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也需要界限》:是我們過分誤解,家庭生活不一定有愛

文:艾瑞克.梅西爾

無愛和疏遠的親情家庭:找回愛的感覺,做出決定,也需改變現狀

家庭生活不一定有愛,界限解是們過我們過分誤解了愛,以至於竟會相信愛是分誤配偶、父母與子女,庭生以及手足之間的親情自然狀態。

儘管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太多的也需愛(或者相關的情況如溫暖、和藹、界限解親情和親密),們過我們仍然誤解家庭自然會有愛。分誤

我們經常看到的庭生是愛的宣言和聲明,卻蒙上了更冷酷、親情更憤怒或更漠不關心的也需現實。「我愛我媽媽,界限解但是她沒有一件事是我喜歡的。」「我愛我哥哥,但是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想殺了他。」「我爸爸總是說他愛我,但是他似乎抽不出空來陪我,而且幾乎一看到我,下一秒就想走開。」「我愛我兒子,但是我們已經6個月沒有說過話。」如果再問下去,每個家庭成員都會覺得一定要回答彼此相愛,但是,他們的行為真是如此嗎?關愛又親密?

家人之間有真正關愛的關係可能相當少見。即使夫妻兩人深愛對方,並且仍然忠誠,也可能已經沒有激情的火花;生活的壓力可能已經讓他們難以消受,甚至無法對彼此或其他人表現出太多情感。生活對於促進我們的關愛或情感似乎無濟於事。

這種缺乏愛的情形,事態嚴重。因為漠不關心會傷害我們,距離會傷害我們,缺乏愛會傷害我們。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愛,幾乎算是最糟的感覺了。這種經歷的後果包括空虛感、缺乏自我價值、對生活的不公感到憤怒、自我毀滅的傾向,甚至在愛人的時候都會出現極大困難,幾乎喪失愛的能力。

無論「缺乏愛」是發生在原生家庭或是現在的家庭,它的影響都是活生生的。

家庭冷酷的後果乍看之下令人驚訝,但是仔細了解後就不令人意外了。最初令人驚訝的是,看似冷酷的人,反而很可能有不可告人的風流韻事。不過,這些婚外情當然完全解釋得通。我們正在討論的問題家庭中,有許多家裡的互動狀態助長了婚外情,而無愛和遠距離的婚姻,是發生外遇極常見的根本原因。

對於顯然是遠距離,而且沒有性關係的夫婦來說,透過偷腥來處理婚姻中缺乏溫暖和愛情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家族治療研究人員珍佛(Jeanfreau)、祖力奇(Jurich)和蒙(Mong)便觀察到:

33%至75%的男性,及26%至70%的女性,都曾有過婚外情。研究指出,在陷入婚外情之前,所有的女性都表示無法解決婚姻中的衝突。這些女性描述到,想要與丈夫有更親密的關係卻總難如願——無論是得到更多的注意、肉體上的感情,或僅僅只是花更多的時間說話。根據受訪者的看法,她們的丈夫對太太在婚姻中很想要有更親密關係的願望,沒有做出同等的回應。

無論是婚姻中得不到滿足的太太、先生,或者兩方都如此,出軌的結果都是可以預期的。孩子倘若出現行為不當的情況,也成為一種手段,以強迫父母注意他們,並處理他們的問題,結果會這樣也是同樣可預期的。

另外,親子關係的疏遠也會來自於對宗教、性取向、政治或職業選擇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實際上,是長期冷漠、漠不關心,以及缺乏愛的結果。

在缺乏愛或疏遠的家庭中做自己

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這種狀況,你會怎麼做?依照下列方式以及你想得到的其他方式,使用你的工具箱。

  • 運用智慧

也許愛無法虛構,但是,你可以透過單獨找來個別的家人,並進行簡短、私密、真誠的對話,巧妙地努力與家人拉近距離。把姊姊拉到一邊,問她過得好不好,發自內心真正去了解她。如果你夠聰明,明白愛情不是眨眼之間隨手可得,那麼你的智慧也該足以明白親密感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受限於無愛和疏遠的家庭,應該運用智慧,培養在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在家人彼此保持距離的家庭中,你對人際關係的需求不太可能得到滿足。同時,也要小心避免對親密感的需求讓你一頭栽進其他關係。因為你非常需要親密感,所以可能會冒險在對你沒有益處甚至有害的人際關係中,尋求親密感,例如太早結婚或懷孕,這可能會極大地改變你的人生歷程。能有親密感很棒,但是失去自我或放棄做自己卻不是好事。有智慧,意味著重視真正的親密感和明確的底線。

  • 要堅強

「愛」需要人格裡具備堅強的意志力:我們必須經得起軟弱、保有耐心、心胸開放。當你知道自己接下來有可能面臨冷漠的反應、沉默和拒絕的態度,這時,與家人步調一致,過著封閉、防禦、疏離的生活,可能還比開放心胸、放下心防或表達自己的感受來得更容易。可是,能有實際親密感的回報和同病相憐的真誠感覺,難道不值得一試嗎?

  • 要沉著

照理說,親人會給予我們渴望的溫情反應,然而,當我們感到冷漠、輕蔑、批評、漠不關心或被忽視時,我們也可能會經歷強烈的負面情緒,這會導致我們變得焦躁不安、內心不平靜,並且做出衝動或破壞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沉著意味著知道如何緩和彼此的激動情緒,這樣你就不會對人抨擊、撕破臉,或做出自我打擊的事。當你被嘲笑、被忽視或被逼走時,你也可以先預演一次以保持(或恢復)鎮靜。

  • 釐清事情

對愛和親密感要保持明確的重視態度,即使你的家庭非常缺乏這樣的感覺。清楚了解其重要性,你就能下定決心設法找回這些感覺。你的家人可能表現依舊冷漠、疏遠,但是你可千萬別認輸。缺乏愛的行為從來不能做為任何守則——它只會令人心碎。

  • 要覺察

你是否有與家人接觸的機會,即使只是短暫的接觸?你可以有建立起感情的時刻嗎?家人有沒有讓人喜歡的特質,如果你承認他們的優點,可能讓你們有新的親密感嗎?透過了解家中存在的愛和親密感的可能性,你可以給自己最好的機會來改變家中的互動狀態,並滿足你的需求。

  • 要勇敢

對兒子說出「你似乎總是那麼疏遠,我們不能單純來看看你、聊聊天嗎?」需要勇氣。對自己的爸爸說出「你從來沒說過你愛我,甚至連你喜歡我都沒說過,是不是你對我沒有感情,還是你只是不擅表達?」也需要勇氣。對哥哥說「我知道你年紀比我大很多,有自己的生活圈,但是我們不能親近一點嗎?」也同樣需要勇氣。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吧!說出你的感受,表達你的需求。

  • 要專注當下

說出父母確實對你表現出恨意的事實。也許他們已經把你從遺囑裡除名了;也許他們幫其他孩子付大學學費,卻不幫你付。他們這麼對待你,你還會陪伴在他們身邊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把陪伴在他們身旁的時刻當做練習專注的機會,學習去「專注當下」、面對那些困擾你的情況,以及經常會讓你情緒失控或逼走你的情況。修道院的僧侶得天獨厚,可以在安靜的專用冥想空間中練習專注,而你卻必須在費神和情緒波動的現實生活中練習!

  • 要有適應力

如果你成長自無愛和疏遠的家庭,可能會發現自己也表現出同樣不幸的特質。在這場奮戰中,首先,你得要放下心防,敞開心扉;當你發現原來可以與家庭更親近時,一定會很開心且感動。在面對自己既成的個性時,你需要時常表現出彈性與適應力,努力不懈地去獲得溫情和親密感。如果你今天沒有成功,那麼,表現出你的適應力,明天再試一次,就能獲得溫情和親密感!

書籍介紹

《親情,也需要界限:認清10種家庭問題X8種告別傷害的方法,找回圓滿的自己》,大好書屋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艾瑞克.梅西爾博士(Ph.D. Eric Maisel)
譯者:黃庭敏

不是所有家庭都是甜蜜而美滿,有時家也像是囚禁我們的牢寵。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何處理家庭關係中難以言說的傷和痛?梅西爾博士提出嶄新的技巧告訴我們,再親密的關係也需要劃下界限,走出困境,為自己的未來作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 離開拳腳相向的老公也許會陷入經濟困境,但要讓自己一再受傷嗎?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就能改變真正的問題嗎?
  • 照料父母難道只是我的責任嗎?該如何與其他手足溝通?
  • 父母總是偏心哥哥,我難道就不值得被愛嗎?

家庭問題百百種,有些是無愛且疏離,有些是充滿挫折和絕望,有些則有暴力和霸凌問題,甚至,有些家庭同時糾結在許多問題之中:媽媽總是憂愁又焦慮、爸爸專制又有暴力傾向、弟弟四處借貸度日、孩子悶悶不樂,或者另一半不忠出軌……這些家庭問題往往是我們最難以對外人訴說的痛,牽動著夫妻情感、手足責任、親子教養及家庭經濟等各種問題,讓人難以掙脫、快要窒息。

9789862488201-00Photo Credit:大好書屋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