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中國史4》:算術程度再好,也用不了王莽設計的28種貨幣

文:楊照

全面的不樣不王幣復古改革,荒唐的國史二十八種貨幣

王莽即位,改國號為「新」。算術新立之初所下的程度詔書說:「予以不德,託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再好種貨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也用而太皇太后之末屬。莽設皇天上帝隆顯大佑,不樣不王幣成命統序,國史符契圖文,算術金匱策書,程度神明詔告,再好種貨屬予以天下兆民。也用……以戊辰直定,莽設御王冠,不樣不王幣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漢書・王莽傳上》)

這段文字先敘述他的家世系譜,強調兩大重點,一是遠溯至黃帝和舜,二是源自王太皇太后。然後特別提到皇天上帝透過符契圖文、金匱策書所賜予的詔命,將天下百姓交給他,他是直接受命而登上「真天子位」的。這「真天子」三字有雙重意義,從現實上看,他本來是「攝皇帝」,等於是代理皇帝,現在真除了;更重要的,「真天子」指的是他由上天明確選擇受命,不是從血統上繼承皇帝大位。

詔書上繼續說:「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建國元年正月之朔,以雞鳴為時。服色配德上黃,犧牲應正用白,使節之旄旛皆純黃,其署曰『新使王威節』,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建立新的朝代,當然要「異服改制」,有意思的是怎麼個改法。朝代代表性顏色的選擇,是依照「五德終始說」所主張的五行相生相剋道理來的。原本秦建立時,選擇的是黑色,屬於「水德」。劉邦建國後,為了顯示不承認秦的合法性地位,強調自己傳承周代,所以也選了黑色。但武帝時有不同的想法,改而強調漢朝成功地推翻秦朝,秦是水,土剋水,所以漢朝應屬「土德」,顏色是黃色。

這意味著王莽沒有選擇新的顏色。理由是他不是剋制了漢朝才成立新朝的,新朝是由漢朝主動禪讓而來的,不適用相剋的五行道理。但如果是這樣,新朝和漢朝不就分不出來了嗎?王莽的做法是在後來動手腳,從王朝記錄上有系統地將漢朝改為「火德」,火生土,因而理所當然從漢朝順利地延續產生了「土德」的新朝。

雖然說「定有天下之號曰『新』」,不過這個新朝最根本的意識形態和指導原則其實是「古」,以古為新。王莽的崛起靠的是經學,是經學中主張的孔子權威,所以他的政權就積極地革除「與古不符者」,掀起了全面的復古運動。

以政治論政治,王莽新朝最嚴重的錯誤,非但不是王莽「偽詐」,恰恰相反,而是王莽太過於相信、執著自己宣稱的「復古」原則了。他真正相信藉由全面復古,建立經書上所描述的古代制度,就能夠解決漢朝遺留下的社會問題。

復古的第一項措施是土地改革,將土地全部改為國有,稱之為「王田」,就是落實經書中所形容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國家再將王田分配給人民,「古者,設廬井八家,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漢書・王莽傳中》)也就是恢復「三代」所行的井田制度,每家都有一小塊土地,每八家組成一個單位,用最徹底、最激烈的方式廢除土地兼併的現狀。

然後他又將奴婢改為「私屬」,可以擁有但不准買賣。另外,他進行了大幅且持續的貨幣改革。首先廢除原本通用的五銖錢,然後代之以非常複雜的「五物二十八品」,也就是有錢、銀、龜、貝、布五種不同材料製成的貨幣,共有二十八個不同品項。「錢」指的是銅,「銀」呢?實際上包含金和銀兩種。「龜」、「貝」、「布」這些都是書上記載過去曾經用來當作貨幣的材料,在復古精神下重新拿了出來。

貨幣有六種材質,分成五個系統,加起來共有二十八項。原本的「錢」只分「大錢」、「小錢」,一枚大錢值五十枚小錢。改革之後,「錢」分六種,「小錢」值一銖、「么錢」三銖、「幼錢」五銖、「中錢」七銖、「壯錢」九銖、「大錢」十二銖。

「布」呢?包括「小布」值十五銖、「么布」十六銖、「幼布」十七銖、「序布」十八銖、「差布」十九銖、「中布」二十銖、「壯布」二十一銖、「第布」二十二銖、「次布」二十三銖、「大布」二十四銖。一共分成更繁複的九種。

「錢」的價值排列是「一、三、五、七、九、十二」,「布」是「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看起來像是有一定的次序,但這樣的安排在貨幣應用上完全沒有道理,因為其價值之間都不是倍數關係。沒有倍數關係,要如何換算?誰算得出來一枚「中錢」等於幾枚「么錢」或幾枚「幼錢」呢?還是一個「差布」等於幾個「小布」或幾個「幼布」?

這還不是最複雜的。另外有「貝」,自成一個系統,不用銖為單位來計算其價值。有「大貝」,等於兩百一十六「朋」,還有「壯貝」五十朋、「么貝」三十朋、「小貝」十朋、「貝」兩朋。「龜」可以和「貝」互通,「元龜」等於大貝加十朋,「公龜」等於十個壯貝,「侯龜」等於十個么貝,「子龜」等於十個小貝。這是龜。

「銀」還沒有加進來。光是上面這四種貨幣,你會使用了嗎?你是不是流了一身冷汗,發現自己算術程度不夠好,已經迷失在這套貨幣制度裡?還是你懷疑當時的人算術能力有問題,要不然怎麼會設計出這種應該知道是行不通的貨幣呢?

等到王莽下一波再做的改革,你就知道算術程度再好,都不可能有辦法使用這套貨幣。「小錢」和「大錢」被廢除了,新發行「貨布」和「貨泉」。「貨泉」價值是五銖,「貨布」價值二十五銖。那一個「貨布」可以兌換幾個「貨泉」?五個嗎?錯了,規定上一個「貨布」等於二十五個「貨泉」!

太荒唐了!這樣誰會願意用二十五個「貨泉」去換只值五個「貨泉」的「貨布」?到頭來,根本不會有人願意用、也不敢用「貨布」和「貨泉」了,不是嗎?

活在原理的幻想中而不顧現實做法

或許這才是重點吧?王莽的貨幣改革到底要幹嘛?和限田、限奴婢一樣,他的改革都是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而來的。會有土地兼併,會有愈拉愈大的貧富差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發達的貨幣經濟。武帝朝強力推動的五銖錢,形成統一而有效的貨幣工具,讓大家都能運用這簡單而有保障的貨幣進行交易,幾十年間商業貿易大幅成長,萬物可易。於是連土地也變成買賣對象,而且財富可以用錢計算、用錢儲存起來,有錢和沒錢的差距就表現得愈來愈明顯了。

王莽真正的目的,是取消貨幣,回歸「三代」的純樸狀態。他採取的方式,是「遵古」,人為地將時間推回貨幣混亂的時代,讓本來方便好用的貨幣變得複雜難用。再更進一步,用荒唐的定價法讓大家感覺貨幣不可靠,因而減少、甚至徹底放棄貨幣的使用。

後世指責王莽的貨幣政策帶來大亂,往往弄錯重點了。並不是他本來想讓貨幣變好,卻因為無能而搞砸了。他的本意本心上就是要讓貨幣變得不好用,在這點上他其實成功地達成了目的。他的錯在於不了解貨幣在經濟與民生上的關鍵作用,看不到人們已經離不開貨幣,取消貨幣會帶來痛苦大災難的現實。

王莽在經濟上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是設「五均」,即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這六個當時最熱鬧、商業貿易最發達的城市設立「五均官」。「五均」的「均」用大白話說就是規定物價、管控物價。所以「五均」和貨幣改革是彼此聯繫的,都是為了破壞商業、阻緩交易而存在的。「五均官」負責設定城市裡的公定價,市價低於公定價,官方就收購,市價高於公定價,官方就賣出。表面上看,其運作機制和桑弘羊設置的「均輸」類似,然而其背後的價值精神卻截然不同。

桑弘羊主持的做法,是朝廷介入做買賣,藉由朝廷的權力以及龐大的資源,「與民爭利」,可以比所有的人都更方便做生意,從中得到比一般生意更優厚的利益,以此充實國庫。王莽念茲在茲的,卻是以朝廷的力量確保商人無利可圖,將物價牢牢管控,要做到任何東西買進和賣出等價,於是沒有人能從交易中獲利,從而逐漸就沒有人要做生意了。

王莽反對土地兼併,反對大量買奴蓄奴,反對商業貿易,他主張「復古反本」,就是「重農輕商」。他自己是外戚豪族出身,卻提出這樣違背自身階級利益的主張,人民因此信任他、熱情支持他。而他認真地推出各種政策,都朝向實現這激烈的理想與改變。

但問題來了,王莽太相信改革夢想,也太相信皇帝的權力,以為下幾道命令就可以一夕之間讓天下改頭換面。他嚴重缺乏現實感,活在原理原則的幻想中,不顧現實的做法,使得整個國家癱瘓了。

有可能皇帝一聲令下,地主就乖乖地將手上的土地都奉給國家當「王田」嗎?地主不會以他們的資源和力量對抗朝廷嗎?貨幣混亂、「五均」介入,使得商業貿易無法正常進行,影響到的不會只是從中得到利潤的商人,而是使得絕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變得不方便。短短幾年內,社會騷動,對於王莽的「復古改革」,人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原有的政治秩序也連帶瓦解了。

相關書摘 ▶《不一樣的中國史4》:西漢國策從「黃老」到「儒術」,反映新舊世代的衝突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一樣的中國史4:從無為到有為,帝國昂揚的時代──西漢》,遠流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楊照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漢初的朝政主流是「無為」,擺脫封建糾纏,對治過度動員,同時嚴苛的秦律仍在。直到武帝朝,漢代才變身為嚴密運作、權力束攏的大帝國。設中朝、養酷吏、迷封禪、頒輪臺詔……,盡顯武帝的豪邁與哀愁。

西漢盛世的特點,就是昂揚、誇耀的時代氣氛,一種挑戰極限、對外擴張的浪漫精神。漢賦的華美誇張堪為代表,那是文字上的巨大奇觀,同時透露什麼樣的帝國矛盾?漢朝與匈奴的對峙征伐中,司馬遷為何將李廣視為最重要的「人物」?《史記》裡,司馬遷通書以「太史公」自稱,又是何其動魄的、以歷史來彰顯深刻人間道理的使命!

回到思想現場,西漢最特殊之處就是對經書的強烈信仰。今文經的開放現實、古文經的返本主義,讖的曖昧預言、緯的自由荒謬;儒家也變成被百家滲透的複合體,董仲舒援引陰陽五行,創造「天人感應」新意識形態,利用「天」約束皇帝,也讓孔子變成活生生的怪物?

什麼是帝國的宿命?當皇帝愈來愈孤獨,身邊注定圍繞著精神扭曲的人,加上朝廷的聚斂機制、民間的土地兼併,中央集權產生的因果連動,終讓西漢成為第一個被這種宿命結構搞垮的王朝。

不一樣的中國史4-立體書封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