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鯛魚讓我打嗝》書評:傑西艾森柏格的幽默,是小說家的幽默

文:李奕樵(作家)

【書評】一種鬆與緊的吃鯛藝術──評《吃鯛魚讓我打嗝》

先來說說《吃鯛魚讓我打嗝》的形式特徵。此書有九個章節,魚讓皆由數百字到兩千字篇幅的打嗝的幽的幽極短篇構成。雖說是書評說極短篇,但每個章節下的傑西作品都共享同一時空,或者形式框架,艾森所以實際的柏格閱讀體驗更接近萬字上下的短篇小說集。

第二個特徵,默小默這些小說都封裝在一種劇場式的吃鯛回憶獨白之中。雖然描述的魚讓場景十分鮮明,但裡頭承載的打嗝的幽的幽事件,基本都是書評說在敘事者對我們開始述說之前。這一點非常類似童偉格或駱以軍的傑西小說中時間凝止的效果,在這些同樣有劇場素養的艾森小說家之間比對應可獲得不少有趣的心得。即便是柏格以對話為形式的文本,都像是在記錄已發生的對話。也許這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劇場所能承載的事件,對受眾來說也都必然是真正關鍵事件之後的幻術。

但請不要誤會,這些文本也不僅僅是拿劇場獨白當作小說而已。舉例來說,在第二章節的〈我爸爸寫給我的處方資訊小冊子〉,採取了非常驚人的框架:某個父親在兒子的藥袋(或之類的東西上)寫下自己對這些藥物的使用見解,還有想對兒子說的話。讀者實際上就只能閱讀到這些留言的結果,這樣的形式肯定不是劇場的劇本(紙上的留言本身是一個絕對靜態的物件),比較接近書信體。甚至可以說,載體本身的意象,還有載體隱含的額外角色資訊,都比尋常的書信體擁有更多的表達力。這位父親在留言之間的獨白感,還有漸趨強烈的情緒變奏,都依然能展現作者紮實的劇場素養。可以說,傑西・艾森柏格這位身兼優秀演員的小說創作者真的具有細粒度調控語言與形式的實力。

第三個特徵,這些小說都很努力在營造幽默感。雖然作者簡介的文案上寫著「幽默小說家」,但幽默比較像是一個可選用的效果,就像是後設技巧一樣。我想傑西・艾森柏格的品味足夠深邃,是一位不需要一個技術詞當前綴的小說創作者。

那麼,我們來好好聊聊幽默這件事吧。

美籍印度裔的神經科學家拉馬錢德蘭在《尋找腦中幻影》(Phantoms in the Brain)一書中有一個完整的章節,從一九三○年美國兩位因腦內出血壓迫腦組織導致大笑而死的罕見病例切入,討論人類「笑」這一動作的神經科學理論。

「笑迴路」牽扯的邊緣系統與情緒有關,而人類大腦為何存在「笑迴路」,則是演化心理學家的理論戰場──因為演化心理學的理論大多非常有說服力,卻又非常難證明。但無論是佛洛依德「大笑將內在的緊張壓力釋放」或「假警訊理論」,都把兩個元素放在一起,緊張與放鬆兩者心理狀態的轉換與笑的關連,幾乎是學界共識。

緊張的來源是什麼呢?往往是對人來說極度介意且困難的事物,例如死亡與性。有時是它們的延伸,像是一個非日常狀態的情境,或者一個陌生的訪客。而放鬆的理由則往往是,這個讓自己緊張的條件一口氣被取消了。一個有趣的佐證案例是,無痛症的患者在被醫生用針刺時有時會忍不住覺得好笑,但無法解釋為什麼。

笑這個神經性的動作,跟幽默、有趣這些概念比起來,似乎太底層太簡單了一些,這也是演化心理學神祕之處:我們其實很難判定哪一些神經結構催生的現象是它存在的目的,還是毫無意義的副產品。就像我們不會說因為性讓我們愉悅,所以性存在,事實更像是性不讓我們先祖們愉悅的話,我們就不會存在。或者人類的手之所以能握筆,最初因為猿猴需要抓握樹枝。搞笑一點地說,人類的鼻子顯然不是為了放置眼鏡而演化出來的,但鼻子真的很適合放置眼鏡。如果人類一直沒有發明隱形眼鏡或者雷射手術的話,一百年之後人類的鼻子都會變成高挺的希臘鼻吧,在那個平行時空裡,鼻子究竟算不算是為了放置眼鏡而演化而成的呢?

神經層級的笑,跟心理上覺得幽默有趣,這兩件事在神經系統的層級可能是高度關連的。

為什麼種族主義的笑話會好笑呢?攻擊他人是危險的,但攻擊的對象若與自己完全無關,就很值得放鬆。攻擊與自己政治立場完全絕緣的對象?感覺不錯,我們肯定會忍不住臉上微笑的。或者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國家、種族、歷史本身就令人緊張,因為它們背後充滿各種悲劇的記憶或者現況,但只是揀用它們無關痛癢的屬性來說個笑話?太好了,令人更加放鬆。所以我們總可以看到各個時代的喜劇天才,在笑點引爆之前,或深或淺地布下各種其實非常嚴肅的課題元素。在《吃鯛魚讓我打嗝》絕大部分作品裡,你會讀到國族、全球化、性別議題、情感教育、精神藥物使用……甚至在「語言」這個章節中會後設地觸及文學與文化自身,這些非常值得現代人類緊張的事物。

說到這裡,應該有不少人發現這件事實在是「純文學」到不行。不說深淺,這個作法關注了當代現實的人類方方面面的各種處境,與此同時(為了消解緊張)在文本中重新詮釋這些事物,等於賦予讀者一雙觀看事物的獨特心智之眼。

為了避免讀者諸君誤解,我把小說中幽默的效果分成三種等級:第一等級,是讀者真的讀到笑出來了。對我來說達到這樣成就的小說家非常罕見,包冠涵的《B1過刊室》是其中一位。第二等級,是調節作品的嚴肅感。絕大部分的聰明系小說家其實都落在這裡。我們可能不會讀賀景濱的短篇名作〈去年在阿魯巴〉或〈速度的故事〉讀到笑出來,但多半會覺得那是一趟舒適有趣的閱讀經驗。第三種等級,就是失敗的搞笑。嚴肅的地方不夠深,讓讀者輕視,該讓讀者放鬆的地方引導失敗,讀者內心的緊繃無法解除。

對我來說,《吃鯛魚讓我打嗝》大部分的作品落在第二種等級。我想這就證明傑西・艾森柏格的品味了。追求「讓讀者發笑」這件事到極限時,必定會消解某些事物的嚴肅性或意義。這個世界雖然有很多值得嘲諷的、被強硬架起的神聖存在,但《吃鯛魚讓我打嗝》處理的泰半是非常實在活著的當代人類。意識到這些當代素材讓我們緊張時,徹底消解這些素材的嚴肅性,在讀者眼中就會是一件悖德的事。

傑西・艾森柏格的幽默,是小說家的幽默。是為了讓某些並不好笑的事物,在後面引爆的布局。你甚至會覺得這是一個溫柔的人。

每個小說家都想寫出好笑的小說,因為好笑並不是嚴肅的反面。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不是以生的對極形式,而是以生的一部分存在著。」我也可以這樣造句吧:

幽默不是嚴肅的對極,而是嚴肅的一部分存在。

相關書摘 ▶《吃鯛魚讓我打嗝》小說選摘:與純素食者一起過感恩節,就像去寺院過耶誕節一樣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吃鯛魚讓我打嗝》,寶瓶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傑西・艾森柏格(Jesse Eisenberg)
譯者:吳文忠

身兼劇作家、導演、演員、小說家,
聰明、古怪、神經質,他是新世紀天才伍迪・艾倫!
傑西・艾森柏格(《社群網戰》中飾演祖克柏)
極致黑色幽默短篇小說集

人生這齣老是失控的劇碼,想演好它,
得靠自婊、嘲諷、幽默來撐場。

傑西・艾森柏格的寫作體裁極其多元且具實驗性,開篇同名小說即以九歲男孩的視角,寫下與媽媽上餐館、陪媽媽約會的餐廳評論,更大膽以簡訊、書信、通話內容等形式,展現當代社會下,生活裡一切失了控的荒誕突梯:焦慮症女大生的失控信函、魯蛇主唱對樂迷的喊話、Gmail的官方警告信……篇篇充斥諷刺與黑色幽默,精準描繪人物的焦慮與不安,十足承襲了伍迪・艾倫的神經質與歇斯底里。

當代人為經營自己而不得不屈從的偽善、內在的自我矛盾及日漸消逝的純真,在在顯現於書中主人翁的滑稽自嘲之中。如果你喜歡伍迪的瘋,一定也會愛上艾森柏格的小說。

最高級也再悲傷不過的笑話,不是華麗扮丑,
而是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內在淌血的滑稽自嘲。

你說什麼?我該回家操我自己去?
我同意!男人是應該更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啊,那啤酒真是清爽!謝謝你在這個溫暖的
夏日夜晚將啤酒潑在我的臉上。
現在,請原諒我得去一趟廁所,
在隔間裡靜靜地哭一會兒,質疑我的身體,
給我媽媽發個簡訊……
──摘自〈一位後性別主義思維模式的男士在酒吧試圖勾搭一位女士〉

getImagePhoto Credit: 寶瓶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