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自營現象(上):全球景氣疲軟,畫廊界的貼心暖主幾乎絕跡

文:無國界姊姊

不知不覺就自營了

上回跟大家分享過《藝術市場獲利三段論》後,藝術我承諾要接著談談藝術家的家的跡自營現象。為什麼談完集中市場、自營主幾淺談畫廊經營之後,現象心暖必須深入來理解藝術家的上全自營現象,因為畢竟在這個市場裡頭,球景氣疲產品(即藝術作品)的軟畫生產方是藝術家,但當今大多數的廊界生產方,卻直接兼任銷售方,乎絕致使藝術市場的藝術生態及行情變得更多元,講好聽是家的跡多元,講難聽是自營主幾詭譎。

2R2A2901Photo Credit: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提供

例如我可以輕易舉出買畫的十大詭譎:「他的作品這麼好,怎麼不讓畫廊代理?」、上全「噢他現在一號已經賣到兩萬了,球景氣疲距離上拍應該快了吧?」、「他不是已經讓TOP 5畫廊代理了嗎,怎麼後來不繼續讓大畫廊做?」……etc.。

這些疑慮是不是讓我們聽覺耳熟能詳?藝術家的自營現象到底怎麼影響生態與行情,我們一一來檢視。

首先回到畫作完成的時刻、或者回到藝術家決定以銷售創作來作為生涯主軸的時刻,除卻一開始就了解藝術市場運作的極為少數、少數中的少數藝術家,一開始就決定覓尋理想的合作畫廊;否則一開始專心畫畫、人家邀請參展,有人來詢購,當然就賣啦,剛開始幾年的自營是一種、我認為是自然現象。是生涯發展的必經過程。當然也有一類早慧藝術家,是在唸書階段或學生聯展時就因緣際會被畫廊簽下的,不是沒有,也是很少很少。

合作這麼困難嗎

一位能成功攫取市場目光、在自營階段即獲得相當程度的肯定與收入的藝術家,對於他們的造詣、原創性、作品深度、藝術性與精神內涵,我們其實都毋須質疑。因為要來到這個階段,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她(他)們的初步成功絕非偶然或僥倖。

f2647d65-7a50-4fa3-a8fb-e99711de2f62Photo Credit: HYPEBEAST

接著,一位自營收入累積達新台幣三百萬以上的藝術家,不管是拿下什麼首獎、參展費、自己賣畫,總之累積收入在幾年內達到這個水位,這時大畫廊一定會登門拜訪,因為大畫廊的立場是隨時在爭取優秀新血加入,藉以厚實自己產品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幸會幸會,來來、歡迎請進!」不管是誰去誰那兒,總之沙發上坐下來談之後,問題也開始來了。

不管今天藝術家已達到何等成就與價位,畫廊希望專營,起始成數都是介於兩成到五成的,即畫作定價的兩成歸藝術家,八成歸畫廊。這樣的成數報價很難讓雙方達成合作共識。原因與考量都非常之多。

首先當代的產業環境不比三十年前,世界各國皆然,現在畫廊已經絕少在支付藝術家月薪或保障底薪,所謂保障底薪就是我畫廊一年付你藝術家一百至數百號數的基本成數來照顧藝術家的生活開銷,算是變型的買斷。

1_261_5Photo Credit: Fukurou Living

市場上最後一名白馬王子、畫廊界的貼心暖主幾乎絕跡了;非不為也、乃無能也。畫廊租金、人事管銷、印務雜支、參展費用、隱形的交際成本(加入扶輪社與其他高級社團),畫廊生意未來只會越來越難做,全球景氣疲弱不是台灣藝術圈的原罪,而是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已達臨界,接下來都是錢越來越難賺、毛利越來越薄,去到哪裡都一樣,不用那麼單獨看衰台灣。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藝術家的自營現象(下):市場與創作的矛盾,到底誰受了委屈?
  • 畫廊業的生機與未來:從藝術市場的「交易三段論」談起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