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MLB》:不完美但有存在價值的DH制(指定打擊)

文:曾文誠、圖解曹玉烱

MLB兩個聯盟的完美最大差異

只要看美國職棒或是日本職棒的球迷,對指定打擊制度(Designated Hitter簡稱DH)絕對不陌生,但有定打這是存價不讓沒有攻擊力的投手上場打擊的一種施行了三十餘年的制度。不過我們可以見到,值的制美國大聯盟裡,圖解美聯採用指定打擊制度、完美國聯則否。但有定打而DH制是存價否應存在在棒球場上,直到目前為止始終爭議不斷、值的制公婆皆有理、圖解難以達成共識。完美

DH制出現歷史背景

早在二十世紀初,但有定打大家就發現投手是存價打擊貢獻度最低的一人,好像每次上場只是值的制無謂的提供出局數。費城運動家隊老闆邁克(Connie Mack)曾鼓吹投手不應該打擊,1920年代也再度出現此聲浪,但最後皆無疾而終。直到1969年時,大聯盟春訓比賽才首次見到DH制,直到1973年美國聯盟正式採用。

指定打擊制於1973年被引進球場,史上第一位DH,洋基的布隆伯格(Ron Blomberg)改變了日後的棒球世界;但由於國聯的強烈反對,直到1976年,才真正在世界大賽出現DH。

在這三年期間美聯不斷的奔走遊說,大聯盟終於提出折衷解決方案,規定世界大賽的比賽若在美聯球場舉行時採用DH制,到國聯球場時投手就要打擊。詭異的是,反對DH制的國聯卻在首次「試用」時,反而擊敗了美聯,奪下世界冠軍。

DH制的影響

一些專家認為採用DH制之後將無法公平的顯示出具強打能力的投手和弱打間的優劣性,他們也指出這對教練的調度及其作戰策略的選擇將會有很大的影響。諸如是否要在後面幾局啟用代打來代替投手打擊,以及該在何時換什麼樣的後援投手上來壓陣等。

另一個反對DH制的聲音是,這個制度將有助於一些過氣的明星球員延長壽命,讓對要求全面性打跑守的球員能力受到挑戰。然而,支持者卻認為DH制可以讓比賽更緊湊,得分更多,讓球迷看得更過癮。

DH制的價值與樂趣

即便反對者認為打擊與守備是證明球員價值的一體兩面,但若球員能以攻擊作出貢獻、投手專心負責自己拿手的部分、一如DH般專業,其實也無不妥。因此平心而論,DH制雖不完美但有其存在的價值。

如前述所言,DH制確實可增強球隊的進攻能力,因此現在許多因年邁而臃腫、無法全場奔跑守備的老將,或是本來就只有強悍打擊、但守備不佳的年輕球員,就有在美聯延續棒球生命的舞台。

因此,美聯的樂趣在於DH制讓投手們所面對的是難有喘息時間的打線,比賽張力會比國聯來得高些;但國聯比賽也不會因為有投手打擊就變得枯燥乏味,因為我們除了有投手神來一棒的期待,更可透過教練在雙換人(Double Switch)調度的戰術策略運用,提早觀察一支球隊的板凳深度。

p_79圖Photo Credit: 好讀出版

雙換人(Double Switch)

雙換人戰術是棒球比賽最引人入勝的一種策略模式,通常出現在沒有指定打擊的國聯比賽。

至於何謂雙換人,以國聯為例,最簡單且常見的情況是,在攻方結束某一局攻勢後,最後出局的打者之打序在下個半局換上替補投手、而原來投手打序換上另一名替補野手。當然還有出現兩位以上、不同打序的球員替換,此皆是雙換人戰術的延伸,另外,因無明文規定一定要換投手,所以美聯也會出現雙換人的情況。

至於投手打擊時換代打、之後該名代打接替其他打序的野手守位之情況,由於屬於非同時進行的換人動作,以往常容易被人誤解為雙換人。

歷史上第一位DH:洋基的布隆伯格(Ron Blomberg)

布隆伯格是猶太裔美國人,小時候就展現全能的運動能力,高中時期同時以棒球、籃球、美式足球身分入選《展示雜誌》(Parade Magazine)所選出的全美明星隊,此為空前絕後的紀錄。

布隆伯格是1967年大聯盟的選秀狀元而與洋基隊簽約,不過他在歷史上的定位並非他的生涯成就(因傷只打8年球季),而是1973年美聯引進指定打擊制時,成為史上第一位DH,同場較量的紅襪塞佩達(Orlando Cepeda)則是第二位。布隆伯格退休後仍活躍在棒球圈,曾於2004年被選進猶太體育名人堂(National Jewish Museum Sports Hall ofFame),目前則服務於以色列棒球聯盟的球隊。

MLB專欄:DH制與球員

投手與DH制

雖然採用DH制之後正反雙方意見各異,但不用上場打擊,幾乎所有投手都很贊成,除了少數的以外,例如芝加哥白襪隊的投手佛斯特(Terry Forster)曾在1972年創下五成一九的高打擊率,甚至在那年球季的後半段,還專門上場代替該隊的三壘手亞倫(Hank Allen)打擊,就因為他的打擊能力很強,所以也成為少數反對DH制的投手,但絕大多數投手都是贊成的。

因為不知道為什麼,投手們對於上場打擊似乎都感到很不能適應,而他們當中卻有很多人在高中或是大學的球隊裡,是投打兩樣皆很出色、甚至可能是隊上的最強棒。當然有的投手蠻會打擊的,不過離一般的標準還是有一段差距。至少前勇士巨投麥達克斯(Greg Maddux)、2008年加盟雙城的赫南德茲(Livan Hernandez)、響尾蛇的歐文斯(Micah Owings)、小熊的馬奎斯(Jason Marquis)都是具有打擊力的好手。

野手與DH制

正常情況下,一般野手的角度與其說不同,不如說是傳統或正統。因為自發明棒球以來,球員上場就是要能打能守,只打擊不守備就像半個人一樣不完整。甚至進入二十一世紀,諸如歐多涅茲(Magglio Ordonez)、吉倫(Jose Guillen)、羅德里格茲(Ivan Rodriguez)等人,曾表達希望擔任一般野手的工作而非DH;因此有很多球員在排除其他因素後願意加入國聯,為的就是證明他們還能守備,不想成為只會打擊的機器人。

不能否認的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尤其有些球員因DH制而受惠,其中大都是來自於體力速度變差拖累守備、但打擊依舊兇猛的資深球員。歷史名將如傑克森(Reggie Jackson)、布瑞特(GeorgeBrett)、莫里特(Paul Moitor)、馬丁尼茲(Edgar Martinez),到近期的湯瑪斯(Frank Thomas)、托米(JimThome)、索沙(Sammy Sosa)、吉昂比(Jason Giambi)等人,若無DH制,其生涯可能提前告終、更別提所累積的偉大紀錄。

現在年輕一輩也有些人專打DH,幾乎宣布整個生涯都得靠此吃飯:如印地安人的哈夫納(Travis Hafner)、歐提茲(David Ortiz)等。日後會否有年輕球員只專注打擊而忽略守備、亦或是防守資質本就有限的情況下乾脆尋求DH這一途,目前沒有定案,但是個可以長期觀察的重點。

相關書摘 ▶《圖解MLB》:大聯盟禁藥事件如此嚴重,與球員工會的態度有絕對關係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圖解MLB(2019年開季新版)》,好讀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曾文誠、曹玉烱

知名球評曾文誠帶你一覽棒球最高殿堂──MLB的世界!
你能夠完全看懂MLB的轉播嗎?對於MLB的規定感到困惑嗎?
你知道MLB又有哪些特殊之處嗎?還在因為MLB看起來龐大艱深的規定而猶豫不決嗎?
趕快擁有本書,一起享受世界棒球最高殿堂的魅力吧!

【吸收MLB新知,掌握MLB脈絡】
根據大聯盟2019年球季最新資訊修訂整理,深入淺出的內容、清晰易懂的圖表,是你一窺MLB奧妙、了解MLB的最佳工具。

圖解MLB_立體書Photo Credit: 好讀出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