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生也有升學壓力,但12歲就開始實習探索未來

七、德國但歲八年級學生的學生實習

八年級的兒子今(2018)年要準備進行第二年為期一星期的實習課程。在德國讀一般非升大學體系中學的也有壓力他,學校在七年級開始就要求學生要實習。升學實習去(2017)年他去問了一家玩具兼藥妝店實習了一週,開始實習的探索第一天,就被要求不能穿運動型的未來休閒長褲去上班。隔天上班前,德國但歲他買了一件像樣的學生褲子,以應上班需求。也有壓力問他實習一週有何感想,升學實習他說很無聊,開始因為就是探索幫忙整理東西。

今年他學乖了,未來知道要再做實習,德國但歲他想要換不同的實習地點。由於擔心好的實習缺早早被搶走,便早在一個月前,就自己去問了本城一家知名的腳踏車店的實習缺。車店負責人並非來者不拒,他表示只有2個缺,他要八年級的兒子交履歷並且要描畫出自行車的零件,才會考慮要不要給他實習的可能。商家的要求,是要測試他對自行車是否有一些粗淺的了解,並且要知道他對工作的熱忱。在我們父母的多方督促下,他完成了畢生第一份的履歷與繪圖,幾天後獲得實習的機會。

實習在德國,可以說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年齡可以小至12歲就開始。

七、八年級的學生其實沒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這是自然的事。但是德國教育體系中給予很多自我探尋的機會。原本當父母親的我們在去年就想要幫忙打電話,幫忙跑腿去找實習機會,想說12歲的孩子,應該不懂要去哪問,也不知道要如何問。但在我嘗試詢問的行動中,就明白知道我們的協助必須暫緩了。因為當母親的我打了幾通電話,吃了不少禮貌性的閉門羹。後來決定先按兵不動,看看孩子的反應。

去年還是七年級的他,到實習前2週才開始緊張。結果他與他最好的同學一起去問玩具店商家,因為那裡是他們從小到大最愛也是最熟習的商家。商家允諾讓他倆可以一起去實習,也讓他得到一些自信。這點對他們這個年齡的少年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兒子的20歲表哥告訴我,當年就是他媽媽在沒辦法之下,帶著他去問麵包店,雖然馬上說可以,但至今讓他覺得非常尷尬、丟臉,我才知道,我的暫時被動等待其實對孩童的獨立培養非常重要。

Große Praktische Arbeit ,GPA 大型實務工作

八年級的學生不只是要實習,學校還要求完成一項實務工作。也就是在學年之初會和學生討論,他們要完成一個什麼具體實務工作,再找自己認識的師友請教,向他們學習並且在他們指導下獨立完成一件工作。去年他們八年學生,有人做花園的休息長凳,也有人做化妝枱桌椅。有人用不同的碎布縫製一張彩色的床套,有人做給兔子的兔籠。還有人利用巧思做多多龍躺枕,還有聖誕節的應景精雕細琢的木刻。

在整個工作中,學生必須按照規定做好時間與費用的說明,並且完整紀錄下完成的過程,不能跳過任何一項細節。

今年剛升八年級的兒子完全沒概念要做什麼。本來去年老師希望他學中文,紀錄他學中文的過程,但他興趣缺缺。最近在學校討論中,他表示要做一個自己房間的衣櫃,指導者則找他的父親,因為家中的廚櫃就是他父親自己親手製作,所以他認為父親可以擔任他的指導員。從今年的10月開始,到明(2019)年6月必須交出成品。雖然不符當母親的期望,但這是他獨自決定的工作,在可見的一年,應該可以完成,這也是我們該放手讓青少年學習獨立完成任務的一種方式。

職業博覽會

前一個星期學校老師來信,提到要帶班上學生去參觀職業博覽會。我收到電郵真有些不敢相信,學校關心學童未來的工作機會,小至八年級學生就開始。在當父母的想像中,未來孩子的工作應該是出社會以後的事,而學校介入學童的工作性向,應該是給即將畢業的學生。

但看來德國確實非常務實。技職工作是九年級畢業以後就可以去做,並且要拿自己成績去應徵,所以學校讓學生有概念,在剛升八年級的學程,就讓老師帶學生去博覽會,讓學生對社會工作需求有所了解,而不限制在生活中比較有機會接觸的職業想像,也不天馬行空的幻想未來的行業。他們可以透過博覽會看到有什麼行業,這些行業需要什麼樣的學歷,以及什麼行業最可能適合自己。

幫助弱勢

老師給父母的電郵信中也提到,從這週開始他們要去做社會實習的服務。他們會帶學童去一個身心障礙的學校,告知他們今後一週一次要去幫助服務身心障礙的學童。看到來信不忍吃驚,德國讓學童認識並協助障礙者,是當成生活課程來學習,在上課的時間帶去協助同齡的身心障礙者,讓他們在生活中學到同理心,並了解與親身體驗身心障礙者的需求。一週一次服務障礙者,這在台灣講究升學主義的氛圍中,是難以想見的。

德國當然有升學的壓力,在成人世界也有要找最好工作的精神壓力,但是德國的強大,更在於他們注重人人對弱勢需要協助者的具體行動,而且是常規性的協助,讓孩童學到對人的協助,不是紙上談兵的口號,而是大家都要透過行動展現的具體認知。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