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難,到底哪裡出問題》:關於「身體」,喜劇演員、僧侶、科學家如是說

文:茹比・韋克斯(Ruby Wax)

關於身體:喜劇演員、人生僧侶、好難科學家如是到底說

是時候向專家尋求協助了,在身體這主題上,裡出兩位專家可能比我有見地。問題

茹比:艾許,關於你是身體僧侶如何看待你的身體呢?又如何與你的身體共處?

科學家:我是個在美國中西部高大白人之中長大的瘦巴巴印度男孩。我年輕時,喜劇只想要看起來像足球隊裡那些傢伙。演員我一點也不喜歡自己的科學身體。我舉重健身,家說喝下很多噁心的人生高蛋白奶昔,甚至還弄來一件側邊印著高中校隊字眼的好難夾克。

茹比:是到底那種把球隊名稱印在上頭的牛仔夾克嗎?真是悲哀啊。

科學家:對。裡出好吧,我這麼做是為了認識女孩子。

茹比:有效嗎?

科學家:沒效。印上字的夾克是辯論社的,沒有美式足球隊夾克那種效果。

茹比:圖登你呢?你喜歡自己的身體嗎?如果在僧袍下還找得著身體的話。

僧侶:這個嘛,我和自己身體的關係改善不少。我年輕時一心追求外貌,但我總覺得和自己的身體格格不入。我一直都困在自己的想法裡。當我二十一歲生了場大病,我談起身體,就好像那不是我的。我會說「心臟不好」,彷彿那是別人的心臟。我想那就是我生病的原因吧。心智和身體完全分裂。我成為僧侶後,外表有點崩壞了。現在我身材還滿圓潤的。

茹比:你懷念從前光鮮亮麗的模樣嗎?

僧侶:我認為身體健康很好,但追求光鮮亮麗挺沒意思的。相較之下,探索心智有趣多了!關於我和身體的關係,現在我會用健康的身體來支持正念,而這讓我覺得很棒。擁有一副火辣身材卻包藏一份腐敗心智,真的很沒意思。

茹比:艾許,我想知道身體和心智是如何產生連結。有沒有像是蜘蛛網那樣,從頭到腳由神經元構成的東西?

科學家:有喔,蜘蛛網是很好的比喻。昆蟲被困在蜘蛛網的任一處時,網子上的每一條絲線都會振動,蜘蛛可以從任何一個點感覺到振動。大腦和身體就像是那樣完全互相連結的單一系統網絡。任何一處受到觸動,就會連帶影響整個網絡一同振動。

茹比:這樣說來,如果你碰傷腳趾,你的大腦會怎麼發覺呢?

科學家:你踢到腳趾頭時,便刺激了叫做「A-delta 神經纖維」的痛感神經元,並通過脊髓傳送電子訊號到大腦,但它本身不是痛。大腦透過不同部位的網絡來回應這些訊號,包括體覺皮質區、島葉皮質區,以及前扣帶迴皮質區,然後這些區位一起產生了受到震驚、威脅與受苦的感覺,構成了疼痛。

僧侶:我們在關於思維那章中談論過這些,在你開始評斷訊號之前、在接收與反應之間的差距為何。在處理疼痛上,這就變得有趣了。當你理解到,疼痛不只是身體上而且也是情緒上的反應時,你就可以為此做些什麼。

科學家:這是關於疼痛的關鍵。我完全同意。

茹比:我可以了解身體上的疼痛,但我們該如何處理情緒上的痛楚呢?如果受到驚嚇,身體會如何回應?

科學家:恐懼會讓你腎上腺素激增,肌肉跟著緊繃、消化停止運作,不是準備起身奮戰,就是轉身落跑。但如果你試著放鬆頭部、垂下肩膀,並放慢呼吸,你就不會感覺那麼害怕。

身體與情緒是合而為一的。事實上,達爾文用「態度」這個詞來描述動物如何掌握身體。動物可能會有防禦性姿勢、攻擊性姿勢,或是讓人可以接近的姿勢。達爾文認為姿勢本身就是情緒,而不只是情緒的表達方式。所以大腦和身體之間是一條雙向道。改變大腦的情緒,就能改動身體姿勢,而更換身體姿勢,就可以更動情緒。

茹比:所以,如果我對你弓起後背、咬牙切齒,我還可能是喜歡你的嗎?

科學家:還是有可能啦,但當你像那樣造假身體姿勢時,感覺就不自然了。弓起背來咬牙切齒,會讓你看起來比較有攻擊性,但事實上也並不保證總是如此。

僧侶:身體從不說謊。心智可以耍我們、使出各種迴避伎倆,但身體永遠會誠實說出我們的感覺。聆聽情緒是很重要的。疾病好比一名信使、一記警鐘,讓我們看見心智發生了什麼事。

茹比:那憂鬱症呢?我知道自己何時會感到憂鬱——就是我沒有在牽牛花叢中蹦蹦跳跳的時候。我會感覺到身體的反應變得遲緩,四肢就像是變胖那般沉重,無力行動。但我很確定,是無法透過強顏歡笑來趕跑憂鬱症的。

科學家:沒錯,事情沒那麼簡單。當你感到有點沮喪時,我指的不是慢性憂鬱症,只是心情不好,那麼挺起胸膛、抬起頭、散個步,會有幫助。但是真正的憂鬱症是不同的。調整身體姿勢可以做為改善情緒的起點,但遠遠不夠。

茹比:好吧,我明白了。還有,我一直都想知道的是,如果你把大腦放進一個罐子裡,它會感受到情緒嗎?

科學家:不,我認為不會。大腦需要身體才能運作,而身體也需要大腦,它們是一體的。

茹比:但如果我把你的大腦放進罐子裡呢?你會生氣嗎?

科學家:我可以理解妳的好奇。我對妳的大腦也有相同想法。這可是我的退休計畫。

茹比:好啦,現在來討論運動鍛鍊吧。我想知道,為什麼人們現在要毆打自己,只為了練成六塊腹肌,並為此哀嚎得像在生孩子一樣。我的意思是,你會需要六塊肌才能坐在書桌後面嗎?如果你的工作內容需要抬起書桌,那我能理解,但拚了命只為練出六塊肌來……這能改善身體健康嗎?

科學家:是啊,任何運動都有益心血管健康,而且也有助於大腦功能。但人們上健身房,大多在那裡盯著螢幕看,或是帶著耳機聽音樂。他們只是去放空,所以可以不用思考。這和瑜伽、太極拳或是大部分武術運動相當不同,這些運動十分強調心智的專注。我認為相較於盲目地增大肌肉,培養針對自我身體的意識以及如何運動的覺知,對於健康、甚至對於增強身心力量來說,更為重要。

僧侶:確實如此。我們在健身房裡可以完全轉移注意力,在跑步機上跑離了自我的心智,而且在做仰臥推舉時,還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讓肩膀脫臼。

茹比:對,我做過深蹲,而沒想過我是在幫自己做剖腹產,痛得要命又累得半死呢!

僧侶:還有,對吸引力的想法會隨著歷史與文化而改變。幾個世紀前,還有如今世上一些地方,長得豐腴被視為是快樂與成功的徵兆,長得纖瘦則代表悲慘。而在現今的西方文化中,人們卻虐待自己,以求得到最寬的「大腿縫」。

茹比:我母親總是說:「美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就是為什麼她讓我戴牙套戴了四十七年的原因。

科學家:如果運動不只是為了美麗,也是為了健康的生活和活躍的老年,那麼在增大肌肉的同時,卻忘了好好專注於身體的整體運動,可是大錯特錯。

茹比:我知道有人一輩子都在練舉重,如今他們老了,卻變成了一頭大猩猩。他們彎腰駝背,指關節都快掉到地上。是誰想出健美先生代表健康與男子氣概?那在視覺上只像穿著運動鞋的一大塊肉啊。

科學家:我不知道健美先生的概念來自哪裡,或是運動何時變得跟虛榮外貌而非健康身心比較有關係。大多數醫生會說,運動可以打造肌肉,並且改善骨質密度,而那些的確都是好事。然而,只專注於「肌塊」,而非肌肉彈性,其實是很不健康的。人們可以追求大胸肌,但如果不同時培養強健的雙腿與核心肌群來支撐全身的體重,就會有受傷的風險。擁有良好肌肉彈性與核心肌力的人,看起來可能不壯,但體魄比較強健。這會讓他們在變老過程中比較健康的、更少摔跤、更能獨立自主行動,以及認知衰退較少。

茹比:那麼那些無法停止重訓的人呢?他們執著於健身,而且開口閉口聊起這話題可是會讓你無聊到死啊。

科學家:人們認為對健身房上癮是件很酷的事,但最終就只是個癮頭罷了。你仍在追求一種興奮感、在找尋多巴胺與腦內啡的最佳組合。

茹比:現在還有運動智能手錶,可以給你很棒的興奮感。它們監測你的生理指數,提醒你更加嚴格地督促自己,就像是有個嘮叨的老媽待在你手腕上。今天,它是你最好的朋友。因為你走了一萬步,它就恭賀你;明天,除非你爬上聖母峰,否則它甚至不理你了。你可能都累到攤平,它還在對你閃著燈,要你在祕魯馬丘比丘天空之城裡跑上跑下。

僧侶:我記得好幾年前讀過一篇文章,女星黛咪.摩爾說過:「她清晨四點起床後,就不間斷地做仰臥起坐,直到中午。」我和其他幾位僧侶都驚恐的說,如果她能花上一半時間靜坐的話……

茹比:如果真是那樣,她早就開悟了,對吧!說到黛咪.摩爾,她如今在哪兒?

僧侶:我真的認為運動很重要,但卻有太多注意力放在外在樣貌看來如何,而不是本質如何。

茹比:是啊!你不會因為內心的平靜而獲得金牌的啦!

僧侶:有時當我解釋起正念,經常健身的人們會告訴我,在跑步機上就可以獲得同樣的東西,為什麼還需要靜心冥想呢?我告訴他們,「但是你不能跑上一整天。或是,當你的老闆對你大吼時,你無法抓一臺跑步機放在辦公室裡。」如果你透過正念訓練心智,便能學會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都能減輕壓力,而不需要天天待在健身房裡。單純的運動鍛鍊不等同訓練心智。運動是會幫助你比較感覺不到壓力,但只有在鍛鍊的當下,以及在那之後的短暫時間內,並沒有長期的效果。

茹比:但他們在做心智運動時就可以同時做到。

僧侶:沒錯,所以也有能透過身體來訓練心智的方式。

茹比:所以你開悟的同時,也緊實了屁股。哈哈!黛咪妳看,是誰該開心呢?

相關書摘 ►《人生好難,到底哪裡出問題》:關於「未來」,喜劇演員、僧侶、科學家如是說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人生好難,到底哪裡出問題:喜劇演員×藏傳僧侶×腦神經科學家如是說》,究竟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茹比・韋克斯(Ruby Wax)
譯者:王如欣

  • 喜劇演員×僧侶×科學家,意想不到的三人組合,笑談人生老問題,人生智慧×佛學×科學相互激盪,火花四射!
  • 將正念、佛學、科學、演化、心智與情緒運作等複雜難解知識原理,以輕鬆好懂幽默對話呈現。

人類本該成為地球上最幸福快樂的物種,
為什麼我們卻老是覺得不開心?

一位笑果十足的喜劇演員,也是現代人心靈瘟疫──憂鬱症的倖存者;
一位滿身佛味的藏傳僧侶,也是英倫男神BC的正念指導老師;
一位高智商大腦專家,也是愛用實驗精神探尋一切情商問題的科學控;
三人經歷迥異,齊聚一書,暢談你我都想知道的人生大哉問!

助你有意識地幫大腦心智軟體升級,
就能讓想法更貼近人性,
活出美好的「人樣」!

人生好難、不開心,到底哪裡出問題?

喜劇演員如是說──
這全都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看得更像機器,而不像人!你以為心情不好、遇到難題時,只要像換支iPhone一樣,換得更新更好,就能解決?

僧侶如是說──
人們往往把糾纏著你的想法與念頭,看得比你自己更大更重要。西藏古諺說:「當你追著念頭跑,你就像在追逐棍子的一隻狗。相反地,要像隻獅子:轉身面對丟擲棍子的人。擲棍的人只敢朝獅子丟一次棍子。」

科學家如是說──
從想法衍生而出的更多想法,也就是大腦慣性的反芻式思考,會讓我們一再陷入情緒糾結。

關於人生一切不解與困擾:
不論是情緒與身體、愛與人我關係、如何同理與原諒、上癮、教養、未來何去何從……
一本書回答你所有疑問!

喜劇演員如是說──
我還邀請了一位僧侶與一位科學家
在這本書裡跟我一起暢談
僧侶可以解釋
心智如何影響我們
科學家則可以解釋
心智都在大腦當中什麼部位運作
在每一章最後,我都會放他們出籠小玩一下,聊一聊
讓大家輕鬆讀懂難解的情緒問題與人生課題~

「僧侶」格隆圖登(Gelong Thubten)
牛津大學文學系肄業。當過爵士鋼琴鼓手、演員,最後因為對佛教與正念的熱情,而出家成為僧侶,師承阿貢仁波切。為Google、LinkedIn、西門子等跨國大企業的正念老師,日前受迪士尼之邀,在《奇異博士》劇組拍攝過程中擔任正念顧問,貼身教授奧斯卡金獎演員蒂妲‧史雲頓與「英倫男神BC」班尼迪克‧康柏拜區正念的練習。

「科學家」艾許・藍布拉(Ash Ranpura)
神經內科醫師與腦科學家。耶魯大學分子神經生物學學士,於俄亥俄州醫學院取得臨床醫學學位,於倫敦大學取得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現於倫敦大學任教。

getImagePhoto Credit: 究竟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