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想阻止氣候變化,我們仍不能放棄核能

文:Hans Blix(1981至1997年任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總幹事、前國棄核2000至2003年任聯合國伊拉克調查團團長)
譯:許睿洋

八年前,際原日本東部外海的機能放地震引起了巨大的海嘯,海水湧上岸後侵襲了福島第一核電廠(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構總幹事巨型海嘯摧毀了反應爐的想阻冷卻系統,而往後四天接著發生了三次核熔毀的止氣情況。這起事件成為世界上自切爾諾貝爾(Chernobyl)之後最嚴重的候變化們核災害。作為回應,前國棄核德國、際原瑞士等其他國家遂開始加速他們放棄以核能作為能源的機能放計畫。

核能幾乎不會排放任何溫室氣體。構總幹事相較起來,想阻在工業上我們為了發電,止氣燃燒了大量煤炭和天然氣,候變化們並將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化學物質排到大氣中。前國棄核因此,我們的海洋逐漸暖化,極端氣候事件也越來越常見。然而,我們的孩子卻比我們這些大人更加注意這些變化:3月15日,逾30個國家的年輕族群走出了校園,抗議著我們對他們的未來畫上的一道道傷疤。

要離開這樣的困境其實有很多方式,但在2011年3月11日那天以後,全球就已經偏離了那條最重要的航道——我說的就是核能。

綠能支持者之所以反對核能,過去一直根植於對輻射外洩(因反應爐的意外或從核廢料存放地點洩出)的懼怕。環境保護團體主張,使用核能並產生帶有輻射的廢棄物,就如同搭上一班起飛後卻不知要在何處降落的班機。然而,如今許多國家正在興建地底下的深層廢棄物儲存地點,使他們得以安全地掩埋輻射含量高的核廢料。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比較擔心哪件事:是每一萬年才會從核廢料的深層掩埋區洩出一公克的鈽,又或是在生活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出數十億噸的二氧化碳?

老實說,真正威脅地球的並不是核能發電和因其他延伸用途而產生的廢棄物,甚至有人說核廢料是核能最珍貴的要件,因為它的量很少,整體也受到安全的處置。另一方面,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廢棄物(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數量之龐大,導致我們根本無力處理。

我們究竟能否在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切爾諾貝爾和福島核災等大事件後繼續倚靠核能呢?沒錯,上述的例子確實是三起極度嚴重的意外,但任何產業中(無論是核能、飛航等)的意外卻也引領它邁向更進步、更安全的設計,並在產業的安全文化上提供了新的契機。墜機事件並沒有使得人們停止飛行,因為多數人明白這是旅行最有效率的方式。他們明白,雖然風險不可能沒有,但其安全性確實已非常高。對於核能,我們也應該抱持這樣類似的接受度。

在原子能發展的初期,曾有一段時間人們預估由核能產生的電力會「太過便宜以至於難以衡量價格」——也就是說,免費提供會比收費來得更有效率。但到頭來,事情並不是這樣發展。核能從來都不便宜,今天甚至在價格上也很難與透過燃燒天然氣(尤其是美國境內透過液體壓裂法(fracking)汲取的天然氣)所產生的電力來相抗衡。然而,倘若我們將它們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也視為一種成本,情況便會大不相同。根據一項2011年的研究,若以電廠的平均排放量來計算,燃燒煤炭每產一吉瓦小時(GWh)的電,會排放888噸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燃燒天然氣則是499頓,但核能卻僅有29噸的排放量。

i4lwpet92q4sbwp9wyhspcohipq2hz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有些人聲稱我們可以利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來滿足全球龐大且日漸增加的能源需求。對於「可再生能源」的需要排除了化石燃料,但同時也因為鈾礦不可再生的原因而使得核能被排除在外。這是一個聰言但略顯草率的訊息,而對於世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與印度——快速地擴展核能與再生能源的使用,我們也應表示肯定。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有許多優勢,而在價格上也有所下降,然而,要擺脫在科技發展上已十分健全、又不易排放二氧化碳的核能發電廠,並以同樣不易產生二氧化碳的風力和太陽能電廠取而代之,這在環境層面上毫無意義。另外,因為鈾礦並屬於再生能源而拒絕核能的理由也同樣愚蠢。拜現代科技之賜,全球的鈾礦與釷資源(thorium)足夠我們將其運用於核能的延伸使用長達數千年。

我們接受核療法中的輻射,例如將其用來打擊癌症;我們接受以輻射殺滅病原體,也躺在陽光下希望太陽輻射能讓我們更健康。輻射是一種若使用不慎就可能導致毀滅性後果與危險的能量,但同時它也能夠被控制,並用於對人們有利的地方。

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對於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尤其當全球為了發展工業、汽車和火車、海水淡化設備、數位化等等所需的電量越來越多)而言相當重要,但絕對不夠。我們需要的是創新:能更有效儲存電力的電池、節省能源和融合的超導體(superconductor)等。但在我們成功做出這些令人興奮不已的發明以前,我們必須理性而務實地善用核能,以防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我們的孩子無法居住的地方。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相關文章︰

  • 【影片】核能的正反思考(上):反核的三大理由
  • 【影片】核能的正反思考(下):擁核的三大理由
  • 法國「核電減半」期限延後10年 馬克龍強調是「務實方法」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