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阿德勒眼中的「優越感」與「自卑情結」

文:阿德勒

總的自卑來說,我可以為自卑情結定下一個明確定義:當一個人遇到他無法應付的與超越阿眼中越感與自問題,且深信自己無法解決時,德勒的優就會產生自卑情結。卑情不管是自卑憤慨、淚水或歉意其實都是與超越阿眼中越感與自自卑的一種表現,因為自卑感會帶來巨大壓力,德勒的優所以他們便試圖透過優越感釋放自己,卑情但這種方法通常無濟於事。自卑他們往往將真正需要解決的與超越阿眼中越感與自問題擱置一旁,從其他枝微末節的德勒的優小事中尋求優越感。他們會限制自己的卑情行動,避開導致失敗的自卑因素,而不是與超越阿眼中越感與自勇敢向前,爭取成功。德勒的優在困難面前,他們常常表現出猶豫定、不知所措、畏畏縮縮的樣子。

我們可以在廣場焦慮症患者身上發現這種情形,他們心中一直認為:「我必須待在熟悉的環境中,不能走遠。生活中有太多危險,我必須躲避。」如果患者的心中一直存在這種思想,他就會把自己一直關在房間裡,不肯出門甚至不肯下床。

在面對困難時,最強烈的退縮行為就是自殺,代表這個人已經放棄解決問題,且表現得無能為力。如果將自殺視為一種譴責或報復的話,我們也可以認為自殺的人同樣在爭取某種優越感。選擇自殺的人總是把責任推給旁人,他們好像在告訴別人:「我那麼敏感脆弱,但你們卻殘忍地傷害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幾乎每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會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避免與外界接觸。他們試圖避開人生中的三大課題(職業、交際和性別),讓自己生活在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內。他為自己築起一間「密室」,獨自過著遠離世事的生活。他還會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使用恐嚇或哭訴的方法統治自己的領地,總而言之,他們會選擇最有效的手段。如果某一種辦法無效,那他就會轉而選擇另一種,但目的都是相同的—獲得優越感,而不是設法改變自己的處境。

例如,當那些沒有足夠能力的孩子發現「眼淚」可以為他爭取一切時,便會濫用哭泣,而這種孩子在日後很有可能罹患憂鬱症。我們稱眼淚和抱怨為「水性的力量」(Water power),是破壞和諧、支配他人的一種有效手段。這種人和過度害羞、忸怩作態以及有罪惡感的人一樣,很容易就可以從他們的外在舉止看出自卑情結。他們默認了自己的軟弱,並且與軟弱妥協,他們隱藏心中超越一切、好高騖遠的目標,還有不惜任何代價都要凌駕他人的決心。相反的,一個喜歡吹噓的孩子,在初見時即會表現出優越情結,但如果我們觀察他的行為、不理會他的話語,那就可以發現他只是不承認自己的自卑情結。


我曾提到,自卑情結並非只有壞處,它亦可促使人類改變自身處境。例如,唯有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人類才可以做好準備、迎接未來,才能夠促使科學日新月異。自卑情結讓我們試圖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況,進一步了解宇宙,不斷開拓生存環境。的確,人類文化的基礎就是擁有自卑感。

若我們假設有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那他們一定會說:「地球人總是努力開辦各種協會、機構,盡力求取安全,為了避雨蓋房子、為了保暖穿衣服、為了方便鋪設道路。很明顯地,他們一定覺得自己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群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事實的確如此,我們不如獅子和猩猩力量強大,也不像許多動物一樣具有自我保護的本能。雖然也有許多動物成群結隊地群居生活,以彌補個體的軟弱,但人類卻比我們在世界上所發現的任何動物,都需要更多以及更深入的合作。

我們都知道嬰兒的身體很脆弱,人類的幼兒時期都需要旁人長時間地精心照料。正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從脆弱的時候開始,所以人類如果不與彼此合作,那就只能任由環境擺布。由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明白,如果孩子不在合作中鍛煉自己,就會走向悲觀之途,並且形成根深蒂固的自卑情結。

人生的旅途中會遭遇接連不斷的挫折,即使是非常善於合作的人也會遇到各種難題,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已超越世上所有人、已主宰世界的一切。人類的身體十分脆弱,生命亦十分短暫,但仍必須不斷豐富和補足人生的三大課題。我們可以先找到一個暫時的答案,但絕不可以滿足於現有的成就。無論如何,人們都應持續努力,而努力的前提則是與他人合作,這樣的奮鬥才有意義、有希望,才能改變人類共有的世界。

人類永遠無法達到自己的終極目標,我想這是沒有人懷疑的。如果某個人或人類已達到生活不存在任何困難的境地,未來的一切都可以被預料,任何事都可以提前預備,這樣的生活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如果未來不會出現任何出人意料的事,那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呢?

事實上,正是生活的不確定性而引起人類的興趣。如果我們對任何事都一清二楚,所有渴望了解的事都已經知道了,那探索和發現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到了那個時候,科學也就走向終點,環繞著我們的宇宙也只是值得述說一次的無聊故事。曾經讓我們倘佯未曾獲致的目標而給予我們許多愉悅的藝術與宗教,也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幸好,生活並非如此容易消耗殆盡。人類的奮鬥持續未斷,我們也總能夠不停地發現新的問題,並積極合作為社會貢獻。

然而,精神病患者在成長之初就遭遇阻礙。他們只能從表面解決人生的各種難題,治標不治本,所以面臨的困難反而更多。正常人會合理地解決某一問題,然後再去面對另一個問題,轉而找到新的辦法。如此一來,他們也就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正常人不甘心居於人後,不想成為他人的負擔,也不需要旁人特殊照顧,他們可以依自己的人生態度和對社會的認知勇敢行事,獨立解決問題。

書籍介紹

《自卑與超越(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不完美人生指引)》,啟思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阿德勒
譯者:啟思療癒小組

你不需要變得完美無缺,只要接受現在有點糟的自己。你不必耽溺於過去的經歷,因為人生永遠都有選擇現在的可能性!

About‧愛情 | About‧友誼 | About‧職場 |About‧回憶

5堂勇氣力倍增的人生幸福課 x 17個超越自卑的練習指導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跟著阿德勒一起爬梳人生,安放生命中無所適從的自卑,療癒過往經歷的創口,與自卑感共存共榮,進而活出生命的意義。

【立體書封】自卑與超越: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不完美人生指引Photo Credit:啟思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