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馬來文學和馬來語了解多少?其實涉及多達「9個語種」

文:廖文輝

古典馬來文學是對馬多少多達馬來文化精彩豐富的組成部分,呈現繽紛多元的來文色彩,除了傳統馬來本土文化的學和元素,也先後吸納了印度和伊斯蘭教文化的馬來養分。

如果將馬來古典文學依據其歷史發展加以分類,語解可以分成9大類,其實包含民間文學、涉及馬來文學中的個語印度史詩和史詩皮影戲、爪哇班基故事(Hikayat Panji)、對馬多少多達印度文化與伊斯蘭文化過渡時期的來文文學、伊斯蘭時期的學和文學、連環串插體故事、馬來歷史傳記文學、語解古馬來法典、其實班頓和沙依爾(馬來古典文學中的涉及傳統詩體)等。

不過到了19世紀,萊佛士馬來文老師文西阿都拉(Munshi Abdullah)的著作,不論在內容或形式,皆有別於前此的傳統馬來文學創作,被譽為「馬來新文學之父」,其中又以《阿都拉傳》享譽文壇,為其代表作。

享譽文壇的《阿都拉傳》:重要的政治社會史著作

《阿都拉傳》雖是部自傳式的文學著作,但裡面卻大量記載了19世紀上半葉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首先,它如實地反映荷英時期新加坡和馬六甲社會活動的情況,為19世紀的馬新社會史保留了彌足珍貴的史料。這些資料包括他親歷天地會的入會儀式,與雅貢人的訪談,以及當時奴隸販賣的情況等。另外,他在書中毫不留情的針對當時的馬來人及馬來社會進行了嚴厲的撻伐。這種詬詈,不論在之前或當時都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由於工作的關係,阿都拉大量接觸西方的知識與觀念,諸如科學、人道主義等等,因此本書顯現了他對西方科學與進步的嚮往,並透過此來反諷馬來社會的迷信與無知。

除此之外,他也大力提倡改革馬來社會,革除不良陋習,極力反對賭博、酗酒、私鬥和迷信。所言皆能針砭時弊,這些觀點無疑具有進步的社會意義。因此,《阿都拉傳》不失為一部研究19世紀上半葉新加坡和馬六甲的政治和社會史的著作。

馬來語:廣泛吸收各種語彙,《巫英大辭典》為其圭臬

馬來語屬南島語系的一種,至於馬來語形成於何時,目前仍無法定論。

古代馬來語的發展基本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遠古馬來語時期,主要指7世紀以前馬來族和其鄰近土著交流用語,此時還沒有出現書寫形式。

第二個階段是指7世紀到13世紀的馬來語,在印度梵文影響下產生了自己的書寫系統,並在語法、詞彙方面有長足發展。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在蘇門答臘出土,刻於683年至686年間的4塊碑銘,是梵語影響馬來語的有力證據,也是迄今最早的馬來文字記載。

第三階段古典馬來語時期,是指13世紀至16世紀初期的馬來語,13世紀前後阿拉伯文化傳入後,阿拉伯語取代梵文成為影響馬來語文發展的核心要素。這時馬來語改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即是後來的「爪夷文」(Jawi)字母書寫系統,並成為馬來古典文學和宮廷文學的主要書寫載體。其次,有不少阿拉伯詞彙被借用,在語音上也增加了馬來語輔音重疊的頻率。

第四個階段是近代馬來語時期,主要指16世紀初期至20世紀中期的馬來語,這時期葡萄牙、荷蘭、英國殖民統治和中國南方閩粵華工的移入,都影響了馬來語的發展。馬來語吸納了這些國家的詞語,豐富了其詞彙。尤其是英文,對馬來語的影響最深遠,許多經濟、政治和科技的詞彙,都借自英語。更為重要的是馬來語拼寫系統的改變。19世紀後期,在英國殖民統治者的研發推動下,1904年被羅馬字母拼寫的現代拼音馬來文全面取代原有系統。

RTR2KLPC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馬來文版《聖經》。

羅馬拼寫的馬來文,最早出現在16世紀初,是義大利水手皮加費塔(Antonio Pigafetta, 1491−1534)廣泛收集馬來語詞匯編輯而成,全書共有426個馬來語詞彙。後來,荷蘭人、阿拉伯人和英國人也相繼編寫類似的辭典,為羅馬字母化的馬來文奠下基礎。

在眾多辭典中,最為重要的是威金蓀厚達1300頁的《巫英大辭典》(Malay-English Dictionary)分別在1901和1902年出版。它廣泛的內容以及詳盡的詞彙解釋,使之成為20世紀其中一部最重要的雙語辭典,即使到了1970年代,它仍然被視為馬來辭典編撰史上最詳盡的馬來辭典。

1904年,威金蓀確立了馬來文的羅馬拼音書寫系統,在簡化馬來文書寫上,居功厥偉。至於馬來文文法主要也是由英人整理,集大成者是溫斯德在1913年出版的《馬來語法》(Malay Grammar),當時雖已有不少新出版的語法書,可是從語源、語音、切音、詞品,一直到文章作法與風格等體系都完整整理的語法書籍,它可說是第一本。當然,不可或忘的是著名的馬來學者兼語文學家紮峇(Za'aba)對馬來語羅馬拼音化的鼓吹和推動,他著有不少馬來語法書籍,使馬來語現代化,也易於學習,是馬來語文現代化和普及化的重要人物。

馬來語另一個明顯特徵是外語借詞特多,涉及的語種也多,大量吸收了梵文、印地語、泰米爾語、阿拉伯語、波斯語、葡萄牙語、荷蘭語、英語和漢語的詞彙,其中又以梵文和英文最多。早期馬來文主要以梵文為主,除了日常生活用語,更重要的是許多抽象思維的表達,皆要借助梵文。

現代的馬來文則在法律、工商業、行政、醫學等專業領域大量借助英語詞彙。至於中國語言方面,其借用詞主要為閩南話。梵文的借詞比率雖因其他語文借詞的增加而逐漸下降,但卻始終扮演日用語和功能詞的作用。在683年至686年,梵文借詞比率為45.2%, 1303年佔31.89%,現在則僅剩9.4%。

延伸閱讀:

  • 馬華文學的定義與屬性
  • 在台馬華文學(上)
  • 張錦忠:讀馬來文學作品,就像在同一座花園裡綻開的不同花卉,一樣美麗燦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聯經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廖文輝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全新史觀,一部馬來西亞人寫給世界的馬來西亞史
揭開隱晦不明、輕描淡寫的官方歷史!還原被消失的昨日

我們活在歷史中,卻渾然不覺;過去像破碎的紙片,風吹四散,無從拼湊全貌。巫裔、華裔、印度裔,甚至在馬六甲王朝前就已存在的住民,在由他人譜寫的故事中,追尋自己究竟是誰?在歷史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是一部由馬來西亞華人以中文寫成的馬來西亞史,填補近半世紀來華人社會書寫大馬史的空白,博採華文、巫文及其他外語文獻研究。揭開被覆蓋的昨日,追尋真實的過去,探問未知的未來。沿襲馬來西亞的歷史發展軌跡逐一開展,從遠古石器時代先民的原始活動,到當代馬來西亞二○○八年的國會大選,貫穿古今,兼及東西馬,詳略論述考古新發現、各分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選題層次清晰,融集現實性和指向性,體系完整、結構縝密,論述穩健、語言樸實,綜述馬來西亞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並且以文化融和、政治角力、經濟動力和民族團結的視角,看待馬來西亞歷史發展的變與常。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_-_ISBN9789570852752(封+立+書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

責任編輯:林柏宏
核稿編輯:吳象元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