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願十年後爆炸徵稿】大學考六次、轉學考五次,我開心地奔向戲劇系懷抱

文:洪健祐(教師)

  • 十八歲僥倖考到商學院,填志學測中數學單科只拿了2級分(滿分15級分)。願年
  • 考進商學院一直都不是後爆我想的目標,只因現實考量不得不低頭。炸徵
  • 前後考了十一次大大小小的學考學考心地戲劇系懷考試才順利轉學進入夢想科系就讀。
  • 喜歡從藝術中追尋自我,次轉次開是奔向抱名喜歡創作的藝術家教師。
  • 為了成為正式之路依然持續國家考試中。填志

每次的願年拒絕,都是後爆為了學會面對勇敢

人的一生中能碰到幾次升學考試?從國小到大學加減起來應該不到五次吧!但就筆者而言光大學考了六次,炸徵轉學考五次,學考學考心地戲劇系懷從學測、次轉次開指考、奔向抱轉學考就這樣沒間斷的填志循環接近自虐。花了三年才終於如願到自己想去的學系—戲劇系,得知自己不是學商的料就此放棄兩年多的成績,開心的頭也不回奔向戲劇系懷抱。

蛤?怎麼會是戲劇系!Are you kidding me?

沒錯,考的既不是醫學系也不是法律系,怎麼會願意花這麼久的時間?是多想演戲?多想紅?這些問題都被周遭的家人、朋友關切過不下百次。

答案很簡單,筆者想從戲劇系中尋找自我,從中用不同的方式創作舉凡導演、編劇、設計等。當時的筆者認為唯有這類型的科系,才能讓人從中得到釋放與暫時性的解脫,創作則是其中一種方法。歷經了無數次的考試地獄,感謝那些無情的拒絕除了增強了韌性,也更確信了自己想要創作的道路。學校中學習到的技法隨時都帶在身上準備一觸即發。

我們都在自己的專業上創作,但真的了解創作者有多少?

畢業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擔任唱片企劃助理,從中學習如何構想、製作、包裝、盯場、後製、通路上架等。還好就讀戲劇系才有辦法接軌這樣的職業需求,光上班時間就夠你受了更別說要跟著行程跑透透。記得那年的四月為了趕送件至文化局,三天沒睡隔沒兩天又要出班去拍攝MV,這一拍又是一天半無法休眠,而回到家也無法熟睡,因為還有許多行政事務需白天處理。

早出早歸的生活已逐漸成為習慣,喜歡音樂因而投入夕陽工業中的萎靡市場,而這市場的人大多都是相互流動的鮮少有新生力軍的加入,強者吞食弱者搶食的生態環境讓人不勝唏噓。

唱片場業嚴然已變成拼湊而成的物品,網紅當道的世代人人都能出唱片,科技產物下的聲音變成自我呻吟的聲響。粉絲人數成了創作的主要核心標準,唱片的企劃、包裝、行銷更是每下愈況,早期唱片的美好世代已蕩然無存。創作成了新手掛在口中的專長,彷彿只要會音樂創作就很厲害,疏忽了其他部門的專業性與統整性,然而唱片企劃正是被長期打壓且犧牲的其中之一。

幾個月內與老闆一同完成了兩張唱片、三件文化局投案。聽起來相當簡單可也相當艱難,光一張唱片的企劃不止有構思還有執行,更別說同時還要盯場與同時發想新文案。生活品質大爆走卻因能快速累積作品而有成就感,心想放手卻捨不得畢竟這行業是機不可失的超級窄門。

結束了暴走的上半年靜下心想著自己的所學,想著該如何持續創作道路,而非只為了產出作品而產出。唱片企劃的工作讓筆者加速成長,也深刻體會到與人間的眉眉角角,過程中發覺溝通技巧與尊重是最需要被建立的,可在這窄門中作品的量與成名貌似才是擁有操控權的致勝關鍵。整理這些日子所受到的洗禮學到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觀察對象、傾聽客戶、創意發想。瞬間就像被索爾的雷電擊中,有了不一樣的思維想法。

shutterstock_214194844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為了拯救熱愛的產業,從自我行動來催化眼前的這一切

沒有思想的腦袋是空的,沒有靈魂的肉體是虛假的。於創作的道路上筆者知道自己的思維,可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許多思想變得不再純粹。創作變成商人賣弄的字眼,而非實質上的創作。

筆者思考著若一個人無法扭轉市場的想法,那何不投入到一個人可以影響許多人的情境之中。想要改變某個行業別的狀態或是習性,最快的方式除了開除一批員工外就是透過教育來改變現狀。唯有經過思考與反思才能真正體悟到成長的美好,因此筆者決定藉由自己的經驗投入教育事業,透過自身的經驗來引導學生了解產業與創作之間的關聯。

我們生在最好的時代,卻身處於動盪的狀態

進入教職體系後才發現到許多束縛與框架,原來在體系當中表演藝術如此不被受到重視,可在眾多重要時刻都需要表演藝術這門專業來救場。早期的人將表演藝術作為娛樂消遣,甚至矮化了此專業的重要性。他們只看到幕前的演出人員,卻忘了背後龐大的技術人員、行政人員、製作人員。只看到娛樂表象所帶來的效果,忽略了其中龐大的契機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表演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不同於其他藝術的學習方式,較多時刻都是需要經由團體間的相互合作才能提升學習成效。筆者因早期在音樂餐廳打工加上唱片企劃的經驗,因而思考該如何讓學生體現劇場藝術之美,左思右想決定運用他們自己的故事來做屬於他們自己班級的音樂劇。

教育部於2015年開始推崇美感教育計畫,其中一部分則是讓高中生體現「微型音樂劇」,此階段的參與學校分成北區、中區、東區、南區,學校則有北一女、嘉義女中、關山高工、高雄女中等好幾所學校。今年則是第二期的美感計畫推行預計2023年第二階段計畫結束。

十二年國教即將開跑,第一階段的美感計畫「微型音樂劇」無緣銜接到國中端略顯可惜。筆者因而開始將這樣的種子放置於國中端,讓國中生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故事,唱自己愛的歌,跳自己喜歡的舞。捨去掉華麗的舞台、佈景、道具、服裝,讓教室就是表演的舞台,觀眾就是其班級的導師與任課教師。藉由一場音樂劇的呈現,來提升個人自我的身體與聲音認知,團體間的溝通協調能力與合作力,讓學生透過課程來培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表演藝術不只有表演多半是來自自我探索,因此幕後的編劇、行政、道具、燈光、音效等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與感受,在進高中前能更了解系所的差異與如何從中選擇喜好,提前讓學生體驗才能讓學習更全面,更能從一套課程中啟發學生對未來職業做前瞻性的選擇。

piano keyboard top view with a painted stain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創作是來自於生活中所感知的一切

回憶起大學期間參加了一場座談會,那天的主講人是PPAPER雜誌的創辦人包益民,他提到:「什麼創造了藝術與設計和美學,就是你每天的飲食,每天的生活。」這句話深埋於心已過十年,筆者的求學階段都與藝術多不了干係。

什麼是藝術?就是每天自我在生活中所創造出來的,所感受到的。並非是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藝術家才是藝術,而是透過自我探索、發掘而懂得如何自我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可靈光一現的時候你有可能是最棒的創造家。

筆者在學生時期就希望未來走向創作之路,畢業前勵志要當名創作者,至今從來沒停過腳步。從一開始創造出實體唱片到現今成為一名藝術家教師,近十年旅程一路上所種的種子逐漸發芽準備綻放。學校的課堂就是筆者創作的空間,學生則是筆者創作的媒介。創作的方向改變可思維卻不停昇華中,碰到不同性質的學生技巧也會相對不一樣,揉合出的藝術味道更是每個班級都不同。

從前所碰到的點滴經驗更成為教學上的重要助力,讓筆者更能知道如何有系統、有方向、有邏輯的引導學生做學習與探索。從中也能從學生中得到回饋,反思筆者創作上所需調整的腳步與方式。

如同職人般的精神永存於心

曾經也撞牆過許久,質疑自我的身份與角色,更一度質疑教學這件事情只是教學沒有任何創作的可能性。直到真的進入研究所就讀,自身做了調整才因為學生的反應與回饋與看到作品的誕生,慢慢相信自身的能量,相信筆者不只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名藝術家教師。倘若不讓自己進入體制中做些改變就想當名逃兵,那這個動盪的狀態將永遠像灘死水,永無醫治好的一天。這場未完的戰役筆者會持續堅守著崗位,只為了希望這環境能有所變化。

藝術家教師的修行還在持續進行中,只要還有機會能夠創作,就不會讓自己放棄創作的機會,即便教師名額有限可信念永遠不變。希望透過筆者的學習經驗分享給害怕未知的人。千萬別擔心失敗!要怕只怕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相信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堅持自己心中的信念並過好每一天,相信時機一到果實將自然掉下。就讓彼此如同日本職人般專心前往自己的道路,磨練且品味著箇中滋味。

我不擔心失敗因為早習慣了,只害怕是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

  • 關鍵評論網6月主題徵文:我們在填志願的十年後爆炸
  • 看更多「我們在填志願的十年後爆炸」徵稿獲選文章
  • 關鍵評論網8月主題徵文:100種打破印象的老後生活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