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讓沉睡的愛情甦醒》:從七世夫妻看中國人的婚姻觀

文:曾昭旭

從七世夫妻看中國人的曾昭中國婚姻觀

如果,我們將人所嚮往的旭讓醒從精神性理想列舉為自由、平等、沉睡和諧、情甦妻悠久四項,婚姻那麼很顯然的曾昭中國,西方文化比較偏重於實現前兩者,旭讓醒從中國文化則相對地側重後兩者。沉睡

這不同的情甦妻偏向落到男女的感情生活上也一樣。西方的婚姻愛情特顯熱烈浪漫、自由奔放的曾昭中國情調,但常是旭讓醒從將所有的生命能量都累積集中在一點上引爆,所以雖一剎那亦是沉睡永恆,卻畢竟在現實上徒留殉情後的情甦妻悲壯,毀滅後的婚姻荒涼。所以西方人總覺得熱戀時才是感情生活的高峰,結婚則無非是愛情的墳墓。

和諧與委屈

但在中國傳統上則不然,由於側重和諧,所以不輕易與體制決裂。為了顧全父母的感情與家族的責任,常常寧可放棄自己喜歡的人而與長輩選定的對象結婚。例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就是無法與林黛玉結合而只好跟薛寶釵成親。在這裡,我們可以釐訂出中國傳統婚姻觀的第一屬性,那就是:婚姻不是為成就男女的愛情而設的,而是為履行社會所交付的職責而存在。這婚姻職責的第一項就是傳宗接代,承繼香火。所以妻子若生不出兒子,是可以名正言順被休掉的。第二項職責就是構成社會秩序的基本單位,也就是以男女分工為基調的家庭生活。所以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職分釐然,社會生活就自然上軌道了。這兩項職責乃構成一縱(時間、歷史)一橫(空間、社會)錯綜而成的大和諧。

但在這家族社會的和諧考慮之下(所謂「識大禮」),小兒女的感情是被壓抑乃至犧牲的。那些沒有愛情的夫妻是不用說了,常只是相敬如賓,各自照禮教規矩過一輩子;就是有愛情的夫妻,他們的相悅也不能輕易流露,以免遭忌。所謂「恩愛夫妻不到頭」,罪名就是「荒廢職守」或「擾亂家庭秩序」。如沈三白與芸娘、李清照與趙明誠、陸游與他的表妹唐氏都是不幸的著例。而總的象徵就是牛郎織女的神話,它似乎在告誡所有世間夫妻:結婚不是讓你們玩兒的,耕田織布才是你們的本分。

因此,夫妻間如果有相悅之情,就必須含蓄乃至隱藏。只有在私下無人處才能吐露柔情,在人前就要恪守禮數,頂多是眉目含情,也還要提防被人察覺。這養成了中國夫妻乃至所有中國人不善於表白感情的習性。這往好方面說是含蓄,往不好的方面說就是壓抑。而原因無他,乃在於中國傳統的婚姻觀是重在成全家族群體的和諧,遂不免壓抑乃至犧牲了夫妻間的愛情之故。而這時的夫妻愛情也就自然被貶稱為「兒女私情」了。

悠久與艱辛

當然,以上所論的是中國傳統婚姻觀的第一屬性,也就是沒有愛情成分的婚姻型態。但愛情仍是人性中的深層願望,是無法因禮教體制的壓抑而消失的。這時,若不願自我放逐到體制之外去尋求偶然的浪漫、一夕的歡娛,就仍只能著落在婚姻生活之上,這於是構成中國傳統婚姻觀的第二屬性,就是婚姻生活仍是可能導入愛情的,只是一方面要不違犯婚姻生活的本職,一方面又要不犧牲愛情,這兩全之路自然就偪窄難行了。

——因此,一般浪漫的詩人藝術家是不耐煩走這條路的,他們寧可在婚姻之外,到青樓歌院去和歌妓舞妓們談一段不會有結果的短暫戀愛。所以才會有杜牧的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但這畢竟如鏡花水月,空留惆悵!所以,愛情的正格還是得與婚姻結合,才能天長地久。

這於是牽涉到本文開頭的第四項文化理想:悠久。中國傳統的婚姻觀,除了以和諧為第一屬性,其第二屬性的本質就是悠久,或說天長地久。

首先且問:吾人願其天長地久的是什麼?不是婚姻,乃是愛情。所以,若只是分工合作來勉盡社會交付之責,那麼緣盡而散,一世夫妻也儘夠了。若覺得一世不夠,要三世乃至七世乃至生生世世才夠,乃是因為其中有愛情之故。

當然,我們馬上就要質疑:中國傳統婚姻觀中的愛情是哪種意義的愛情?

這當然不是西方式浪漫自由,熱烈奔放的愛情,那可以說是一種「顯性的愛情生活」。而是含蓄蘊藉、細水長流的愛情,此則可以說是一種「隱性的愛情生活」。

因為如前所言,既然中國傳統婚姻的第一要務是盡社會交付之責,便已本質上不得不對夫妻間的愛情生活構成若干程度的壓抑。因此,若想解除這種壓抑,便須憑夫妻倆的慧心,在不違逆禮教的前提下,遊走於體制的夾縫之中,去不露痕跡地、徐徐抒發他們間的感情。這則需要具備一種對生活情境的敏感與適可而止的節制,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餘,而顯出一種閒雅風流的美感來。這當然不同於西方式的愛情是將所有能量集中在一點上爆發,而特顯其光鮮感人。而是細水長流、綿綿無盡,須得靠人靜心細嚼,才能領略到其中的風光,像這樣納入時間流中的愛情,當然是要生生世世才能滿足了。所以中國人祝賀新婚,總要說「百年好合」,沈三白與芸娘定情,也是刻印兩方,上鐫「願生生世世為夫婦」,一白文,一朱文,兩人各執一方以為信。原來這就是中國人合愛情婚姻為一的理想所在。

不過,要像沈三白與芸娘那樣將愛情生活經營得那麼美(雖則仍是貧困)是不容易的。在禮教的大帽子下,大多數人的愛情願望仍是被嚴重壓抑得無以自存了。於是這愛情悠久的理想,遂亦漸漸轉化為只是一場悠久的夢想,中涵一點對愛情的不灰之心。這時,中國人的愛情理想遂不落實在現世婚姻之中,而轉寄託在小說戲曲之上。所謂七世夫妻,也含蘊有今世雖不能為夫妻以盡愛,亦姑待來生再續前緣之意罷!

餘韻

而這樣生生世世不絕的盼望與等待,終於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今天當然已不再是傳統與古典的中國了。由於婦女的啟蒙,西方文化的進入,帶來了無比的衝擊,也啟發了中國人長久忽略的自由平等理想。於是長久的壓抑逐漸有了解放的機會。我們的年輕人在感情生活上也要開始學習坦誠與表白,自信與互動;而不應該仍依循著保守含蓄、無言苦等的老路了。當然,和諧悠久仍是可貴的文化理想與愛情境界,但我們希慕的不應該再是委屈的和諧與艱辛的悠久,而是開朗明白,豐盛飽滿的和諧悠久。這才是今天中國人合理的愛情婚姻觀。

總之,自由、平等、和諧、悠久四者,在過去中西方的愛情生活是各得其二,西方式愛情雖然熱烈動人,卻易轉眼成空,釀成悲劇。中國傳統婚姻則雖然含蓄柔和,卻總多壓抑艱苦而徒留悵惘。原來美滿的婚姻是當四者兼備,才成完璧的,這則有待吾人今後的努力以求其實現了。

相關書摘 ►曾昭旭《讓沉睡的愛情甦醒》:「同性戀」其實是一個假概念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讓沉睡的愛情甦醒》,聯合文學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曾昭旭

無愛繁殖的時代,一本獻給所有人的愛情義理之書
——直視萎縮在情感匱乏與無能去愛處境的現代心靈,解放生命中無法承受的情。

所有人的生命在本質上都是連通為一體的。
所有人際關係都該是愛的關係,而愛的本質就是基於自由、主動、無私的付出。
怎樣面對生命感情的自處處人?如何談好一份在親密關係中的戀愛?
讓沉睡的愛情甦醒,成為一個真正有愛心也具備愛人能力的愛者!

「愛是什麼?」一種偶然、一種境界、一種嘗試、一種分享、一種承諾、一種智慧、一種寬容、一種自信、一種修行……愛在每一個人自己的心裡;它的道理不是可以用說來弄清楚的,而是要靠誠意正心的內省與勇敢真誠的實踐。

放下我執愛的舊觀念——支配、占有、依賴;表現真實愛的新觀念——秉自由、主動、無私之心,平等互動地付出關懷,以走向生命人格的共同成長之路,才能從根源處化解兩性關係的種種疑惑與難題。

作者為當代新儒家知名學者,亦是深透愛情義理的專家,以其豐厚的學養及清明的洞察力,將愛情生活與兩性關係納入生命哲學的研究領域,成就國內「談情說愛」少見的經典學說。全書分三輯︰【驚蟄】讓沉睡的愛情心靈驚醒——釐清愛情基本觀念;【重整】把僵化的愛情關係校正——從兩性關係的傳統與現代談起;【隨緣】將應機的愛情觸動撿起——藉社會事件剖析感情的盲點錯誤,願天下有情人都走好自己的愛情之路。

我們都該正視人生的感情課題,了解己身內心深處真實的慾求到底是什麼?而逐漸找到生命感情自我安頓、自我實現的正途,最終養成愛的獨立,這樣,我們的愛才是自由而永不會帶來失望傷心的愛。

B223讓沉睡的愛情甦醒-3D封面Photo Credit: 聯合文學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