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有閒系列文(二十二):文化匱乏的惡俗建案和浮誇豪宅

在台北市信義區,有品有閒有個興建已久的系列住宅建築總是引人矚目,因為其造型特殊,文文有如一片扭曲的化匱和浮廢紙,以雙股螺旋的惡俗方式停駐在地面上。這浮誇的建案造型總是引人好奇,畢竟該案不只面積大又位處要地,誇豪而更令人好奇的有品有閒則是它的單價。

不久後各種消息就從媒體傳出,系列該浮誇建築的文文單戶售價可能高達20億,這高價不只令人驚訝,化匱和浮而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惡俗是這樣的浮誇建築的名字,竟也是建案個看似雅致實為惡俗的「陶朱隱園」。

春秋楚人范蠡,誇豪又名陶朱公,有品有閒因其經商致富而被後人奉為財神爺。換言之「陶朱隱園」的意思就是財神爺所隱居的庭園,那怕取了個「隱」字,卻仍使用了財神與金錢意涵的陶朱二字。又其建築所處的地點和惡俗的造型,只怕全與「隱園」沒半毛錢關係。若我們由其建案名稱意涵,輔以信義區地點和其浮誇造型,更適合這建案的名字該是「財神寶地」,只是這名字俗得令暴發戶們也難以接受罷了,哪怕其實在語言本質上相去無幾。

不過認真說起來「陶朱隱園」還算是個有用心的建案名稱,建商還知道以典故出發,並且再加上「隱」字增加其低調性,雖然配上那造型和地點根本成了笑話,但這名稱確實該予以建商一些鼓勵,又或者說比起台灣其他建案的名稱,只怕「陶朱隱園」成了最為風尚和有水準的名稱了。

15201911987_4a80e38697_kPhoto Credit: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 Flickr CC BY 2.0
陶朱隱園

台灣有錢人泰半沒文化,哪怕受了教育和文化課程,其本質還是脫離不了想要證明自己有錢的暴發戶心態。因此許多中高價位的建案中,就會出現許多與皇家或是富豪相關的字眼,像是帝、天、璽、鼎、御、大、皇、豪、貴、尊、爵、寶、龍,近幾年暴發戶們同時想要假裝有文化,於是就配上如翠、玉、苑、尚、富、雅、文、華、品、綬、藏這些字詞。

有時候將這些字詞混搭,就可得到諸多建案的名字,如:「豪品鼎綬」「御藏大尊」「華品皇苑」「帝雅文藏」「龍爵大苑」。而有些想要強調自家優秀地段的建案,則會加上地區的名稱,如「忠孝翠」「敦南華綬」「中山鼎」「仁愛文御」「和平大苑」等等,只差沒把地址寫在名稱上的建案名字。至於再有文化一點的建商,則是再輔以各種富奢居所的別稱,像是居、境、園、院、莊、都等詞加上去,於是「御華居」「翠尊山莊」「文華苑」等名稱。

說起來這些中上價位的建商還算得上有良心,因為當台灣有錢人的消費文化就是希望訴求自己的成功時,這些建商提供這些有著財富標籤和文化表象意義的建案,也算是反映了台灣有錢人的低落文化水準。

當你知道大直有間價格接近億元的建案,主打的廣告行銷文案竟然是「總裁城堡」「名流商圈」和「巴洛克花園」時,是個稍微有文化的人就都能理解,對於台灣大多數的有錢人心中,所謂的成功就是要住進一間有著粗劣且不考究的巴洛克風住宅,並且享受著所謂總裁級的待遇,樓上樓下都是哪個集團總裁或是電視上的大明星,然後走在泳池畔自拍,盡可能高調的炫耀自身所處的豪奢生活環境。如果這是台灣人對於有錢和成功的想像,那真的只代表台灣的文化底蘊還遠遠不足。

更悲慘的是低價位建案的名稱,簡直說明了台灣人的自卑性格,各式各樣的外國地名和名人都成了建案名稱,「香榭麗舍」「托斯卡尼」「波爾多」「清景哲」「巴黎水岸」「紐約紐約」「久石讓」「木村拓宅」「新宿」「六本木」等名字已經呈現出台灣人對自己文化絲毫沒有認同感的悲哀,這種悲哀竟然要靠外國的地名來襯托自家的高度,這是何等的悲哀。

更遑論那些靠著諧音惡趣味來命名的建案「金城舞」「美樂地」「桂崙美」「中島美家」。這種最為惡俗又文化匱乏的建商代表就是甲山林建設公司,而且這句話經得起檢驗,他們家也擔得起這個美名。

台灣許多建商總是喜愛將自身的商品包裝成是成功的象徵,似乎你如果要證明自己在人世間的財富和成就,你就必須要購買這間房子。所以在這套邏輯下,每個建商都喜愛稱呼自己的建案是豪宅。但仔細想想,怎樣的房子才擔得起豪宅二字?我想一間豪宅的價值,並不只是用價格和金額高低來衡量的,其建築、內涵品味甚至其歷史價值也應該是列入考量的一部分。

台灣人有錢的速度太快,對於文化的耕耘遠遠不足。有人說三代看穿、四代看吃,但以台灣的水準來說,富裕的年代也尚不足兩代,因此對於這樣的台灣人來說單純的金錢可被視為是成功的象徵,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對於真正富有數代的人家來說,他們是不需要也沒有必要向他人證明自己的財富的,因為錢財對他們來說就像是空氣,完全不是甚麼需要煩憂或擔心之價值。房子對他們來說是家族向下紮根的基業,而不是向他人炫富的工具。

我們總是可以在當代的日本戲劇或漫畫中看到,主角們認識了某個同學或是朋友,某次因緣巧合下他邀請了主角一行人到家中小敘,於是意外的發現這名同學其實出身不凡,落腳在精華區某個低調的大宅院。

平時這棟房子因為上面沒有具名也沒有浮誇的裝飾品,所以人人不會覺得哪裡顯眼。而當進入之後,卻也沒有發現哪個令人覺得顯眼的物品。反倒是看得出這宅院歷經時日,內部藏書眾多,並且主人收藏的仍是以各類文物藝品為主,鮮少穿著甚麼豪奢名牌。真正讓人折服的,反而是主人在宅中所顯現的不凡氣息。

真正的富人和豪宅該擁有的特質,應是後漢崔瑗的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最能詮釋其本質。其意涵在當代的解釋應為,在日漸墮落的世道而保有自身高潔,同時收斂張狂氣息,應以內涵充實為本,不刻意追求表面的浮華絢麗。

台灣營建業在這20年間的蓬勃發展,無論是建造或是銷售,他們都有著十足的經驗,知道消費者喜愛的樣貌是什麼。所以當你前往某間自稱是大樓豪宅的代銷中心時,那些訓練有素的業務員總是會拿起他們被教導的文本,開始談起整棟建築所請的設計師是來自哪個更文明的國家,所用的哪些材料是從國外進口而來,大廳的石材又是怎樣珍貴和稀有,工人們花了多少心思在處理那些細節和紋理。

天母磺溪旁興建的豪宅_-_panoramioPhoto Credit: 此為示意圖。作者:Tianmu peterCC BY 3.0

還有意無意談起了已經購買的住戶中,有哪些政商名流或大明星,但同時還要稱說自家公司在意客人隱私,絕不會透漏買家有誰,但其實早已在自己刻意給予的線索當中洩漏了隱私,並期許眼前可能的買家因想要攀高結貴的心態而購買。

真正的豪宅也不會是這種高調、浮誇的建案。台北市中的豪宅絕對不會是那些大樓住宅,而是那些隱藏在精華地段附近幽靜地帶的某棟透天建築。這種建築可能是某個事業有成的人買下,在不誇耀自身財富的前提下,將其型塑為家族的基業。

而真正的稱得上豪宅的也多半遠離喧鬧的市中心,陽明山上的宅邸不但身處自然環境之中,又具隱蔽性和私密性,不但擁有清幽的生活方式,而離市中心的距離也不過短短一小時,那才是真正豪宅的位置,而且多半並沒有甚麼浮誇的裝飾和惡俗的造型。

台灣人對於財富的想像太過粗淺了,多數人認為只要賺得了幾個錢,買了間惡俗但價格頂天的房子,自己就算是半個名流雅紳。許多台灣人總認為自己追求成功,卻從沒有想過自己所追求的是成功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像是金財財寶、富貴家園、神仙美眷等價值,都並沒有辦法代表「成功」二字。成功真正的意涵是精神上的,無論是在經濟、文化、社會甚至是歷史上的卓越皆然,而真正成功的人,並不會停步在一間浮誇且惡俗的建築上,更不可能將其視作家族基業的開端。

有品有閒系列文書單艱澀的理論書

  • 《有閒階級論》Thorstein Bunde Veblen
  • 《道德情感論》Adam Smith
  • 《烏合之眾》Gustave le Bon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Erving Goffman
  • 《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Georg Simmel
  • 《神話的力量》Joseph Campbell
  • 《布爾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Patrice Bonnewitz
  •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Walter Benjamin Essais

從故事中學習有閒

  • 《高老頭》Honoré de Balzac
  • 《情感教育》Gustave Flaubert
  • 《坎伯生活美學》Diane K. Osbon
  • 《一件五萬美元手工大衣的經濟之旅》Meg Lukens Noonan
  • 《想要買馬車》《明天是舞會》鹿島茂

實務經驗

  • 《奢侈品策略》Vincent Bastien、Jean-Noel Kapferer
  • 《惡俗》Paul Fussell
  • 《新精品行銷時代》Markus Albers、Philip Beil、Dr. Fabian Sommerrock、Dr. Martin C. Wittig
  • 《品味,從知識開始》水野學
  • 《時尚百年風華》Cally Blackman

補充有興趣和能力就看看

  • 《寂寞的群眾-變化中的美國民族性格》David Riesman、Nathan Glazer、Reuel Denney
  • 《現代藝術的故事》Norbert Lynton

本文由子迂的蠹酸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