陣子,能夠開始好好生活;期望到妳這個年齡時,能追求一點生命的境界。」蔡璧名聽了有點心酸。剛好當天晚上,有位金融業的朋友打電話給她,事業做得很大,說自己只要一到辦公室,常常一坐2、3個鐘頭,完全忘了要站身起來。

「噢,以前跟你一樣,我現在不這樣啦!」蔡璧名想起自己曾經也是把情感、工作和家人相處,擺在照顧個人的「心、身」之前,剩下的時間才用來吃飯、睡覺、運動。生病以前,她的血液流淌的是儒家的熱情,總是惦記著他人的需要,不惜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2019-07-22-1563790522Photo Credit: 蔡璧名提供
蔡璧名與學生感情甚篤,圖為與望月詩社畢業生合影

生命最核心價值,在治神與養身

現在蔡璧名把鍊功放在第一位。起床後,她會先安排,看今天在哪個時間點可以鍊功。如果當天不需外出,就先鍊個一、兩個小時,直到累了才坐下來工作。等工作一段時間,覺得可以了,又再度站起來繼續鍊功。

打開隨身筆記本,雖然她事多如毛,卻沒有密密麻麻的行程,只記錄著每天做賴床操、皮拉提斯、太極拳、走蛇步的時間。翻到筆記本上的一頁,上頭記著2小時22分8秒。「精準記錄的目的,是提醒自己那一天有沒有好好地過日子,到年底就可以計算出這一年共打了多少回太極拳。」

「蔡老師,妳這不是教我本末倒置嗎?」金融業朋友的回應,讓她頓時發現,莊子的「返本存真」要人去把握生命最核心的價值,剛好與世俗外逐的價值相反。

「很多人以為我是因為生病的關係,看淡了其他的追求。」蔡璧名坦承,其實她是因為面對死亡,必須先抓住生命最重要的根本;當付出時間去下工夫,且珍惜時間有限,不僅生活變得簡單,接著竟連生存也沒有問題了。(一如她多本暢銷著作,從未汲汲營營,而是順其自然。)

當她看見自己的生命一點一滴不斷地進步,慢慢就捨不得放掉。她在書中提到:道教的人體圖,總把人體畫成一幅山水風景,光是鍊到很初階的程度,就已覺得身體裡的風景太迷人了,很難有任何東西比這個更吸引你。

「如果你的心能鍊到隨時都逍遙、時刻覺得幸福,那是一個很美好的狀態,也是莊子、道家或者醫家共同追求的目標。」

2019-07-22-1563790557Photo Credit: 蔡璧名提供
蔡璧名的莊子課吸引許多年輕學子,從莊子哲學的角度重新思考困頓、愛情與什麼是此生真正的追求。

完成「今生本來可以完成的樣子」

蔡璧名之前每次去推拿,為了方便,都會穿一件背後可以開扣的衣服。有天推拿師父跟她說:「蔡老師,妳這件衣服愈來愈緊了,但妳不是變胖,是變壯喔。」蔡璧名也發現了自己身形的變化,胸廓變大,親身體驗到打太極拳和做穴道導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並非虛話。

「我會不會有一天會像泰山一樣啊?」蔡璧名問。

推拿師父說:「沒有那麼誇張啦,妳只是把妳今生本來可以完成的樣子給完成啦!」

當天,外面正下著大雨,蔡璧名搭車回家,看著窗外的雨景,有很深的感觸。「我在想,我前半生在完成什麼?如果沒有這個生病的機緣,我是否就沒有機會把天賦的心身完成了?」

有時她坐在台大的講台上,看著青春正盛,卻時時低頭滑手機的學生,就想著好可惜,他們應該把握發育年齡,把自己今生可以完成的樣子給完成。

有白談的感情、白做的工,但不會有白鍊的功

蔡璧名從鍊功的學生當中發現,50世代的朋友,看過一些人生風景,心比較容易收得回來,只要每天持續鍛鍊身體,會讓人猶如走進香格里拉,絕對可以與更年輕的自己相遇。

「有些年歲較長的朋友,像我母親已經是80+,願意練習(穴道導引),在半年內,腿力、肌肉都有進步,笑聲聽起來像50歲的人。」天天與母親通訊息,有時媽媽還會在電話中跟她說:「不跟妳聊了,我要去鍊功了。」每日鍊功逾150分鐘的蔡媽媽,應該也是窺見身體裡的美好風景了吧。

「人生應該跟球賽一樣,有上、下半場,也有中場的概念。」蔡璧名說,下半場不一定非得是上半場的延續,已付出的拚命再加碼,數算還有哪些目標沒達到,但也不是要捨棄一切。應該訂立一個把根扎得深的目標,愛養自己的心身,重新樹立人生的價值。

「世上有白談的感情;有不值得為他付出的牛馬;可是絕對沒有白鍊的功。」

鍊心像負重訓練,以前在意的現在能放下,就是進步

尤其50歲之後,應該要重視自己的心情,東方的身體修鍊,最後都是鍊心。

蔡璧名很有感的是,生病能不能治癒的關鍵在心神,如果有非常平和的心情,精氣神都會好很多。

現在常有朋友因為生病了,來問她一些建議。蔡璧名坦白說,通常在和對方談的時候,她就能知道抗病會不會成功。透過對方能不能放下「成見」來接收一些訊息,觀察這個人的情緒是不是很攪擾,願不願意讓心情寬和,還是依舊想東想西,都是成敗的關鍵。

「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充分利用壓力、逆境讓自己的心變強,或是更專心鍊功。」譬如昨天覺得討厭的人或事,感覺像是車子從心上輾過。今天再度出現時,卻好像是隔了兩三條巷子開過,那就會知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就像負重訓練增了一塊鐵片。」

2019-07-22-1563790636Photo Credit: 陳鴻文攝影
蔡璧名分享,50世代其實很適合鍊心。若能「用心如鏡」,時時照看自己的心,捨不得讓它受一點傷,就能避免很多的情緒攪擾。

可以逍遙遊,就是50世代的幸福

同時,很多50世代都想在中年時培養一門新的興趣,像是學畫畫、樂器、舞蹈、戲劇等。「這個年齡很幸福,學習都是因為自己喜歡,不再是為了工作或跟隨別人」。蔡璧名建議,可以將學習過程當作是心身的試金石。

像她也曾藉由寫書法,去看自己的心。她曾在自家安排了一堂書法課,和學生一起上課。「年過半百,居然和20歲的學生一起寫字,萬一被評鑑時,沒有名列前茅不就很丟臉?」如果她還記掛著這件事,寫出的字就絕對不好看。

但如果像個大頑童,根本忘了還要跟誰比較,看到自己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再是為別人的眼睛、耳朵而活,只是為了單純的暢快。

「放鬆去做一件事,就是我們最投入的時候,妳看,莊子的逍、遙、遊,不說逍遙坐,不說逍遙站,而是逍遙遊,這就是遊戲的精神。」她相信在任何技藝中都可以練習。

2個小時的專訪中,聽蔡璧名說了這麼多故事,一股殷切呼喚的深情,使聆聽者的心都柔軟鬆沉。難怪有學生把她的書當成守護心身的御守。

她指出了一個有光的方向,在雜沓紛亂的塵世中,在每天行禮如儀的日常中,最應該擺在第一順位的就是「自事其心」,好好地收拾自己,愛養心神,不要等到生病了才醒轉。這是在追求成功價值的俗世中,一種少有人定義的自我實現與完成。不時提醒著我們——「人身難得今已得」,今生今世千萬不要辜負了自己。

延伸閱讀

  • 說我愛你之前——讀《莊子》,培養愛的能力與人格魅力
  • 《醫道同源》:「勝人者」沒什麼,更高階的是「自勝者」
  • 《醫道同源》:連孔子都想拜師,我們為什麼要跟王駘學「用心」?

本文經50+ FiftyPlus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