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菲律賓老師的心聲:不管對父母有多麼感激,我們應該要掌控自己的夢想

文:許智鈞(未來要成為教育界的位菲一份子,關注社會議題)

筆者知道,律賓老師最近大家都深受病毒的心的夢侵擾,台灣!管對團結一心,父母想要更好的有多應該心環繞在每一個人的思想中;雖然經歷時難免會人心惶惶,或是麼感藉這個「亂」看清很多現實,無論如何,激們這都不可抹滅「思考」對一個公民來說是掌控自己如此重要,也值得放在心上的位菲。

病毒的律賓老師傳播真的是無遠弗屆,不管如何,心的夢筆者希望「平安」是管對最可貴的。

不過「故事」也不會因為病毒而消滅,父母只要是有多應該人在的地方,人們都有想訴說的故事,這是不分國界的。這一次,當筆者深入跟當地人做訪談,發現他們有很多家庭議題想要跟筆者有所互動,甚至有一位菲律賓老師掏心掏肺地想要透過此篇文章,跟台灣人對話(藉機也跟她的父親有對話的機會)。

他們的「生涯規劃」

這是我第三次到訪菲律賓的知名城市­——宿霧,新鮮的是,這是我首次的一個人遊學之旅,內心仍幻想他們無比樂觀、堅強、無憂無慮、慢步調,以及容易跟他們交朋友等這些特質。一開始在跟他們學習時,他們表現出以往所熟悉的感覺,然而當他們提及有關「父母」、「生涯規劃」的議題時,他們便嚴肅了起來,甚至談著眼淚不自覺地遍布整個眼眶,或是委屈地掉下來,難過不已。

在筆者訪談的過程當中,有部分老師提到,他們需要把一半的薪水給他們的父母親,並且自己的未來有時也要受父母操控,像是有老師說原本想要做律師,結果掀起了家庭革命;有人想做老師,卻跟她說當護士比較有前途(因為菲律賓人經常有一批人到加拿大跟美國當護士,薪水會比較好)。在言談中,他們透露自己好像沒辦法掌控自己人生,所以感覺有強烈的失落與挫折感。

其實這大致是基於一種「金錢考量」,雖然菲律賓的經濟狀況一路都在成長,近六年經濟成長率都超過5%;然而,就薪資方面,他們的每日基本工資是255-512披索(約150-300元新台幣),也就是說,有些工作一個月能賺台幣一萬元就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了,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要仰賴子女賺一些錢,因為生活真的會過不下去啊!因此父母希望子女做一些有前途、有發展的行業,好讓家庭可以改善收入。

也許他們知道,為了經濟、為了生活,仍舊要打拼,但筆者感謝當中的一位老師願意將她的心聲鑲嵌在文章裡面,並且她也嘗試想跟她父親溝通,也想跟大家分享她的想法。她的文章內容如下:

一位菲律賓老師的心聲

無疑地,我們為子女要感謝父母的養育。每件事,他們總保護著我們,讓我們免於受到傷害,即使這需要勞力傷神,父母總希望我們變成最好的自己;然而,不管我們多麼感謝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我們都要守護自己的界線:自由。

因為父母讓我們從無到有,從無知的自己走向成熟、有社會化的大人,­所以他們會有一個概念,就是父母的意見需要被尊重,也就是說,他們通常試著控制孩子,走他們走過的道路,沒有把理解孩子的夢想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往往這樣的介入發生在選大學的科系,或是自己的職業。

這種干涉子女的夢想比自己被關在牢籠的感覺還要糟糕,我們被強迫要滿足他們的願望,更加難過的是,除了僅僅滿足物質需求之外,選擇自己的職業並不只是一個「階段性」(像是高中升大學),他會影響你一生,會燃燒你的熱情與生命,它是其中一個理由讓我們覺得活著挺有意義與價值。現在,如果選擇職業不是你個人的決定,責任是在你!而不是幫你做決定的人!從長遠來看,你會受苦、你會容易失去熱情、你最終會感到後悔。

不管我們對父母有多麼感激,我們應該要堅守「自由」這個原則,是的,他們照顧了我們、指引我們正確的道路、陪著我們走到現在;但是,父母的角色是引導,不是命令!他們教導我們變成一個好人;他們讓我們不受外界的傷害;然而,有他們的帶領之後,我們需要掌控自己的夢想,去翱翔!

有時,當我們在做生涯抉擇時,選擇保持沉默,好停息與父母的爭執。在一些案例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為子女害怕去跟父母做違抗;我們羞於去爭取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我們害怕父母的不同意;還有我們會覺得父母想的是對的、而我們是錯的。可是,如果我們默許自己把寶貴的想法吞沒了,我們會永遠纏繞在懊悔、絕望的思緒,只因為我們沒有給自己一個機會做決定,好讓我們承擔自己的後果。

溝通是一個重要的鑰匙,我們必須要戰勝自己的恐懼,並且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給父母知道。雖然父母會用悲觀、負面的態度來回應;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的阻礙,變成實現夢想時的絆腳石。

身為「人」,我們是個理性的動物,我們能夠自由的思考,我們是自由人,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我們能夠自由地犯錯,最後從中汲取經驗。

因此,我們應該要記得一句話:「今日的恐懼,會換來明日的懊悔。」

結語:理解一段「故事」,不是無止盡的「下結論」

筆者覺得,鼓起勇氣追逐自己的夢想,是一種「滿足」;但理解彼此、同理處境,創造更好的未來,是一種「正面影響」。鼓勵她寫這篇文,並不是造成更大的對立,或是強迫認同。而是透過這樣的歷程,創造對話,了解彼此的心聲,說不定父母也有想說的「無奈」,跟你溝通呢!

這給我們的借鑑是,不管父母親或是身邊的師長、朋友等,同意你的夢想與否,我們真應該好好的做一場對話,了解彼此的想法。當話題成為了一種「指令」,再好的理由都難以讓人接受、再好的動機都容易讓人曲解。

最後,這社會真的不缺少標籤,不管知不知足、失不失去,筆者希望大家真的不要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不要自以為自己是孔子,以為一字就能品評所有學生或是國家大事。就像看完這篇文章,筆者也不希望衍伸出OO是很「進步」的國家,而OOO是很「落後」的,因為各個細項(像是經濟、教育……等)都會有進步或是相對落後,平均下來搞不好還是回到原點,或許很難察覺它真的進步,或是一定衰退。

但筆者相信沒有人想被說自己是「落後」的、是「糟糕」的,因此我們應該多花時間去「理解」、去「包容」,而非無意義的製造對立。用點時間,用心檢視自己,也用寬容跟大愛擁抱這個世界(現在擁抱可能太危險了……)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