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滑板」製作成傳統樂器,展現芬蘭人「不順從」的性格

文:聽・見芬蘭

創新,將滑一直是板製芬蘭人靈魂中的一部份,在我的作成展現觀察中,他不是傳統一句口號,而是樂器真真實實地存在於日常。為什麼一個社會存在著這樣的芬蘭風氣?直到一個芬蘭人這麼說,「在芬蘭,順從我們不關心權威,將滑也沒有權威這件事」,板製我才開始有那麼一點明白。作成展現但先不論這句話代表了多少芬蘭人的傳統想法,這種「不順從」的樂器性格,提供了我這個短居的芬蘭外人觀察芬蘭人的一個角度。

不順從、順從不跟從,將滑直接反映在實驗性的大膽創作、以及社會普遍的接納度上,在傳統樂器上的體現,也讓人印象深刻。2017年九月,赫爾辛基有了這麼一個展,使用「滑板」作為芬蘭傳統樂器的素材,這個計畫延伸到許多面向:運動、實驗性音樂、傳統樂器、甚至是藝術創作。

p1060139Photo Credit: 水鹿遇到馴鹿

這個實驗性樂器是由製琴師Juhana Nyrhinen發起,2012年時,他參與友人經營的滑板公司的計畫,而漸漸有了用滑板來做kantele的念頭。滑板kantele製作從滑板的面板的黏合開始,直到完成,單個滑板kantele就要花上數周的時間;每個滑板上面的畫作,再由另外的藝術家操刀。

事實上,芬蘭人使用滑板做樂器,不令人意外,因為滑板與芬蘭青少年的生活密不可分,夏日的芬蘭,隨處可見年輕人佔據著廣場花台進行技巧練習,不管是城市還是鄉下。

目前經常被討論的「傳統樂器適應當代而變遷」的議題,這個展所展出的兩種型制(一種是低音弦在中心lapsteel guitar kantele以及第二種10弦kantele)作了回應。

身為一個聽眾,如果閉著眼睛聽這些滑板kantele的音效,可能覺得它與原本的樂器在聲音特質上面,已經相去太遠。如果傳統樂器固有的特質,像是語彙、音階(調式)相當稀微,它還是原來的傳統樂器嗎?這個展帶給我很多思考,特別是傳統樂器的電子化帶來的是衝擊還是新的可能。

這樣半藝術、半樂器的實驗型計畫模糊了很多界線,不只是傳統樂器和電子樂器的討論,像是吸引到什麼樣的聽眾、適合的演出場地、學習者的音樂基礎要求等等。從初步構想到展覽,走了五年,而滑板kantele未來在芬蘭是否會被音樂家普及使用;還是就如很多實驗性樂器一樣,短暫地曇花一現,接受度令人好奇與期待。

本文經水鹿遇到馴鹿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