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新速度!蕉岭获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评优秀等次

跑出新速度!跑出蕉岭获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评优秀等次_南方+_南方plus

5月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岭获进一步部署推进“三农”工作和“百千万工程”。年度会上通报了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省实施百梅州市蕉岭县获评进位类县(市)优秀等次。千万

2023年,工程蕉岭县GDP同比增长7.6%,考评固定资产投资比增40.9%,优秀工业投资比增84.8%,跑出建筑业总产值比增48.6%,新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12.6%,度蕉等次各项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岭获该县还创新“客家围屋定分止争工作法”,年度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成功创建梅州唯一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2022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县域第一,城乡医疗、教育、交通、供水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也走在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蕉岭县绘就的“业兴村强民强”新画卷,更是一步步的谋篇布局和全县上下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坚持窗口担当,全力建设粤闽合作园区

作为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蕉岭县依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海西经济区、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几何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从融湾入海大格局上重新审视、谋划、完善全县发展,积极探索,担当谋划,先行先试高质量规划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为中央和省支持苏区对接融入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举措出台提供路径探索。

另一方面,蕉岭县全面启动广福园区建设,势如破竹。2023年全年投入超园区前十年累计投资总和,并成功争取了蕉岭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建设用地批文、梅州最大一笔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项目基金,首批引进6个总投资22.3亿元的“打粮食”项目落户。随着福建明瑞科维新材料、福建今升农业科技等企业陆续进驻,该县已初步扭转“蛙跳式产业转移”局面,粤闽合作园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壮大特色产业,力争再造工业经济新支柱

在产业发展方面,蕉岭县则选择依托资源禀赋,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目前,该县谋划开发利用储量超1亿立方米的大理岩矿产资源,大力培育根植本地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广福石峰大理岩采矿权出让工作,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广东乃至华南地区高起点规划、高附加值收益的绿色重钙循环经济产业园,投产后预计实现年工业生产总值约50亿元、税收约5.7亿元,力争五年再造一个工业经济新支柱。

同时,蕉岭稳定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强链延链,支持塔牌、油坑、皇马等建材骨干企业增资扩产、降本增效、稳定市场,建设绿色矿山和数字矿山、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积极拓展精细化工、固废替代、清洁能源替换等上下游产业,探索设立砂石骨料集散及结算中心。为了促进建筑业与建材业融合发展,该县还扶持引进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规划设计企业发展落户,积极争取实力建筑企业在蕉岭建立建筑业区域总部基地,共同打造百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除了工业以外,以“世界长寿乡”闻名的蕉岭县也在食品产业上下足功夫。该县围绕米、茶、水、蜜、笋、酒、菌、菜等特色农产品,深化与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微生物研究所、广药集团等权威院所、大型企业的对接合作,培育发展食品工业,探索建设食品产业园,争创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首创村庄规划指引,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

为了更快、更好地进行乡村治理,蕉岭县在全省首创村庄规划工作指引,将村庄划分为发展类村庄、调整类村庄和空心村,分类施策提出差异化的规划管控要求,形成村镇干部“用得上”的行政管理版规划文本和群众“看得懂”的村民规划手册。目前,镇村集成规划,构建新铺典型镇“一廊四区”空间格局,形成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城乡融合、区域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方面,该县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以土地整理、规模化流转经营和田长制建设一体化推进农用地整理工作,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增效,全县耕地面积总量87377.7亩,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预期可新增耕地面积7000亩(占比8%),集约流转耕地43700亩(占比50%)。

目前,新铺镇已连片集约流转耕地6310亩(全镇18490亩),流转率34 %;实施“小田变大田”,创新“双田长”机制,11700块零散小田变1200块规模化大田,田长制巡田网格由2146个优化至86个,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获全省一等奖。

通过村庄改造、存量建设用地规模腾挪、增减挂钩、宅基地有偿退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措施,新铺镇域可新增产业用地2100亩,助力蕉华工业园区提质扩容,预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和年均税收3.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首期腾挪集聚340亩产业用地,打造205国道沿线建材上下游产业发展区,预计增加固定投资15亿元、税收7500万元。

“绿美”变“绿能”,培育促镇带村绿美经济

去年11月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以来,蕉岭县已发动社会力量捐资1800多万元,植树17万株,人均植树量居全市前列。打造了寿乡画廊、青檀古树园、竹海公园等三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数量全市居首。荣获“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称号。 

为了让“绿美”变“绿能”,蕉岭县也深度谋划发展“绿色经济”。该县依托15万亩毛竹资源和毛竹产业园,扎实推动竹林特色资源保护开发。其中,毛竹产业园入选广东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6条先进活性炭生产线全部达产后产值达5亿元,年创税收2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个。同时,该县还围绕蜜蜂、白芨、珍稀食用菌等林下资源,推动林下产业向食品、保健品产业延伸升级,发展白芨牙膏及口腔护理液、微生物保健食品等研发生产,打造新增长点。

蕉岭县长潭镇白马农业主题公园。  受访者供图

蕉岭县长潭镇白马农业主题公园。  受访者供图

【记者】张璠 实习生李美瑜

【来源】南方农村报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