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宗教學》:觀音菩薩「由男變女」,反映了人類與神明之間的互動關係

文:徐頌贊

觀音菩薩「變性」記

觀音菩薩,時尚薩由神明大概是宗教之間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女神」之一。只要看過《西遊記》,學觀係都能記住觀音菩薩的音菩映人長相。但對於觀音菩薩的男變女反身世,只怕多數人都是類與模棱兩可或者印象缺失。這事不難,互動關可以先從觀音菩薩的時尚薩由神明身分證說起。

觀音菩薩:中國人最熟悉的宗教之間佛教「女神」

觀音菩薩身分證上的正式名字很長──叫作「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有時也叫作「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學觀係菩薩是音菩映人姓名,前面一串文字都是男變女反修飾語,用法類似「住在約克郡長橋村樂於助人的類與喬治先生」。像明末的互動關嘉靖皇帝就稱自己是「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

凡人大概都擔不起這樣的時尚薩由神明名號,只有神明和皇帝可以,只要能顯示其無上功德,不管取多長的名字都行。不過,到底叫起來麻煩,老百姓們還是簡稱「觀音」為好。

人有戶籍,神明亦有道場,觀音菩薩又是來自何方的神聖?佛教在印度老家,大家朝聖的一般是供養佛祖的道場,比如四大聖地:佛祖出生地──藍毗尼園,悟道的地方──菩提伽耶,首次講法的地方──鹿野苑,涅槃的地方──拘尸那揭羅。但在中國,連菩薩的道場也被供奉,大家朝聖的可是四大名山:文殊菩薩的五臺山、觀音菩薩的普陀山、地藏菩薩的九華山、普賢菩薩的峨眉山,都是很有名的道場,每年都有大批的朝聖信眾和遊客前往。

說到底,因為菩薩信仰在中國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在民間社會,甚至不誇張地說,菩薩的影響力可能並不下於佛祖。

其實,早在佛教傳入中國時,人們大多只供奉佛祖而已。但在歷史的進程中,菩薩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這事,還得從菩薩由男變女開始說起。

觀音菩薩如何由男變女?

從男神到女神,觀音菩薩的性別和長相,到底由誰說了算?鑑於菩薩的性別是一個嚴肅問題,這件事必須搞清楚。

「菩薩」在梵文裡的發音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意思是覺悟的有情眾生。當佛祖傳揚佛法忙不過來時,就需要有專業人士來幫忙協助解救眾生,所以就有了菩薩。

如果把佛教比喻成一個創業團隊的話,佛祖當然就是創始人和CEO,菩薩就是總監級別的角色。不過,這個總監職位人員不少,相傳在佛祖的法會上就有八萬名菩薩,其中「首席總監」級別的菩薩大概有十幾位。

在佛教的印度老家,菩薩清一色是男性。佛經裡經常用「善男子」、「勇猛大丈夫」這樣的詞語來稱呼菩薩,用現在的話說,「善男子」就是品行和相貌都很美好的男子,通俗地稱呼菩薩為「美男子」,也不為過。

即使移居到東土,「美男子」觀音菩薩在南北朝之前,通常還是男性形象。

唐代之前在中國流傳的菩薩形象,也都散發著濃濃的男人味──鬍渣、肌肉、厚嘴唇、高鼻梁,大概是當時佛教徒心目中的菩薩模樣。這些樣子今天還可以從敦煌壁畫裡看到。

到了唐代,菩薩已經由男變女,此後女相延續至今。唐代的道宣和尚曾在《釋氏要覽》裡提到了後來畫風的改變:「造像梵像,宋齊間皆唇厚鼻隆,目長頤豐,挺然丈夫相。自唐以來,筆工皆端嚴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誇官娃如菩薩。」

在唐代,觀音形象開始由男轉女。《普門品》、觀音傳說與塑像的廣泛流傳,使得菩薩信仰深深融入當時的市井生活和家居日用。此外,還有一點原因就是妙善公主傳說的流傳。

妙善本是西峪國妙莊王的三女兒,生性良善,喜愛修仙生活,因為父親早早將她許配給鄰國的太子,妙善為逃婚而躲進白雀寺。她的國王父親一氣之下燒了寺廟,所幸妙善被人帶到香山。後來,國王生了重病,妙善親自前去獻上眼和手作為藥引。國王因而懺悔,妙善當場佛光普照,此後便是我們至今常見的觀音形象。

宋代的說唱文學《香山寶卷》、明代的白話小說《南海觀音全傳》,都記載了妙善成為觀音菩薩的傳說。這些書籍通常用白話寫作,易於傳唱,在民間的普及度很高。一傳十、十傳百,老百姓自然容易接受觀音的女性形象。更何況,作為女性的觀音,更能體現救苦救難的慈悲心。

不但如此,觀音菩薩的原型換做了妙善,印度老家也變成了普陀山。那個時候,人們不再覺得觀音菩薩住在印度最南邊的角上──莫科林岬角的補怛珞珈山。觀音就是中國人妙善公主,道場就在普陀山。

一位觀音,多種長相

在《西遊記》裡,每當孫悟空和取經團隊鬧翻時,常常跑到觀音菩薩那裡訴苦,觀音簡直就是悟空的心理醫師和智囊團。

觀音菩薩給我們的印象,一般都是長得雍容華貴、佛光普照,穿著長長的薄薄的白衣、手裡托著淨瓶,瓶中插著兩三根柳枝。出場時總是踩著蓮花和白雲,說話時還有點空靈的回音。

不過,這還只是大眾傳媒裡的形象。在佛經裡,菩薩還有更多樣的面貌。

在密宗裡有七位菩薩,裡邊還有一位長著馬頭、有三張臉和八個手臂的菩薩。在漢傳佛教裡,一般說法是觀音菩薩至少有三十二種面貌。《法華經》有這麼一句話:「三十二應身觀音」。《楞嚴經》也說觀音有三十二種變身,應對三十二種特殊狀況。《普門品》則說觀音有三十三種形象。

一般讀者耳熟能詳的觀音菩薩,有送子觀音(抱著孩子的)、白衣觀音(穿白衣服的)、魚籃觀音(提著魚籃的)、淨瓶觀音(拿著淨瓶、瓶中插著楊柳的)等等。

在民間社會,還有一些稍微有點「奇葩」的觀音雕像。有位叫作「蛤蜊觀音」,就是披著蛤蜊外殼的觀音。一看外表,就知道來自海邊,是為著保佑漁民的。

相傳唐文宗愛吃蛤蜊,官員們為此剝削漁民,大肆進貢。有一次,御廚們發現了一隻怎麼撬也撬不開的蛤蜊,都覺得稀奇,就獻給皇帝。到了皇帝面前,這隻蛤蜊才緩緩打開,裡面竟然出現一尊觀音。唐文宗被嚇到了,這才醒悟,知道進貢得罪了觀音菩薩,就命令官員趕緊停止進貢。於是,一尊「蛤蜊觀音」就這樣新添進中國的觀音榜單裡。

還有個叫作「遊戲觀音」的,可不是為了保佑愛打遊戲的小學生,而是說這尊觀音像,非常自由自在,很放鬆、很親切,並不是端著不能親近的模樣,而是能及時幫助人們的。

同樣,「魚籃觀音」也不是賣魚的,而是說觀音度化漁民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很多觀音都是坐姿或站姿,唯獨這位「魚籃觀音」卻是正在走路的姿態,雙腳一前一後,提著魚籃,好像就在街市上行走,隨時普度眾生。

的確,「魚籃觀音」工作非常盡職,為了宣揚佛法甚至不惜以結婚為代價。相傳,「魚籃觀音」曾到某個沿海地區的小漁村宣揚佛法。因為長相美麗,引來一群單身漁民的圍觀,紛紛表示愛意。「魚籃觀音」不緊不慢地說:「你們那麼多人,但我只有一個,總不能每個人都嫁吧?不然,我教你們讀佛經,誰要是能背出來,我就嫁給誰。」於是,觀音教給他們《普門品》。隔天,有一半人能背出。於是觀音又教這一半人念《金剛經》,因為難度問題,隔天只有三四個人才能完整背出來。觀音再次教他們《法華經》,最後只有一位叫做馬郎的漁民能夠順利背誦。

可是觀音畢竟是神聖人物,不可能有婚喪嫁娶。在成婚那天,新娘觀音無故死去,屍體快速腐爛。新郎一頭霧水,繼而看破紅塵,終日念誦當初學會的《普門品》、《金剛經》和《法華經》。觀音看了非常感動,就化身去把實情告訴馬郎。馬郎聽後覺悟,把自家茅房改成佛堂,最終皈依我佛。這便是魚籃觀音與一群漁民的故事。看來,觀音為了普度眾生,真是想盡辦法,用不同的人設和外貌,貼近不同的群體。

總體觀之,這些觀音的外貌特徵不一樣,體現的使命和功能也不一樣。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相應地,觀音也就顯出不同的面相來。

如何辨認四大菩薩?

除了觀音菩薩,還有其他幾位著名的菩薩。這些菩薩都在善男信女的打扮下,紛紛在東土安家,四大道場陸續出現,四大菩薩安居樂業。

新的問題又來了,古有八萬菩薩迷亂眼,今有四大菩薩坐道場。如何有效辨認出長得差不多的菩薩,這是一個問題。

為此,此處特有以菩薩的體態、坐騎、道具等特點集合而成的菩薩名片,請仔細端詳,以免進錯道場、拜錯菩薩。

五臺山文殊菩薩

  • 原名:「文殊師利」,意思是吉祥美妙
  • 體態特徵:臉特別大。手持寶劍、書卷或花鬘不定
  • 性格:以智慧出名
  • 名言:五字真言──阿囉跛者曩
  • 坐騎愛寵:青獅

峨眉山普賢菩薩

  • 原名:「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普天同慶
  • 體態特徵:戴著一頂很大的五佛冠,手持如意
  • 性格:以實踐出名
  • 坐騎愛寵:六根象牙的大白象

普陀山觀音菩薩

  • 原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 體態特徵:長相特別好看的那個,愛穿白衣服、手托淨瓶
  • 性格:以慈悲出名
  • 名言: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咪吽
  • 主管範圍:全天下都管,特別是求孩子的
  • 坐騎愛寵:騎過大象、獅子、水牛、東海蛟龍,也踩過蓮花、白雲
  • 道具:蓮花、淨瓶、柳枝、念珠、竹葉

九華山地藏菩薩

  • 原名:「乞叉低蘗沙」,意思是大地之神
  • 體態特徵:左手持錫杖,右手拿寶珠
  • 性格:以使命感出名
  • 名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 主管範圍:陰間
  • 坐騎愛寵:也是獅子,不過叫作「諦聽」,擁有讀心術、查戶口等超級功能。別忘了,這隻叫作「諦聽」的獅子曾經成功辨認出孫悟空和六耳獼猴

如果經由上述說明,仍然無法辨認的話,那實在只能誠心阿彌陀佛了。其實,菩薩形象如此紛繁複雜,恰恰反映了人類與神明之間的互動關係。

一方面,菩薩的本土化和女性化,正好體現出中國老百姓對外來宗教的強大改造力。畢竟,連性別都能變,還有什麼是不能變的呢?

另一方面,人類將自身的心靈期待和生活需求,投射到信仰裡,反映到觀音的塑像、圖像等物質載體上,這些載體又會反過來回應人類的期待,形成了一種彼此互動的關係。貴為菩薩,也可以送子、提魚籃、進蛤蜊。

正是在這種互動關係裡,各種各樣多元的人類精神文化和民俗現象,層出不窮,成為老百姓生活裡一代代延續的心靈寄託。

神叨至此,徐子偈曰:

菩薩本是印度男,移居東土變女相。

善男善女皆敬拜,四大菩薩成管家。

上天下海住地府,送子佑財保平安。

三十二種變身相,多變無非渡蒼生。

相關書摘▶《時尚宗教學》:媽祖如何從庇佑百姓的海上女神,變成衝鋒陷陣的海上戰神?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時尚宗教學》,三民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徐頌贊
繪者:One Day One Dog

拜訪古今中外的神佛仙妖,周遊東南西北的神話傳說,揭開魑魅魍魎的神祕印象,窺探天地神人的玄妙邏輯,還你一個有仙氣又有煙火氣的大千世界!

作者以妖魔鬼怪、神佛仙聖為題,透過觀察這些魑魅魍魎,趣味理解宗教文化,並從中反觀人間生活。作者說:這裡所談的,不是迷信,也無關信仰,而是人類幾千年來累積傳遞的文化現象,是人類心靈的象徵和外化。作者試圖重構一個飽滿、幽默、有情的幽微世界,把神明妖怪重新帶向人間,也把人間帶給他們。

getImagePhoto Credit: 三民出版社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