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贊!》:超過一半時間在詮釋「青少年想被注意」,造成電影的兩大缺失

(本文有劇透,沙贊釋青少年失請斟酌閱讀)

DC電影宇宙的超過特色,就是半時深沉、黑暗與陰鬱,間詮除了90年代提姆波頓以《蝙蝠俠》開啟的想被超級英雄電影時代,以21世紀克里斯多夫諾蘭的注意造成《黑暗騎士》三部曲,還有換過兩次主角重新開機的電影的兩大缺《超人》系列,即使是沙贊釋青少年失到《神力女超人》,DC電影總是超過有比漫威電影更嚴肅且缺少幽默的感覺,這當然也跟兩大漫畫商的半時路數息息相關。

不過今年上映的間詮《沙贊!》卻一反DC電影的想被風格,轉為一種老少咸宜、注意造成溫馨幽默的電影的兩大缺路線,可看出DC影業在多部電影票房不如預期後,沙贊釋青少年失想拓展市場的方式。

《沙贊!》改編自1940年Fawcett Comics出版的《驚奇隊長》。自Fawcett Comics於1953年倒閉後,DC於1980年收購其所有角色後,陸續推出《沙贊!》的漫畫,更改了角色背景,保留了英雄能力元素。電影版的《沙贊!》即以DC版的故事改編。

《沙贊!》的故事在描述一個收養家庭的兒童比利貝特森,被巫師沙贊挑選為其能力的繼承人,並在擁有能力之後,跟沒被選上而墮入魔道的候選人希瓦納成為死敵,並交手的過程。

本片設定的觀眾年齡層,大約是6歲到15歲之間,可說是完全針對青少年打造的電影。這很大的原因跟角色設定有關。

MV5BZDAyZTRlMzItZTMzOC00ODU4LWI5MWEtZDhmPhoto Credit: 《沙贊!》 華納兄弟

主角比利貝特森自幼跟母親走失,因為叛逆而遊走於各個寄養家庭之間。而當他到了瓦奎茲夫妻家後,發現這對夫婦是真心關心小孩,裡面的寄養兒童也都好相處,但因為自己還想著回到母親身邊,所以仍然抗拒。而在此時他獲得巫師沙贊的挑選,成為新一代對抗七大罪的繼承人。

巫師沙贊給予比利的能力是,只要喊出「沙贊」這個名字,隨即擁有刀槍不入、飛行、力大無窮、發射電光等異能。但最關鍵的點在於,他可以從青少年的模樣,變身成為一個成年人的外表。

而少年變身成人的哏,就是電影最好發揮的地方。在電影《沙贊!》中,從比利一有能力開始,就跟寄養在同樣家庭的兒童佛萊迪一起利用超能力瞎搞,其中充滿不少笑點。從假借大人身分去脫衣酒吧,到自創超級英雄身分,卻只是在路邊展示發電能力,只為了誇耀,到拍攝一堆測試能力的影片放到YouTube上,很多不成熟的行為。

而這些劇情哏,都在強調一個娛樂點,就是「青少年想被注意」的人性。特別是一個寄養家庭的青少年突然擁有超人般的能力,他自必有一段適應與濫用的過程。

這段過程佔了電影的三分之二。就影片結構來說,實在太長。本片本身就是超級英雄的首部曲,意思是就得交代角色的背景到他如何獲得英雄能力,以及面對生涯最初的敵手,並在最後展開大戰,並以充滿娛樂性的結尾收場。

但當電影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詮釋「青少年想被注意」的點,它就會成為一種B級喜劇片的模式,以「一個賣點」來走完劇情。通常這樣的賣點在喜劇片裡,就是喜劇演員的形象、搞笑元素與特長。喜劇片可以這樣做,因為每一個笑點都持續不長,常常一分鐘或幾分鐘就結束,可以一個接一個。但就超級英雄電影來說,它本身既然需要交代好幾層的背景、人物塑造、能力、愛恨糾結等,那麼把重點只放在超級英雄的「能力」上,就會有比例失衡的問題。而這很明顯的造成了電影裡的兩大缺失。

MV5BYTcwMzNhZTItOGJiOS00ZDNhLWI3OWItMThiPhoto Credit: 《沙贊!》 華納兄弟

第一點,是反派角色希瓦納的舖陳變得極少,他從青少年時期被沙贊拒絕後,懷恨在心,接下來出場時已是中年,奪得七大罪能力,後跑去找沙贊要奪得巫師之力。但中年後的希瓦納出現的所有場景,全都只是典型的打鬥場面,完全沒有任何內心戲,與交代角色心境的描寫,這使得電影的反派毫無存在感。而好的反派非常重要,甚至可說就是DC電影的最大賣點,但本片卻處理失敗。

第二點,由於跟能力相關的情節太多,使得主角比利內心的轉折缺乏其他DC電影的角色深度。因為戲份極重,所以比利如何因為思念母親,而跟寄養家庭格格不入,又無法完全融入新的家庭,都還算描寫得當。但一個無家青少年複雜幽微的被拋棄情緒,卻在一堆跟能力展示有關的搞笑哏中被磨平,而且壓縮掉它最後真正接受了新的寄養家庭的內在原因。

當然,劇情都有交代理由,總而言之就是佛萊迪、其他小孩和養父母對比利的真心關愛,感動了比利。但因為缺乏更多情境與場景的描述,這塊就被輕易地交代掉了。而最重要的比利跑去找親生母親,卻又被母親拋棄一次的時候,僅有一場的畫面,又夾在片尾與反派的大對決間,顯得毫無力量。

MV5BZmNjMDVkNTctZmQ1NS00ODJmLWFkZWEtYTQ4Photo Credit: 《沙贊!》 華納兄弟

而這兩個缺點,讓《沙贊!》較缺乏深度。DC電影最被人詬病的一部就是《自殺突擊隊》。如果單看戲院版,由於片長不足,眾多人物登場時,每個人都被交代得支離破碎,電影毫無重點,以至於劣評如潮。但如果看導演版,反而覺得每個角色都變得立體一點,沒那麼糟。

《沙贊!》的狀況則比《蝙蝠俠大戰超人》來得慘。《蝙蝠俠大戰超人》畢竟還有兩個主角,由於得交代他們由敵對轉向合作的轉折,使得劇情的破碎與人物張力不足,因此引來許多批評。但《沙贊!》只有一個主角,卻還讓人物縱深不足、反派令人無感,失敗的程度可說大上許多。

當然,這就是市場導向決定的後果。如果一部電影設定就是要讓青少年看得爽,自然無法像《黑暗騎士》那樣,塞入深沉憂鬱的悲劇感,與正邪之分的哲學思考。《沙贊!》的角色設定本來就是給青少年,自然就用最直接的方式來操作。

但即使要把削減電影的深度,其實在結構比重上還是可以調整。就超級英雄的起始電影來說,同樣產自1940年代的漫畫,漫威的《美國隊長》雖然表現平平,但從「背景」、「人物性格」、「獲得能力」、「成為超級英雄」、「與反派對決」,每一個部分都交代得清楚,比重也平均,反派的性格與目的,也顯得清楚,就是一個範本。

而比重失衡的《沙贊!》,就讓全片的特性扁平化。光是發射電力的哏,就有好些重複的笑點,看到後來有點膩。而且漫畫中沙贊的能力是對應希臘神話裡七大神的特性,在片中甚至沒交代清楚,時間都用在玩能力哏上。

而隨著票房的成功,《沙贊!》即將要拍續集。但如果續集還是用同樣的操作方式,這個超級英雄系列也就讓人不怎麼期待了。

延伸閱讀

  • 一窺重塑漫威漫畫的神秘大師-Axel Alonso
  • 他讓超級英雄「有血有肉又有弱點」,「漫威之父」史丹李不在人間客串了
  •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1400萬分之一可以擊敗薩諾斯的可能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