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納粹集中營火化技術推向「完美巔峰」的幕後黑手

文:Karen Bartlett(《Architects of Death: The將納技術 Family Who Engineered the Death Camps》一書作者)
譯:劉羿欣

1939年的春天,德國艾爾福特省城的粹集一間辦公室裡,一名男子身著白襯衫,中營領子又硬又挺,火化後黑他坐了下來準備為第一代「移動式油供熱火化爐」研擬計畫。完美他採用的巔峰的幕火化爐命名方式相當巧妙,該爐將會送至附近的將納技術布亨瓦德(Buchenwald)集中營。

但是粹集,由於這名男子,中營也就是火化後黑工程師庫爾特・普弗(Kurt Prüfer)深諳文字的力量,所以他為設計圖仔細地標上的完美名字是「焚毀室」而非「火化室」。寥寥幾筆的巔峰的幕平淡描述,就掩飾住了這次與先前作品間的將納技術禁忌紅線,改為為社會大眾的粹集生死效勞、建造推動大屠殺的中營科技,這就是技術專家慣用的伎倆。先是德國,接著擴及至整個歐洲,所有「不受歡迎的人」都被集中了起來,等待在他們前方的是「最終解決方案」。篩選過後,這些「不受歡迎的人」便會被趕進他們生命的終點站,葬送於偽裝成「脫衣室」和「蒸氣室」的毒氣室。

普弗為家族企業Topf and Sons工作,該公司由路德維・托普夫(Ludwig Topf)和恩斯特・沃爾夫岡・托普夫(Ernst Wolfgang Topf)兩兄弟共同經營,是一家傳統釀造和製麥芽設備的製造商。1930年代期間,Topf and Sons亦涉足建造民用火葬場。普弗和老闆路德維・托普夫都自詡為新運動的重要人物,這項新運動將賦予死亡尊嚴、讓遺體得到尊敬。兩人開發的產品銷售遍及歐洲,公司的廣告手冊將該產品譽為「火化技術的完美巔峰,最精粹的呈現」,透過極高溫的空氣將送入的遺體燃燒殆盡,焚燒過程承諾無味無煙。

Topf and Sons在納粹親衛隊(SS)的集中營的工作內容相當不同:在奥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普弗與同事戴著手錶站在毒氣室前,測著毒死及焚毀數千名受害者所需的時間,目的就是讓這項殺人技術更富效率、更加完善。鏟出來的屍體在一間房室中一具具地堆疊起來,直接以烈焰燃燒——所有受害者的骨灰都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識。然而,Topf and Sons依舊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謬論,聲稱這些受害者的死亡保有一定的尊嚴。由於非猶太受害者的家屬可以認領遺骸,為了製造遺骸沒有混在一起的假象,Topf and Sons還負責供應耐火磚和骨灰罐給納粹。事實上,骨灰、木屑、灰塵全都混在一起,先草草地鏟入骨灰罐中,接著隨便標上了一組身分號碼。(納粹甚至連這個謊言帶來的慰藉都拒絕給予猶太受害者的家屬。)

該如何定義Topf and Sons這家公司的成員呢?以現代眼光來看,他們無疑是一群怪物:研擬計畫的工程師、讀過備忘錄的秘書、給訂單蓋章的會計部門、以及經營該公司的恩斯特・沃爾夫岡・托普夫和路德維・托普夫。在這對花花公子兄弟給親衛隊的每封信裡,署名都會附上「隨時願意為您效勞」的標語。儘管這群辦公室人員遠遠稱不上是納粹狂熱分子,但他們給了納粹大屠殺通行證。

令人驚訝的是,從1930年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Topf and Sons一直是納粹敵對方的溫床,常在知情的情況下收容屬於共產抵抗勢力的員工。托普夫兩兄弟自己也庇護了幾位半猶太雇員,威利・維摩克里(Willy Wiemokli)便是其一,他見過奥斯威辛集中營的火葬場計畫。戰爭結束後,維摩克里發現自己的父親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且很可能是由Topf and Sons建造安裝的焚毀爐焚燒的。即便如此,他還是為前雇主發聲辯護,並提供一份聲明,概述他相信恩斯特・沃爾夫岡・托普夫在戰爭中保護了他的原因。

托普夫兩兄弟和普弗都在1934年4月加入了納粹黨,對第三帝國所有野心勃勃的商人而言,這是可以加入納粹黨的最後時機。然而,當他們發現納粹親衛隊和Topf and Sons間合同的真正目的時,面對受害者的痛苦,身為加害者的他們卻回以全然的漠不關心,而非表露出震驚與恐懼。

為布亨瓦德集中營建好第一座火葬場後,庫爾特・普弗對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完成這項工作感到自豪,所以便寫信向雇主索求獎賞,雇主應允了他的願望。1941年11月,恩斯特・沃爾夫岡・托普夫在給親衛隊的信中寫道:「請放心」,Topf and Sons將會為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火葬場提供新的設計,新設計不僅會「提高效率」,甚至還考量了焚燒「凍結的屍體」的可能性。

庫爾特・普弗和上級經理弗里茨・桑德(Fritz Sander)間的職場爭執由來已久,這使得後者發明自己的集中營焚毀爐設計。桑德的「大規模運作屍體焚毀爐」計畫宛如活脫脫的人間地獄,成堆的屍體被鏟入一輪火圈中,作為燃料繼續焚燒其他屍體。先前對火化爐絲毫不感興趣的桑德在一份備忘錄中向雇主描述道,此焚屍過程是在「戰爭及相關緊急狀況下維護衛生」的絕佳運作方式。托普夫兩兄弟對花錢在奢侈的生活、飲酒作樂還有女色更感興趣,沒有多加評論地就批准了桑德的設計。唯有庫爾特・普弗表示強烈反對,斷言這是無法付諸實踐的設計——他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同樣是地獄的翻版。

Topf and Sons的工作不再侷限於促成納粹大屠殺,普弗和托普夫兩兄弟開始主動鼓勵親衛隊在其兇殘的政權上更進一步。他們為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設計出了效率更高的通風系統,以便殺死更多人。戰爭臨近尾聲,親衛隊最終在蘇聯軍隊的攻克下放棄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在此之前,他們已逼迫大部分倖存的囚犯進行死亡行軍,將囚犯驅趕至其他位在德國和奧地利深處的集中營。到了1945年1月,戰爭即將結束。但即使是在這最後幾天,庫爾特・普弗和Topf and Sons仍計劃著要在奧地利的毛特豪森(Mauthausen)集中营重建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殺戮系統,期盼能將一座完整的「滅絕中心」掌握在手裡。

Topf and Sons的故事證明了遣詞用字的重要性。平淡無奇的描述、技術專家的謊言,樁樁件件都讓Topf and Sons得以對那些不被當作人的受害者無動於衷。這些人在戰爭後被追究責任,最後的口供顯示,他們從未將數百萬受其技術迫害的受害者視為人。在蘇聯軍隊審問期間,庫爾特・普弗冷靜地對自己在納粹大屠殺中扮演的角色撒了謊,但在逼問是否知曉有無辜的人在他的焚毀爐中慘遭殺害及焚燒時,他終於承認:「是的,我知道。」弗里茨・桑德帶著一絲得意地描述他的「大規模運作屍體焚毀爐」,然後說:「作為德國的工程師、作為Topf and Sons的員工,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協助希特拉帶領的納粹德國邁向勝利,即使有人因此滅絕也在所不惜。」另一邊,恩斯特・沃爾夫岡・托普夫終其餘生都堅稱:「本公司都是無罪之人。」

為納粹大屠殺建立相關技術已成為這群人最癡迷其中的專案,而這專案甚至無利可圖,事實上,Topf and Sons與親衛隊間的合約價值從未佔總收入的3%以上。Topf and Sons在自保、職場競爭、個人私慾的驅使下,出於人性的動機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惡行,正因為這些動機再平凡不過才顯得更加駭人聽聞。

© 2018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