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教養口頭禪》:「這不關你的事!」禁止干涉私領域的法式教育

文:荒井好子

這不關你的法式法式事!
Ça ne te regarde pas.

法國的教養禁止教育教育從3歲開始(按:此從幼兒園算起,2017年上任的口頭總統馬克宏宣布,2019年9月開始,禪這義務教育年齡從6歲提早到3歲)。不關

幼兒園第一天,干涉父母都會陪孩子一起去幼兒園。私領不過,法式法式因為幼兒園沒有入學典禮(也沒有畢業典禮),教養禁止教育所以一到幼兒園,口頭孩子就會被班導師直接帶進教室,禪這開始幼兒園的不關生活。因此,干涉當天會看到各種不同的私領情景:有些孩子放開父母的手,開開心心的法式法式走進幼兒園的大門;有些孩子則緊抓著父母的手不放,因不願意進入教室而不斷哭泣。不管是哪種情況,對3歲小孩來說,都算是緊張不斷的一天。

從幼兒園回家之後,有些孩子會興奮談論首次的團體生活,有些會因為疲累而沉默不語。若問哪種情況居多,似乎大部分的孩子都很樂於跟父母分享當天所發生的事情,談論著「○○同學這樣、那樣」,或是和朋友快樂遊戲的事情、老師教導的內容之類的。

當然,孩子也會提及朋友出錯、或者丟臉被嘲笑的事情。幼兒園的第一天肯定會有許多意外或問題發生,最多的情況就是小朋友緊張得「尿褲子」。孩子會因為自己沒有尿褲子而吹噓,更會不斷談論朋友尿褲子的事情。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說:「這不關你的事!」出聲打斷孩子的談話。因為必須讓孩子知道,不可以把他人的失敗或是對方所討厭的事情,當成八卦來討論。

法國的孩子從小便被教導,不可以踏入惹人不悅的領域,或是擅自干涉。父母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界線到哪裡為止,就算長大成人,也絕不會以他人的惡言或八卦謠言為樂。

在法國,18歲就算成年。孩子成年後,父母也會對著自己嘟囔:「Ça ne te regarde pas.(這不關你的事。)」告誡自己不要跨越親子之間的界線。尤其在孩子的愛情或友情關係上,父母對那個對象沒有好感時,就會不自覺的想開口批評,這時他們會在心裡默念這句話,藉此來壓抑自己。

關於這句話,有個令人驚訝的小插曲。兒子小的時候,回家跟我說:「○○(我們夫妻認識的朋友)給了我零用錢。」之後碰到那位朋友時,我以母親的身分向對方答謝,沒想到對方居然冷冷的回答:「這不關妳的事!」

這時我才突然驚覺,在日本,父母親代替孩子道謝十分普遍;但在法國卻不是如此。過去我也曾給兒子的朋友零用錢,而他的父母之後確實沒跟我道謝過。

法國人就算面對小孩,還是以平等的方式和對方相處。該道謝的不是父母,而是收下零用錢的本人才對。

這句話所表現的正是法國社會的「潛規則」,意思就是即使為自家人,也絕對不侵犯他人的私人領域。

你沒有權利,因為……
Tu n'as pas le droit.

開始上幼兒園的孩子,最希望使用的字句就是──「J'ai le droit.(我有權利。)」守護自己立場或權利的堅持主張,就從這裡開始。

我家孩子也是如此,從小便用「我有權利」來代替「我可以嗎?」例如,明明只要說:「我可以邀請朋友來家裡嗎?」卻要說:「我有權利邀請朋友。」

當然,就算主張權利,也未必能夠得償所願。所以,大人會明確的跟孩子說:「你沒有權利」,並且說明理由。

會這樣做,為的就是教導孩子,有時候未必所有人都會有相同的權利。更何況權利不光只有自己才有,對方也有他的權利,不能以自己的權利為優先,進而不合理的侵犯對方的權利。

因此,孩子要在每天的團體生活中,學習主張個人權利,並尊重對方權利的重要性。

相關書摘 ►《法式教養口頭禪》:把「比較不是理由」應用在育兒上的法國父母

書籍介紹

《法式教養口頭禪:從吃手手到念大學,法國父母怎麼對話而不責罵,孩子堅強有教養》,大是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荒井好子
譯者:羅淑慧

在臺灣,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話經常是:「不可以」、「我再說最後一次」、「囡仔人有耳無喙」

但在法國,媽媽的口頭禪卻是:「好好照顧你的洋蔥」、「這不關你的事」、「紅酒一旦開瓶,就要喝到最後一滴」、「人生,不能只吃美味的部分」、「真的有必要嗎?」、「不要在月桂樹的樹葉上睡覺」、「我的兒子不是警察」……這些口頭禪是什麼意思,法國媽媽為什麼要這樣教孩子?

本書作者荒井好子24歲隻身前往法國留學,並擔任過5個法國家庭的保母。結婚後,和法國丈夫養育2名子女,因此對亞洲傳統教養模式與西方法式教養的差異,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她說,東方教養過度重視成就,孩子缺乏對人事物的關懷,而法式教養的最大好處是,父母不用碎念,孩子就能堅強有教養。

正書封_大是文化DT0172《法式教養口頭禪》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