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霹靂州:那段英國殖民的歷史,和令人念茲在茲的錫礦

文: 比約恩.貝爾智

編按:本文摘自《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馬來民50個國度》,透過郵票,西亞回望19到20世期間,霹靂世界上曾存在、州那茲茲現已滅亡的段英的錫50個政權和歷史,本文是國殖介紹馬來西亞霹靂。

馬來西亞,歷史霹靂(Perak)

時期:1874-1895年

人口:101,和令100人

面積:21,035平方公里

令人念茲在茲的錫

舢舨躺在發燙的爛泥水中。椰子樹沿著河岸生長,人念綿延一段距離,馬來民有些開枝散葉的西亞大樹開滿我所見過最大朵、豔麗的霹靂紅花,甚至把花色鮮豔的州那茲茲鳳凰木遮住;可是,這裡沒有任何東西看起來有吸引力,段英的錫包括前面的國殖沼澤以及後方聽說有犀牛自由自在活動的叢林。蔬菜腐爛臭味極重,而大片爛泥水和沼澤每次冒起泡泡,就散發瘴氣(一般人會如此假設)。

霹靂圖片來源:聯經出版
霹靂

1870年代末期,英國冒險家博德(Isabella Lucy Bird)和密友達利夫人(Mrs Daly)旅行穿越馬六甲半島。她們站在柏納馬河(Bernama River)河口,眺望河對岸的霹靂。醫師建議她搭船旅行改善健康後,博德的旅遊癮發作。照片中的她看起來矮小虛弱,略帶人生乏味的感覺。可是,這必定是誤解,因為短短幾年內,她環遊了世界一周。

博德在此時期抵達。她遊遍霹靂各地進行觀察,尤其是動植物,對昆蟲生活的興趣特別濃厚:

這裡有「號角蟲」,牠有鮮豔綠色身體和薄膜般的四吋長透明翅膀,發出的噪音不輸馬這種體型的動物。今晚屋內有兩隻,我們幾乎聽不到別人說的話。

不過,她對民眾也有興趣。她觀察到,不滿的當地首長聚集在總督官邸前,人數與日俱增,她並抱怨,英國家鄉民眾無法得知最新情勢:

輿論從未傳遞到這些熱帶叢林;這裡的居民和他們的權利,我們開始介入的情況,以及介入的方式,我們一無所知。

Isabella_Bird_Bishop_ManchurianPhoto Credit:Wikipedia
英國冒險家博德(Isabella Lucy Bird)

在紅樹林沼澤後方,霹靂內陸被廣闊森林覆蓋,但到處有石灰岩山峰冒出,森林最後和東方的山脈融合。這個地區非常肥沃,不過,大家開口閉口談的都是錫。

早在16世紀,大量的錫礦蘊藏就讓霹靂得以不必仰賴馬六甲蘇丹國;到了19世紀中葉,情況已經很明顯:這個叢林地區隱藏了舉世最大的沖積層錫礦。這種有價值的金屬堆疊在河流沙石中,厚度達30公尺,開採非常容易。石頭和其他雜質可以輕易沖掉,然後在大熔爐中把錫熔成亮晶晶的黏稠液體。接著讓錫冷卻製成磚狀,以鐵路和大象運到海邊。

錫向來是搶手貨,數千年來一直被用來與純銅摻在一起,製成較硬的合金青銅。工業革命期間,錫的用途擴大,包括迅速成長的罐頭產品工業。19世紀期間,男童玩錫兵變得非常流行,雖然錫兵本身不太可能消耗特別多的錫。

博德到達霹靂的時候,英國已建立根據地,派有自己的總督。此時的英國總督擁有這個親英蘇丹國領域的完全管理權已有5、6年。

不過,華人已經捷足先登。早自1860年起,海山會(Hai San)和義興會(Ghee Hin)已大規模開採錫礦,雇用工人多達3萬人。兩個幫派一直爭奪最好的礦脈,但顯然不相關的事也可能釀成衝突。義興會老大被發現與海山會老大姪子的妻子通姦,事態無法收拾。兩人被捉姦在床後,遭到海山會凌虐,最後關進籠子,扔進廢棄礦坑淹死。義興會因而從中國大陸召來4千名打手,爆發械鬥。兩派械鬥演變成內戰,許多馬來亞當地領袖也捲入,導致數千人死於非命,也使礦城拉律(Larut)完全滅絕。

一個原本地位不那麼重要的蘇丹阿布都拉(Raja Abdullah)趁勢崛起。他在一名勢力龐大的華商朋友協助下,寫信給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後者掌控馬六甲半島其他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區域。他在信中籲請英國結束亂局,並罷黜當時統治王國的蘇丹,由阿布都拉自己取而代之。

英國人樂於協助,特別是因為當地的錫礦蘊藏量證實比先前以為的更大。運用必要的外交壓力平定華人和當地領袖之後,阿布都拉於1874年成為霹靂新蘇丹。英國派駐特使,後來更派總督,以保護並擴展英國在這個地區的利益。

阿布都拉沒有當地人支持的情況很快明朗化。他純粹為了自身好處和英國人交涉,除此之外,對任何牽涉管理的事都相當缺乏興趣。他把地位主要用於得到女人、抽鴉片、玩鬥雞。英國人罷黜他,把他流放到塞席爾(Seychelles)。英國人任命比較不會惹麻煩的穆達(Raja Muda)為霹靂攝政王取代他。

英國人為了強化地位,供應郵票給霹靂,一開始是加印霹靂字樣的海峽殖民地郵票。直到1892年,霹靂才有自己的郵票,圖案是一隻獵食中的馬來亞虎,深紅色郵票蓋著太平(Taipeng)郵戳。拉律幾年前夷為平地,原地重建後改為華文中象徵永久和平的名稱。

霹靂第一批郵票的圖案是獵食中的馬來亞虎。(1892年)Photo Credit:聯經出版提供
霹靂第一批郵票的圖案是獵食中的馬來亞虎。(1892年)

原則上,霹靂是英國殖民地的地位仍然毫無疑問,到1895年依然如此;霹靂在那一年與相鄰的雪蘭莪州(Selangor)、森美蘭州(Negri Sembilan)、彭亨州(Pahang)合併,組成馬來聯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不過,馬來聯邦所有規劃是按照英國的嚴格指示成立,因為英國想經由興建鐵路、種植園和船塢,進一步發展當地的出口導向經濟。一切仍然幾乎全面以錫為核心,雖然這個區域後來證實也非常適合種植橡膠樹。

英國持續嚴密控制這個區域,直到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於1948年成立,但馬來亞聯邦要等到1957年才終於獨立。全球錫產業在1980年代崩潰。如今是馬來西亞13個州之一的霹靂州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元氣。

延伸閱讀:

  • 一位大馬華人會黨首領和開礦先驅:因錫礦生意風生水起,建立吉隆坡第一所學校和病患收容所
  • 林文圖從創立米店、開採錫礦,到成為麻坡華人領袖的奮鬥史
  • 一艘深埋爪哇海域的神秘沈船,意外揭露從東南亞到中國的「錫貿易」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聯經出版

作者: 比約恩.貝爾智

譯者: 高平唐

郵票向來有「國家名片」之稱,是一種微型文宣,
展現著發行國家的精神、格調,和統治當局的目標。

透過郵票,回望19到20世紀,
世界上曾經存在、現已滅亡的50個政權,和它們的歷史。

許多國家已經從地圖上消失,被人遺忘,復活機會渺茫。本書羅列的50個「消失的國度」,在面積、形狀、地點、立國時間上相去甚遠,但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發行過自己的郵票。

郵票不但證明這些國家確實存在過,也因為是迷你文宣資料,能夠告訴我們國家的史事,以及它們希望表現的形象。被挑選印在郵票上的主題和圖案,向來是民族呈現自我的形式,也透露執政當局的目標和野心。這些形形色色的國家更反映出19和20世紀的歷史,包括意識型態、帝國主義、移民潮和規模不一的衝突。透過探討這些國家演變的過程,暴露出世界強權奪取資源和權力的醜陋面,以及各種歷史背景下的個人私欲,讓人對於各種歷史文化面貌產生更透徹的省察。

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_-_ISBN9789570854916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